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A、德B、智C、体D、美2、大学生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是()。

A、标新立异B、自由学习C、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善于思考D、全面学习3、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A、理想B、道德C、科学D、信仰4、孔子曾经提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的观点,意思是指()。

A、有限使用自然;B、不杀生灵,不砍树木;C、爱人更要爱惜自然;D、注意生态平衡与发展5、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A、养性B、内省C、慎独D、顿悟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0、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活动是()。

A、文娱、体育活动B、正常的宗教活动C、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D、请愿活动11、从理想的()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A、时序B、内容C、对象D、性质12、()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理想B、信念C、信仰D、空想13、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不正确的理解有()。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B、没有信念,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14、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A、实践性B、预见性C、层次性D、科学性15、只有()才是道德理想彼岸的桥梁。

A、实践B、立志C、躬行D、修身16、“位卑未敢忘忧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

作者是()。

A、苏轼B、范仲淹C、陆游D、辛弃疾1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理想是现实的基础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C、理想受现实的制约D、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面1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D、共产主义1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保卫祖国、反对侵略D、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0、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它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是()。

A、绝对的稳定B、表面不稳定实际稳定C、表面稳定实际不稳定D、与时俱进的稳定21、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理论创新能力B、制度创新能力C、科技创新能力D、文化创新能力22、爱国主义包括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三个基本方面。

A、爱国行为B、爱国能力C、爱国时间D、爱国地点23、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24、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B、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和满足C、社会对个人的积极评价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25、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A、人的一切存在的总和B、人的一切活动的总和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的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26、社会评价个体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

A、劳动和贡献B、劳动和报酬C、贡献和索取D、贡献和和享受27、人生态度是由()决定的。

A、人生活动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28、有关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C、道德能够决定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D、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29、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慎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B、“慎”是谨慎,“独”是独处,不与人交往C、“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功夫,更是一种人生境界D、“慎独”能避免社会生活中的双重人格和两面行为30、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道德风尚C、对外开放程度D、传统文化积淀31、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

A、绝对正确的B、因为正确而继承C、因为正确而排斥其他理论D、开放的理论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爱国主义D、诚实守信3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爱国主义D、诚实守信3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35、个体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

A、闭门思过B、社会实践C、慎独自律D、学思并重36、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生活道德37、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这是我国现代社会提倡的()。

A、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B、家庭美德的要求之一C、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D、环境道德的要求之一38、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主要体现的是法律的()。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39、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

A、10日B、15日C、20日D、25日40、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活动是:()。

A、文娱、体育活动B、正常的宗教活动C、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D、请愿活动4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

A、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B、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C、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D、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42、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这是职业道德中()。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D、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43、一定社会或阶级根据其总的道德要求制定的,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称为()。

A、家庭义务B、男女平等C、一夫一妻制D、家庭道德44、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是()。

A、友情B、恋爱C、爱情D、婚姻45、按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夫妻的婚前财产婚后视为()。

A、共有财产B、约定财产C、个人财产D、家庭财产46、赵某给王某出具欠赌资3000元欠条一张,该出具欠条行为属于()。

A、民事法律行为B、无效民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可变更的民事行为47、法律的国家强制力表现为()。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和国家对合法行为的保护B、法律的每一个实施过程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C、每一个法律规范的实施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D、国家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48、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能够()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能力。

A、预见或辨认B、理解或控制C、辨认和控制D、识别或控制4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A、国家性质B、政权组织形式C、国家结构形式D、政党制度50、孙某潜入某厂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只有一些散钱,便失望离去。

他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C、不构成犯罪D、犯罪预备51、张某患有精神病,他完全不能识别和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张某之妻丁某代其进行民事活动,在代理中,()A、丁某必须有张某委托授权B、丁某不需张某授权C、丁某需由单位同意和指定D、丁某需经法院裁定5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共中央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不允许任何公民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公民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发生,这体现了()。

A、公民权利和义务平等性B、公民权利和义务广泛性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54、农民刘某上山砍柴,忽听不远处草从中有响动,以为是猛兽,未及辨明便将斧头朝那个地方扔去,不幸将一个割草的农民击中重伤死亡。

刘某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C、构成过失杀人罪D、不构成犯罪55、有关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B、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产生的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D、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56、王某带朋友的小孩石头去河里游泳,因一时不注意,致使石头在河里溺水死亡。

王某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王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于()。

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57、王某拾到李某丢失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

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A、合同之债B、不当得利之债C、无因管理之债D、侵权行为之债58、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59、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是()。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终止60、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B、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C、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D、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行61、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方面的内容。

身份权指因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

下列人身权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A、继承权B、姓名权C、生命权D、身体健康权6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这体现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63、在犯罪构成中,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