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
1.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如衡、如雾、如沤、如露、如渎。

2.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肾、心、肝、脾四脏关系最密切。

3.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大肠主传导糟粕。

4.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肝与肺。

5.罢极之本是指肝。

6.人体“气之根”是肾。

7.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的主要气是元气。

8.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肺肝脾。

9.气机升降之枢纽是脾胃。

10.宗气生成与脾胃肾有关。

11.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卫气。

12.宗气汇聚于丹田。

13.大汗之后形成气脱的病理是气随津脱。

14.与津液排泄障碍最相关的脏是肾膀胱。

15.与血液正常循行有关的两种力量应是推动力与防御力。

X型题
1.与肾密切相关的有骨。

2.与女子胞功能密切相关的是冲脉。

3.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肝。

4.与气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肺。

5.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宣发、温煦、固摄、防御、推动。

填空题
1.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运化水谷和生化精气两个方面。

2.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为同源、又称为相表里。

3.能行气血、司呼吸的气是中气,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
液作用的气是营气。

4.血液的循环和津液的分布依靠气的推动作用,失控流
失是因为气的固摄作用减弱。

5.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元气,也称为先天之气。

6.津液的排泄途径除了呼吸和排便,还包括汗液和尿液。

7.“气机失调”中,气下降过度而上升不及的称为气陷,而气的内外出入受阻则称为气闭。

8.营气具有全身营养和生成血液的作用,而宗气与肢体的温度和活动密切相关。

9.“血为气之母”的具体体现在血液和气的互相转化等方面。

10.津液对气的作用体现在滋润和运输方面。

是非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10.错
名词解释题
1.泻南补北:一种治疗方法,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用
泻心火来滋养肾水,也称为泻心补肾法。

2.胃主通降:胃是脏腑中最为重要的消化器官,也具有
通达上下的作用,能够促进气血的运行和降低胃肠内的压力。

3.封藏之本:指肝脏在藏血和调节血液循环方面的重要
作用。

4.先天之本:指人体先天所具备的生命力和能量,也称
为元气。

5.治节:指中医治疗疾病时,根据病情变化和病程阶段
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2.饮食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

小肠将其分为清
和浊,其中浊物下移至大肠,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称为胃主通降。

胃的通降作用与脾主升清相互协调,升降相因,从而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3.肾内藏有真阴和真阳。

肾阴(也称肾精)充足,则化源
充足;肾阳(也称命火)旺盛,则生命力强。

因此,肾的真阴应该被藏而不是泄;肾的真阳应该被潜藏而不是暴露。

肾的封藏作用主要体现在藏精、纳气、司二阴开合以及固胎等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