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基本方法
1
1.236m
0
b ±0.000
A
H3 44.680m
大地水准面
H0 45.000m22
(1)在水准点BM.3和木桩A之间安置水准仪, 在BM.3立水准尺上,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测得后 视读数为1.556m,此时视线高程为:
44.680m 1.556m 46.236m
(2)计算A点水准尺尺底为室内地坪高程时 的前视读数:
A
B1
B2
DAB
12
(2)精确方法 当测设精度较高时,就要进行三项改正,以便
提高测设精度。 由第四章距离测量计算公式,知:
D D'ld lt lh
则测设时的公式为:
D放 D ld lt lh
13
例 从A点沿AC方向测设B点,使水平距离 D=25.000m,所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t 30m 0.003m 1.25105 30m (t 20 C)
β β1 O
(3)量取OB1的水平距离。
∆β
B (4)计算改正距离。
B1
BB1
OB1 tan
OB1
(5)自B1点沿OB1的垂直方向量出距离BB1,定出B
点,则∠AOB就是要测设的角度。
20
量取改正距离时,如∆β为正,则沿OB1的垂直方向向 外量取;如∆β为负,则沿OB1的垂直方向向内量取。
§10.3.3 放样已知高程
10
点。
§10.3 放样的基本工作
§10.3.1 放样已知水平距离
放样已知(设计)水平距离就是根据已 知的起点、线段方向和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找出 另一端点的地面位置。
11
1、用钢尺放样已知水平距离
(1)一般方法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的直线时,线段的起点 和方向是已知的。一般应往返丈量测设的距离, 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lh
h2 2D
(1.000m) 2 2 25m
0.020 m
L D ld lt lh
25.000m 0.002m 0.003m (0.020m) 25.015m
3)在地面上从A点沿AC方向用钢尺实量25.015m定15出 B点,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正好是已知值25.000m。
2.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一、平面控制网
1、形式
(1)建筑方格网: 运用于新建大中型场地
(2)建筑基线:运用于面积不大或不复杂场地
(3)导线网:运用于扩建、改建工程或布设其它形式较困难
的情况
2、施工坐标系
7
1)施工坐标系:一般使坐标轴与建筑物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
2)、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
测量坐标系xoy,施工坐标系AQB
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设法。 (1)在A点安置光电测距仪,反光棱镜在已知方向上
前后移动,使仪器显示值略大于测设的距离,定出C1点。
C
C1
∆D
A
D
D′
16
(2)在C1点安置反光棱镜,测出水平距
离D′,求出D′与应测设的水平距离D之差△D
=D-D′。
(3)根据△D的数值在实地用钢尺沿测
27
一、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 纵横坐标之差,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筑方 格施工网场或地建宜位。置筑用什?直基么角线样坐的的标形建法式筑测,施设且工点场的量地平距适面方便的建筑
28
x:700.00m
Ⅱ
y:600.00m Ⅲ 1.计算测设数据
x:650.00m
8
式中:α----两坐标系之间的夹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2.2 平面施工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一般布设成两级,一级为基本网,它起着控制水 利枢纽各建筑主轴线的作用,组成基本网的控制点称基本控 制点;另一级的定线网(或称放样网),它直接控制建筑物的 辅助线及细部位置。水工建筑物大多位于起伏较大的山岭地 区常采用三角网作为基准,用它来布设矩形网。
4
10.1.2施工测量的特点
1、目的不同:实地存在 ----测量-----〉图 图上设计 ----测设-----〉实地位置
2、精度要求不同:因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 工方法而定。 3、测量工序与施工工序相关,且受施工干扰
11.1.3施工测量的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检核
5
10.1.4施工测量的精度
极坐标法什适么用样于的量建 筑距施方工便场,地且待测设点 距控制点适较宜近用的极建坐筑标施法工测场设地点。的 平
面位置?
31
x
S
1.计算测设数据
R (1)计算AB、 AP
AP
P (xP,yP)
DAP
Q 边的坐标方位角。
AB
arctan
y AB x AB
A
AB
B (xB,yB)
AP
arctan
设方向将C1改正至C点,并用木桩标定其点 位。
(4)将反光棱镜安置于C点,再实测AC
距离,其不符值应在限差之内,否则应再次
进行改正,直至符合限差为止。
17
§10.3.2 放样已知水平角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在已知 角顶并根据一个已知边方向,标定出 另一边方向,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 于已知水平角角值。
2.点位测设方法
Ⅱ
Ⅲ
90
b
c
3900.00m
a
30.00m
d
m 20.00m Ⅰ 30.00m 50.00m
20.00m
n
Ⅳ
检查建筑物四角是否等于90˚,各边长是否等于设计
长度,其误差均应在限差以内。
30
测设距离和角度时,可根据精度要求分别采用一般方
法或精密方法。
二、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 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1、建筑限差Δ :工程竣工后的容许误差
2、测量精度一般高于施工精度
3、工业场地: 桥梁和水利工程:
m11≈ 0.17Δ m12≈ 0.24Δ m11≈ 0.12Δ m12≈ 0.26Δ
m11----控制测量中误差 m12----细部放样中误差
6
§10.2 施工控制测量
§10.2.1 施工控制网概述
P
1 2
3
A C
示误三角形
B
若示误三角形边长在限差
什么样的建筑施工场地适
角度宜交用会角度法交适会用法于测待设测点设的平点面距控制点较 远,且量位距置较?困难的建筑施工场地。
35
1.计算测设数据
x
P
AP
x
x
A 1 AB BP
2
3 C CP CB
B BA
(1)按坐标反算公式,分别计算出αAB、αAP、αBP、
αCB和αCP。
36
(2)计算水平角β1、β2和β3。
10.1.1施工测量的目的、内容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 1、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
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放样(测设 )到地面上。
2、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 指导各工序间的施工。
3
二、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3、检查、验收 4、变形观测
布设要求 (1)主轴线应尽量居中,至少3点 (2)通视,易保存,永久控制点
9
§10.2.3 高程施工控制网
1、一般地,平面点可兼作高程点; 2、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相应点 是基本水准点和施工点。基本点应布设成闭合 或附和路线,用“四等”甚至“三等”水准施 测,施工点应靠近建筑物。 3、在每栋较大建筑物附近,还要布设±0水准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章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圆曲线的放样等
1
§10.1 施工测量概述
§10.2 施工控制测量
§10.3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放样
§10.4 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
§10.5 圆曲线放样
§10.6 已知坡度线的放样
2
§10.1 施工测量概述
测设已知高程是根据已知的水准点,在地面上标定出 某设计高程的工作。
21
1.在地面上测设已知高程
某建筑物的室内地坪设计高程为45.000m,附近有一 水准点BM.3,其高程为H3=44.680m。现在要求把该建筑 物的室内地坪高程测设到木桩A上,作为施工时控制高程 的依据。
a 1.556m Hi 46.236m BM3
b 46.236m 45.000m 1.236m
(3)上下移动竖立在木桩A侧面的水准尺, 直至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尺上截取的读数为 1.236m时,紧靠尺底在木桩上画一水平线,其2高3 程即为45.000m。
3、在深基坑内或较高的楼层面上放样高程
在深基坑内或在较高的楼层面上放样高程时, 水准尺的长度不够,这时,可在坑底或楼层面上先设 置临时水准点,然后将地面高程点传递到临时水准点 上,在放样所需高程点。
y AP x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 AB AP
(3)计算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32
DAP ( xP xA )2 ( yP yA )2 xAP 2 yAP 2
例10-1 已知 xA 348.758m yA 433.570m
xP 370.000m yP 458.000m AB 1034848
若将P点的施工坐标转换为测图坐标, 其换算公式为:
xP xQ AP cos BP sin
yP
yQ
AP
sin
BP
cos
若将P点的测图坐标转换为施工坐标,
其换算公式为:
AP (xP xQ ) cos ( yP yQ )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