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Germany)战后经济发展历史

德国(Germany)战后经济发展历史


德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特点及其 成效
德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应急措施


1.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2.第一套经济振兴计划 3.第二套经济振兴计划
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德国濒临破产的银行中包括了那些对整个系统而言重要的金融机构,如:德国地 产融资抵押银行,一旦它们倒闭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 联邦政府首先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将目标确定为稳定银行和金融系统、 维持并重新刺激银行间贷款往来。2008年10月17日德国议会通过了《金融市场 稳定法》,决定设立金融市场稳定基金,采取的措施包括:(1)由联邦财政部提 供债务和应付款项担保,担保金的总金额为4000亿欧元。截止2009年3月,共发 放了1430亿欧元的担保金,其中大部分向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2)通过国家 注资参股企业,以维持其资金流动性,防止对整个金融系统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 为此,联邦政府启动设立了一个数额暂为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 (Deutschlandsfonds),资金开支的有效期暂定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后又延长 至2010年12月31日)。但除少数外,德国政府并没有对银行和其他企业实行大规 模国有化,到2009年4月,基金仅用了117亿欧元(克伦普、皮尔茨,2009)。另 外,欧洲中央银行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用财政手段维持 流动性,从2008年10月起,欧洲中央银行在7个月内将主导利率由4.25%降至 1%,同时采用购买政府债券,对银行无限量现金拍卖等非常规措施向市场注入 流动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德意志银行



对外贸易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 关系。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 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 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 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 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1986~1990年,德国的出口额曾为世界第一,从1991 年起次于美国。2003年之后,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 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7年德国出口额达9691亿欧元。 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 2008年,德国出口额达9949亿欧元,同比增长2。7%。 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成 为德国法定货币。
第一套经济振兴计划

除了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外,大联合政府 于2008年11月13日推出《保经济增长促就业 的一揽子措施》,这个经济振兴计划规定 2009年和2010年拿出700亿欧元的预算资金 来刺激经济。为此,2009年联邦财政赤字上 升至国内总产值的3.3%,总债务为73.2%。
第二套经济振兴计划

科隆大教堂
柏林国会大厦
勃兰登堡门
财政金融
(1)德国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
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 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 (2)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德国最大的 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资产总额 在美国占第八位的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高 达8200亿美元,超过瑞士联合银行,一度成 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 (3)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7年底资 产总额约为6165亿欧元。

金融危机后的德国: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08年, 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2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340欧元。 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德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5%。2010 年德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达3。6%。
国际金融危机对德国的短期冲击 和长期影响
战后德国的经济模式——莱茵模式

德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公开宜称实行“社会市场经 济”模式的国家,主要特征是银行和公司间关系密 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公司实行监 督。德国模式追求的是三个目标:创造高利润、利 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戴维· 柯茨认为:在 这种模式下,“国家对资本的积累的直接干预程度 可能比较小,但政治体制严格地确立了一整套劳工 权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组织的劳工拥有了一个颇 有影响的市场和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主流文 化是社会民主和基督教民主”
德国应对措施的成效

从2008年第4季度到2009年前2季度德国经济的下滑程度来 看,德国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市措施和经济刺激计划是完全 正确的。正是由于包括德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和 新兴市场国家的应对举措使先前预测的最坏结果没有出现, 而且经济复苏也比先前预测来得早,来得快。
组员:万家欢 刘亮 刘玉成 王涛 鲁晓啸
德国模式的优缺点:
德国模式的优点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训;慷
慨的福利国家和工资差距较小,培养了社会 的和谐;公司和银行的密切关系助长了高投 资。 缺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限制较多,权 利过大的工会、高税率、过分慷慨的失业救 济和对劳动力市场及产品市场的广泛限制等 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
工业结构及特点: (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 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其他如 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 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2)外向型。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 往国外。 (3)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 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 术水平较高。 (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 上的大企业占有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 上。

服务业
包括商业、交通运输、电信、银行、保 险、房屋出租、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 生等部门。 旅游业 德国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 客在德国旅游。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 柏林国会大厦,波恩文化艺术展览馆,罗滕 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古城堡, 巴伐利亚新天鹅石宫,德累斯顿画廊等。
德国(Germany)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 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 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 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 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 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政府由 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 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国经济实力

。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为优秀的国 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一 流的强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 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同时在医学研究、 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0年 10月3日,冷战以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
短期冲击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2007年秋美国次贷危机开始,2008
年9月15日美国4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的破产达到高潮,到2008年第4季度开 始显著地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 。它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引起严重的经济 衰退,德国当然不能幸免。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德国经济更加依赖出口, 2008年,德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7.2%。因此, 德国遭受的打击尤其惨重。
农牧业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全国土地面 积一大部分用于农业,但德国从事农业工作的 人口,仅占从业人员的2%至3%。 德国是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而今,农业 合作社遍布德国农村地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 产和销售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推进了农业 结构调整,而且在促进德国农村地区发展,提 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等方面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与欧元
战后德国经济奇迹的原因: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 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 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 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 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7、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 劳动。

大联合政府于2009年3月2日向联邦议院提 交了《德国经济增长与稳定促进法》并获得 议院批准通过。第二套经济振兴计划投入总 额为515亿欧元(丁纯、瞿黔超、克伦普、皮 尔茨,2009)。
德国应对措施的特点


相对于德国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德国政府在应对措施中的 财政资金投入数额相对较少。两套经济振兴计划在2009年和 2010年实际投入的资金为800亿欧元,而同时期美国经济振 兴计划投入的资金为5770亿欧元(7850亿美元),中国则为 4300亿欧元(40000亿元人民币)。 德国是G20中最积极推进退出战略的国家。德国政府从一开 始起就对把大量财政资金注入经济表示忧虑,特别关注政府 的资金来源问题。
,德国国内产值下降6% 。 失业情况较为严重 ,2009年,德国的统计失 业人数增加了164000人,同比增加0.4%,由 7.8%增加到8.2%。
2009年底
长期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2020年欧盟总体潜在经济增长率将由2%下 降至1.5%。作为一个需求饱和的发达工业国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德国 在欧盟内部属于低增长国家,所以对德国2009至2020年经济潜在增长率 的预测为1%。国际与货币经济组织预测2014年德国的国内总产值同比 将增长1.8%。 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德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美国和欧盟 各国(特别是所谓PIIGS国家)--的财政赤字大幅度提高,已经无法再通过 借债来维持经常性项目的亏空。这些国家将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来 抵御德国的出口。所以,德国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需要减少出口, 扩大内需,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因此,德国经济中长期的增长有许多不确定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德国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否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