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标准
一、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指牛奶中活菌体的总数量。

细菌总数是衡量牛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牛奶的卫生状况。

一般来说,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万个/mL。

超过这个数值,意味着牛奶可能已经受到污染,不适合饮用。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指在牛奶中存在的一类肠道细菌的总称。

大肠菌群数量过高可能意味着牛奶已经受到粪便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牛奶中大肠菌群的数量应严格控制。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不应超过30个。

三、致病菌
致病菌是指在人体内引起疾病的细菌。

在牛奶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如果牛奶中存在致病菌,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消毒杀菌,确保不含有致病菌。

四、芽孢总数
芽孢总数是指牛奶中能够形成芽孢的细菌的总数量。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具有很强的耐热性,一般的消毒方法难以将其杀死。

因此,芽孢总数过高可能意味着牛奶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芽孢总数不应超过100个。

五、乳酸菌
乳酸菌是指能发酵乳糖并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

乳酸菌在牛奶中的数量可以反映牛奶的发酵情况。

适量的乳酸菌可以促进人体消化,但过量则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乳酸菌的数量不应低于100个。

六、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可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适量的酵母菌对人体无害,但过量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酵母菌的数量不应超过100个。

七、霉菌
霉菌是一种真菌,可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霉菌污染会导致牛奶变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牛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消毒杀菌,确保不含有霉菌。

一般情况下,每毫升牛奶中霉菌的数量应为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