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20720CLSI血培养
20120720CLSI血培养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引进CLSI六个标准
M100-S2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M2-A1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 M7-A8:Methods for Dilution Antimic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for Bacteria that grow Aerobically; M11-47 Methods for Antimic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Anaerobic Bacteria; M47-A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s ; M35-A2 Abbreviate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and Yeast.
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结果用于判断耐甲氧西林的 葡萄球菌(MRS)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 异变形杆菌的ESBL检测 青霉素、庆大霉素(120μg)与肠球菌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3.细菌的天然耐药性使许多常用药物无用 武之地
肠球菌-氨基糖甙类(常规剂量)、头孢菌素、克 林霉素、复方新诺明
2012年5月卫生部84号令 6章59条: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和职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监督管理、法 律责任和附则 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重点内容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 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规定 医师、药师要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管理培 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和 调剂资格。 明确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 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卫生部、省 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动态监测、分析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2011年5月6日马晓伟副部长召开的全国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视频会议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时间:2011~2013年 指导思想 活动目标 活动范围 组织管理 重点内容 活动方式 工作要求
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
--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接受限制使用级,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接受特殊使用级,送检率不低于80% --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 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 应应对措施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定期报送监测数据
CLSI药敏试验解释标准
敏感(S):是指感染部位使用推荐计量时,该 菌株被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水平所抑制。 中介(I):指抗菌药物MIC接近血液和组织中通 常可达到的浓度,疗效低于敏感菌株。 耐药(R):指菌株不能被常规剂量抗菌药物达 到的浓度所抑制。 非敏感(NR):用在仅有敏感解释,无中介和耐 药解释的细菌。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普通粪便培养仅接种SS(或麦康凯)平板,仅能培养 出沙门和志贺菌,夏季肠道门诊标本加做弧菌培养。 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菌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有:沙门、志贺菌、霍乱弧菌、致 病性大肠等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有:难辨梭菌、白色念珠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住院3天后出现的腹泻,可能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 建议做普通细菌培养。
管理办法重点内容
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 警机制。医疗机构要及时掌握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 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 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及时有效干预。 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监督检查的主体。县 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 名、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依法依规对医 疗机构、医师和药师出现违反本办法的相应情形给予 相应处理。
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诊断重要性 阳性的血培养结果,不仅能确定 证实病人的疾病是由于感染病原菌引起,更重 要的是还可以提供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从而优化抗感染治疗。 预后重要性 血培养中一个临床重要的病原菌, 表明宿主原发感染部位的抵抗力下降,机体不 能清除病原菌或根除感染灶。从血液中培养得 到病原菌的种类,同样也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CLSI M47A-Principle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s
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学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早期采集 用抗菌药物前 下次用药前 无菌观念 不污染标本 正确的采集方法 适量的标本 除血培养外,一般标本3~5ml 生物安全 不感染人、不污染环境
标本运送原则
运送时间 1小时,最长不超过2小时 延长运送 使用运送培养基 保证运送温度和储存温度 苛养菌的运送 及时、保温(25 ℃)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尿培养有助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关键是留 取合格标本(105CFU/ml) 采取清洁中段尿,注意标本留取
--女性患者:清水和肥皂清洗会阴部,不用消毒剂,用 手指将阴唇分开排尿 --男性患者:病人翻开包皮冲洗后排尿
应连续排尿
不要间歇排尿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痰培养经常被用于诊断下呼吸道感染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很多,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 病原体较少 感染菌受到抗生素攻击、白细胞吞噬、黏液包裹等 因素的影响,活力下降,难以培养 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机制是吸入定植菌,人 体口咽部定植菌的种类和数量随机体的健康状况和 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痰培养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评估,价值有限
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内容
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 格管理 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建立完善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完善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沙门菌、志贺菌-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 氨基糖甙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全部单剂β-内酰胺类抗生 素、氨基糖甙类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4.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
定期发布耐药监测数据- 指导经验性用药
及时发现爆发流行 – 遏制院感的扩大化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结果
血及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是防 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 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技术非常重要。
药敏判定值——折点(breakpoint)
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临床微生物室的核心任务
分离和鉴定真正的病原菌 提供最接近真实的药敏结果 提供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及参与院感 监测ຫໍສະໝຸດ 分离和鉴定真正的病原菌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批准指南的解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孙继梅
内容提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全球细菌耐药现状 我国细菌耐药现状 国家的法律法规 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1、同类药物间的指示作用
同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和相同的耐药机制 选择代表性的药物—指示药 氨苄西林—氨基青霉素 头孢呋新—二代头孢菌素 环丙沙星—左氟沙星 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红霉素—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2.特定耐药机制的监测使一些药物的药敏 试验变得不必要
--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然后用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 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最后用70%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 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内容提纲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国家新政策 血培养批准指南的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 血培养采集指征 血培养的原则和规程
标准引入背景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美国国家 标准协会最早认定的标准制定机构,其制定的 微生物临床检验标准及操作规程被视为相关检 验领域的金标准。 1998年卫生部把CLSI制定的药敏标准定为我国 的部颁标准。 业内多位前辈为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化不 段与CLSI沟通,以期能把标准更完整系统地介 绍给中国的微生物实验室。 2010年通过生物梅里埃资金支持正式引用CLSI 6个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和操作规范。
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是关键
医生
检验 人员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