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过关训练农业的区位选择一、选择题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认识也相应提高,公路沿线50 m 以内生产的农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抵制。
许多国家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据此完成1~3 题。
1.公路沿线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是( )A.节约运输成本B.无病虫害C.市场距离近D.有水源保证2.公路沿线生产的农产品不受欢迎是因为( )A.农药残留超标B.污染物吸附多C.光照少,品质差D.噪声影响质量3.针对以上问题,公路沿线50 m以内可大力发展()A.乳牛养殖业B.水产养殖业C.观光农业D.林业解析:1.A 2.B 3.D第1题,公路沿线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可以减少交通转运成本,与病虫害、市场远近和水源无关。
第2题,公路沿线受汽车尾气的危害较重,农产品质量会受到影响。
第3题,针对公路运输污染的影响,在公路沿线50 m以内不适宜布局生产饮食为主的农产品,可以发展林业,也可以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
下图为我国河北某地传统温室大棚改建为新型连体温室大棚的示意图。
完成4~5题。
C .市场适应性差D .技术要求较高解析:4.D 5.A 第4题,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墙体发展菌菇培养,培养液、菌渣用于蔬菜种植,废弃物减少,蔬菜秸秆用作菌菇培养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 用,是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
故推广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将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故选D 。
第5题,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要保证棚内温度和菇房内的适宜温度需要较高的成本,故该新 型连体温室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建设成本高。
农业生产潜力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作物产量潜力,接近一个地区作物最高产量。
下图为我国全年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T 题。
6.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潜力较低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 .热量、光照B .光照、热量C .热量、水分D .水分、热量 7 .③地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可能引起长江()A .源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B .上游水土流失加剧C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减少D .流域年径流量增加解析:6.D 7.B 第6题,由图可知,①地位于我国新疆地区,光照充足,但是降水稀少,水分是其农业生产潜力的限制性因素。
②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限 制了农业发展。
第7题,③地位于横断山区,这里山高谷深,不合理的农业开发会导致长江 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通用口 培养茶废弃墙界I 曲鼐培养床钻底空吗 礼统温室大棚 新型速体温室大棚澈、苗渣]国 4.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推广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将有利于发展( )A .商品农业B .节水农业C .处方农业D .生态农业5.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A .建设成本较高B . 土地利用率低丹麦农业发达,农产品近3/4出口,被誉为“欧洲食橱”。
丹麦农业实现了从基础生产到食物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组织形式,该生产组织形式也被称作“从土地到餐桌”模式。
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丹麦成为“欧洲食橱”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临近市场B.农业生产率高。
气候温湿D.人口少9.“从土地到餐桌”模式优势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8.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提高C.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D.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解析:8.B 9.D第8题,根据材料丹麦农产品近3/4出口,出口率高,说明其农产品产量大,农业商品率高。
丹麦农业生产率高,使其出口量大,成为“欧洲食橱”;市场距离、气候条件和人口少对其成为“欧洲食橱”影响较小,故选8。
第9题,据材料“从土地到餐桌”模式,将基础生产到食物加工和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市场的变化来调整生产和加工的内容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选D。
(2026辽宁协作体统考)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
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如图)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
据此完成1。
~11题。
120-L10*10.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解析:10.D 11.A第10题,据图可知,M地处澳大利亚东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土壤盐分含量最低。
故选队第11题,据材料可知,滨藜是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种植滨藜可以吸收大量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因此可降低土壤盐分。
故选A。
二、非选择题12. (202缶甘肃武威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柿子树耐寒、耐旱,喜湿润,忌积水,适应性强。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全国著名的“柿子之乡”“柿饼之乡”。
富平县汉初就有栽植柿子树的习惯,目前建有优质柿子基地10万亩,年产鲜柿4 000万千克,制作柿饼800万千克,鲜柿、柿饼产量每年递增20%以上。
柿饼是富平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明朝时,富平柿饼的制作工艺已十分成熟,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近些年更是连年出口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深受消费者喜爱。
富平尖柿一般于10月下旬采摘,后经削皮、脱涩、软化、晾晒捏型、出霜等十多道工序,历时45天时间精制成个大、口味香甜的柿饼。
下面两图分别为富平县位置图(图1)和富平县气候资料图(图2)。
(1)说出富平县发展尖柿种植的优势自然条(2)简析富平县成为“柿饼之乡”的原因。
(3)推测富平柿饼晾晒的时间,并从气候角度说明理解析:第(1)题,需要结合柿子树的生长习性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作答。
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富平县成为“柿饼之乡”的原因主要在于产量大、品质优。
第(3) 题,气候角度可从光照、风力和昼夜温差方面回答。
“富平尖柿10月下旬采摘……历时45 天时间精制成个大、口味香甜的柿饼”可知富平柿饼晾晒的时间大概在10月底~12月初,此时段秋高气爽,降水少,光照充足,便于晾晒;且风力作用强,蒸发量大,便于风干;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析出。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秋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势平缓,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靠近河流,有便利的灌溉水源等。
(2)柿子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制作柿饼的原料丰富;柿饼制作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先进,品质优良,市场广阔。
(3)时间:10月底〜12月初。
理由:此时段秋高气爽,降水少,光照充足,便于晾晒;秋季风力作用强,蒸发量大,便于风干;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析出。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费尔干纳盆地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盛产棉花、瓜果、苜蓿等而著称,如图为费尔干纳盆地示意图。
—_____________■1TN帕米尔高察材料二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被广泛栽培,主要用作牧草和绿肥等。
材料三电脑微灌技术就是农业专家根据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参数编好程序由太阳能驱动的计算机控制,利用塑料管道灌水系统密封输水,适时适量缓慢均匀地把含有肥、药的水送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茎叶上,应用该技术比传统灌溉节水90%,节能50%,平均增产30%。
(1)简析费尔干纳盆地适宜种植苜蓿的区位条件。
(2)分析电脑微灌技术给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
(3)说明费尔干纳盆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的影响。
(4)简述吉尔吉斯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其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紫花苜蓿耐干旱,耐冷热,再结合经纬网和图中地理事物可知此地为中亚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劳动力丰富,适宜种植紫花苜蓿。
第(2)题,当地降水少,主要是节约水、化肥、农药等资源,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对农业精准配置水、化肥、农药等资源,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
第(3)题,种植紫花苜蓿,增加植被,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植物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覆盖率增加,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第(4)题,主要从技术、资金、农产品销售、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1)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劳动力丰富。
(2)节约水、化肥、农药等资源,减少劳动力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
(3)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4)引进技术、资金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