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一、单选1、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分工的不同2、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经济基础的形成B、社会舆论的形成C、社会关系的形成D、风俗习惯的形成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B、社会实践C、社会认可D、社会规范4、()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A、道德B、法律C、法规D、规范5、人类最初的道德以()等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舆论B、风俗习惯C、法律条文D、法律规范6、道德的()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认识功能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8、社会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B、利己主义C、利他主义D、爱国主义9、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伦理规范10、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社会关系的形成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C、人类的产生D、阶级社会的产生11、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A、科学实验B、社会关系C、生产实践D、意识的发展12、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13、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A、道德评价B、社会舆论C、传统习惯D、人们的内心信念14、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由()所决定A.道德的内容决定B、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C、道德主体所决定D、以上都不对15、道德发展的规律是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B、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不一致C、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一致D、以上都不对16、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A、“夙夜在公”B、“公义胜私欲”C、“先义后利”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是A、中国革命道德传统B、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C、毛泽东思想D、儒家思想1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为人民服务B.为他人服务C.为什么人服务D.为社会献身19、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A.“公义胜私欲”B.言行一致C.集体主义D.为人民服务20、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A.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B.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C,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D.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2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A.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B.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D.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22、()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C.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D.国有经济23、()为集体经济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爱国统一战线D.工农联盟24、()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26、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A.平等原则B.集体主义原则C.仁爱原则D.诚信原则2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互不侵犯,相安无事28、( )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互不侵犯,相安无事29、“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是( )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A.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B.共产党员、先进分子C.我国公民D.所有人30、()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培养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31、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诚实守信B.爱国守法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32、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是A.勤俭自强B..诚实守信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33、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A.刻苦学习C.诚实守信C.与社会实践相联系D.勤俭自强34、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A.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B.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C.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D.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二、多选1、道德是( )。

A、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B、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C、靠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D、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E、规定人们行为“必须怎样做”、“不准怎样做”2、道德主要功能()。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认识功能D、调节功能E、沟通功能3、道德的社会作用()。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有()。

A、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B、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C、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D、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促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保证E、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保持是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5、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要求人们( )。

A、反对个人主义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集体是达到个人目的一种手段E、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求个人作出牺牲6、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原因是()。

A、国家利益是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原则B、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C、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D、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E、集体主义是社会政治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7、道德具有()。

A、阶级性B、继承性C、稳定性D、自律性E、广泛性8、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有()。

A、科学性B、亲和性C、革命性D、群众性E、实践性9、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

A、爱祖国B、爱人民C、爱劳动D、爱科学E、爱社会主义10、共产主义道德是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

除一般要求外,还特别要求他们()。

A、大公无私 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C、热爱祖国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E、热爱社会主义11、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表现为A.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D.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12、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导向功能D.沟通功能13、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14、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A.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C.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D.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缩小,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15、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分别是A.文化复古主义B.历史虚无主义C.批判继承D.去粗取精16、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

都割裂了()的关系A.共性和个性B,抽象和具体C.一般和个别D.普遍性和特殊性1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高于一切D.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18、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为A.大公无私、公而忘私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C,艰苦奋斗、无私奉献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社会风尚主要指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的价值取向、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

社会风尚同荣辱观的关系是A.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互相作用B.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也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C.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荣辱观D.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就必然形成什么样的荣辱观20、历史和现实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大小,往往取决于作为主干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A.知晓度B.信奉度C.践行度D.明确度21、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团结友善D.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2、个人品德具有()特点A.实践性B.差异性C.综合性D.稳定性23、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A.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B.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C.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D.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24、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包括A.学思并重的方法B.省察克治的方法C.慎独自律的方法D.积善成德的方法,知行统一的方法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