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3.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4.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6.小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变化和钢尺振动的变化可以得出()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20000HzC.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是因为音调发生了变化D.鼓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8.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9.下列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指声音的响度的是()A.悦耳动听B.余音绕梁C.震耳欲聋D.尖厉刺耳10.下列声现象中,主要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D. B 超检查身体11.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受阅官兵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不是由振动产生B.根据音色可识别联合军乐团中不同的演奏乐器C.现场主持人的解说是通过扩音器来提高声音的音调D.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比习主席的讲话声音传播速度快12.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这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A.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B.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二、填空题13.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14.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音乐声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
15.在发生地震前伴有_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的产生,有些动物可以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_____(选填“大”或“小”);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______传播来的。
16.如果反射的声波在直接传入人耳中的声波终止____秒以后传入人耳中,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如果两种声波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这个时间,人耳就无法区分它们,听到的声音会_____或_____。
17.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
国庆假期,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自制小乐器的作业,小华同学制作了一个“弦琴”,如图所示,如果他将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音调会越_________。
18.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m(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19.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20.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粗细不同的两根弦之间移动,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三、解答题2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22.如图所示,备受关注的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陕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4%,在秦岭山脉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当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23.一列长210m的列车,在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某人听到笛声38.5s后,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若火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且保持不变,问:(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多少____?(2)这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____?24.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求:(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25.一辆客车在某公路直线路段上匀速行驶,需通过其正前方的高山悬崖下的隧道,距山涯s1时进行鸣笛测试,经4s后听到回声,且此时距山崖s2 = 660 m,已知声速为340 m/s,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2)客车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s1;(3)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26.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6s返回海面.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由题意可知,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音色。
故选C。
2.B解析:B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C解析: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音叉在振动,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发声音叉的质量不能知道,这个做法不是为了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能判断。
故选C。
4.A解析: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音调逐渐升高水壶就像一个笛子一样,你往里面到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倒水时,水越来越满,空气柱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空气柱的发声不同来判断热水壶中的说水是否满了。
故选A。
5.A解析:A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解析:D【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AB.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钢尺的材料与结构不变,则音色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则振动幅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后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7.C解析:CA.真空无法传声,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故B错误;C.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有关,向保温瓶中装水时,空气振动发声,不断加水,空气柱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所以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故C正确;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也是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8.C解析:C【分析】(1)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3)声呐系统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
(4)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B.佩戴耳罩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故C正确;D.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这一装置无法检测声音的音调与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