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师生共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准确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
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
他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
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是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
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在约是宁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
绝与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
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并翻译课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阡陌
..交通( )()
便要.还家()黄发垂髫. ( ) 刘子骥.( ) 与外人间.隔()及郡.下 ( ) 诣.太守( )
3、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不足古义: 今义:
开朗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 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
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
5、通假字:便要还家通 , 。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合作探究】
1、本文的写作思路(渔人的行踪线索)是什么?
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
3、渔人到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
4、村人“皆叹惋”为什么?
5、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达标检测】
1、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2、阅读课文一、二语段,答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②俨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6、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一句古诗,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教(学)后记】
《桃花源记》答案
1、huòyǎn yāo qiān mòtiáo jìjiān jǜn yì
2.古今词义:
3.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妻子妻子儿女/指男方的配偶,老婆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不管(连词)不足不值得/不充足,不满
开朗开阔明朗/性格乐观
3.一词多义舍: 舍弃房子/严肃庄重的样子整齐的样子/ 寻:寻找不久
/志: 做标记标记/乃:于是,就竟才/遂:于是,就最终,终于
4、要——邀:邀请
5、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到;老人和
小孩都非常快乐;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不值得对外人说起
【合作探究】
1、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探桃花源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热情好客4、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5、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达标检测】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沿着整齐的样子(2)、渔人对此感到惊异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林之类。
3、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4、C
5、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拓展延伸】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