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第一篇:大江保卫战《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洪水画面。
2、这就是1998年的夏天。
当时是暴雨,大暴雨,是一场接着一场。
那奔腾不息的长江,转旋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板书:大江保卫战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透过语言文字走进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感受一下语言文字背后所描写的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请同学们自由读2---5自然段,画出让你心灵受到震撼的语句。
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A学生交流所画的语句,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
B “嶙峋”这个词大家是怎么理解的?C生活中手不小心被划破,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伤口都会钻到心里疼,因为十指连心啊。
那我们的战士们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这种疼,这种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啊,可我们的战士们却——(全然不顾)。
他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D是的,尽管——(疼痛难忍),尽管——(血迹斑斑),可战士们——(全然不顾),从这里你感受到战士们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呢?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感动。
那么谁能把这几句话读好,读出你的感动呢?E战士们对这种疼痛为什么会全然不顾呢?(因为他们心中只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对!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生回答)F“保住大堤”这个念头在他们新中深深扎根了。
子弟兵们都在心里默默的祈求能够保住大堤,并且决心一定要保大堤。
让我们读读他们的心声吧!2、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战士们在怎样的环境下筑起了一道人墙?B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这几个小时战士们是怎样度过的呢?C齐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血水汗水,水水相融。
D我们的战士们并没用害怕,他们曾立下这样的革命誓言: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E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3、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A“劈波斩浪”,你是怎么理解的? B三个“飞向”你读懂了什么呢?C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真是急人们所急,想人们所想啊。
D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出示资料)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个被救的人,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战士说些什么呢?E有人说,军和民就像鱼和水,我看,军和民就是血和肉。
4、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A 理解“军旗飘扬”“军徽闪烁”“红五星”“迷彩服”B引读: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
5、学习黄晓文的事迹。
A面队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我们一起来听听黄小文的故事吧。
B此时此刻的黄晓文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他不疼吗?假如你就是他身边的一个人,你会对黄晓文说什么? C出示子弟兵奋战图。
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献出的不止是鲜血,甚至是年轻的生命。
四、总结。
1、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
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
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
这就是我们英勇的子弟兵。
2、出示: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3、抗洪尽管已过去近10年,相信这一情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1998年,13亿双眼睛同时凝聚这里,那拍岸惊涛撞痛了13亿颗心。
然而,众志成城。
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洪水终于屈服在全民族团结一心所迸发出的移山威力前。
让我们重温那一副副感人的画面,牢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五、作业给我们敬爱的人民子弟兵写一封信,把最想对子弟兵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投影【拟定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日夜兼程肩膀肆虐闪烁摇摇欲坠嶙峋铁钉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 嶙l n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六、指导书写生字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4、教师简介背景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肆虐、惊心动魄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日夜兼程”、“挺进”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1、播放98年抗洪视频,创设情境:同学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军队。
在一次次抢险救灾的战斗中,人民子弟兵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不顾身,展现了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看!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2、激情导入:《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以浓墨重彩生动地描述了当年人民解放军官兵在长江抗洪战斗的感人事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吧!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从视频画面中感受抗洪战斗的惊心动魄,燃起学习课文的激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说说看到课文题目有什么问题。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⑵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⑶标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幻灯片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其他学生或教师纠正字音。
(2)提出难读的句子,学生练读,教师随机指导。
(3)接龙朗读课文,大家互评。
4、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边读边想,读后说说自己从文中读懂了些什么。
(2)理清课文脉络。
按“告急——决战——铭记”给课文分段。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教师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寻找生字字形特点,在主动识记中加深生字印象;培养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和良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1、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后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多数都没有经历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因此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我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