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我们特制订了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凡是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项目部所有部门、厂队及协作队。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噪声是指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研究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浮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

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中毒是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的情况。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

灼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情况。

发生原因主要是火焰灼伤、电击伤、热压伤和强酸、强碱灼伤等。

为了避免灼伤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相关设备和化学物品。

在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中,所有员工上岗工作前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项目部安全___、部门及厂队领导必须确认员工没有岗位禁忌疾病才能上岗工作。

这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3.2 所有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对于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必须戴好防尘口罩。

对于噪声源岗位,必须戴好耳塞。

对于焊接岗位,必须戴好防护镜、防护面罩并穿好防护服。

对于高温作业岗位的人员,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准备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

对于有毒作业岗位,必须戴防毒口罩、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3.3 对于上述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需要注意劳逸结合。

工作二小时到户外休息15-20分钟。

3.4 工作结束后,班组长需要将一天工作的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

项目部结合目前工作内容,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种,如电工、混凝土工、电焊工、设备安装工、钢筋工、钻工等制定了操作规程。

针对电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下: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整齐,扎紧袖口,戴上安全帽,穿上绝缘胶鞋,戴上干燥线手套或绝缘手套。

不准赤脚赤膊工作,不准戴金属丝的眼镜,不准使用金属制的腰带和工具套。

3.工作前,必须检查安全防护用具,如试电器、橡皮手套、短路地线、绝缘靴等是否良好齐全。

4.维护电工作业时,必须有二人一起参加,其中一人操作,另一人监护。

5.常用小工具(如钳子、电工刀、螺丝刀、扳手等)必须经常检查,使用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随身佩带,注意保护。

按功能正确使用工具;钳子、扳手不得当作锤子使用。

使用电工刀时,刀口不可对人;螺丝刀不准用铁柄或穿心柄。

6.对于工具的绝缘部分应经常进行检查,如有损伤,不能保证其绝缘性能时,不得用于带电操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7.使用梯子、倾斜角应不小于20°,但也不应大于60°,底脚应有防滑设施;禁止两人同时登上一个梯子。

8.工具袋应合适,背带要牢固,漏孔处要及时缝补好。

9.使用人字梯时,夹角应保持45°左右,梯脚应用软橡皮包住,两平梯间应用链子拉住,以防向外侧滑倒。

必要时需要派人扶住。

10.维修电器时,必须将电源断开。

11.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对设备及接线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合闸试运转。

必须使用漏电开关作电源开关。

12.安装电动设备时,必须检查是否漏电、转动是否灵活,零部件是否齐全,同时应安装接地线。

13.拖拉电缆必须在停电情况下进行。

14.进行停电作业时,必须首先关断开电源,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标志牌,或留人监护,以防万一。

以上是电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其他工种也有相应的规程需要遵守。

15.电器和电缆应与易燃物保持可靠的防火距离,不得靠近。

16.电缆接头必须绝缘良好,不能漏电。

17.施工机械设备的电器部分应由专职电工维护管理,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装配或修理。

18.电缆应该挂设,不得接触尖锐物体或与金属材料摩擦,不得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拖地,经过道路时应有防护和警示,线路周围通道应保持畅通。

19.开关和配电箱不得受潮,开关标识清晰,距离作业点不得超过5米,使用与电器相匹配的漏电开关,每班检查开关的有效性,不得使用破损或失效的开关。

20.非电工不得进行电器作业。

21.配电箱、开关箱和漏电保护开关的配置应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内电器设置应按照“一机一闸一漏”原则设置。

22.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包括插座)。

混凝土工安全操作规程1.进仓操作时,混凝土工应戴上安全帽、穿上胶靴并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

2.在高处作业之前,应首先检查脚手架、马道平台和栏杆是否安全可靠。

铺设的脚手板应固定,不得悬空探头。

3.下料口应根据实际情况设有护身栏杆,下料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应挂好安全带,下料应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4.工作前应检查料斗装置是否完好,下料开关是否灵活可靠,斗车要清扫干净。

5.料斗垂直提升混凝土时,卸料人员的操作部位应有工作平台,高空和临边应设有护身栏杆,操作时不得站在溜槽帮上。

在料斗未停稳之前,不得操作料斗。

操作人员不得随料斗垂直升降。

6.料斗运行时,应使用清晰的信号,统一指挥。

上部人员不得向外侧伸头或伸手招呼,临边时应站在安全的地方并拴好安全带。

7.指挥混凝土搅拌车就位卸料时,指挥人员应站在车辆的侧面指挥,不得直接站在车辆后面。

混凝土搅拌车停放平稳,斜坡时有车辆挡护,驾驶员不得离开驾驶室。

8.在使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管道接头应完好,管道的架子应牢固,不得直接与钢筋或模板相连。

9.在使用立式或卧式吊罐时,应在吊耳完全挂妥、卸料口关闭后才能起吊。

10.每班工作结束时,使用的斗车应全部洗刷干净。

11.卸料应规定联系信号和方式,专人统一指挥,吊罐下方严禁站人;吊罐就位时,不得用手或绳硬拉,以防失手、断绳反弹伤人。

12.在平仓振捣时,作业人员的动作应协调一致,防止操作工具伤人。

在焊接和气割的工作场所,必须彻底清除易燃物品,如有不能撤离的易燃物品,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隔绝火星与易燃物接触。

填有可燃物的隔层在未拆除前不应施焊。

在潮湿地方、金属和箱型结构内、钢盘较密处工作时,焊工应穿干燥的工作服和绝缘胶鞋,身体不得与被焊接件接触,脚下应垫绝缘垫。

禁止在油漆未干的结构和其他物体上进行焊接和切割,也不得在混凝土地面上直接进行切割。

风力超过5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焊接或气割。

当风力在5级以下、3级以上时,必须搭设挡风屏,以防止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离地面1.5米以上进行工作必须设置脚手架或专用作业平台,并应设有不低于1.2米高的防护栏杆,脚下所用垫物要牢固可靠。

不得通过使用中的管道、设备、、钢轨、脚手架、钢丝绳等作为临时接地线(接零线)的通路。

在高空焊割作业时,应设监护人,焊接电源开关应设在监护人近旁。

在距离焊接作业点火源10米以内和火星所涉及范围内,应彻底清除有机灰尘、木材木屑、棉纱棉布、汽油、油漆等易燃物品。

如有不能撤离的易燃物品,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隔绝火星与易燃物接触。

高空焊割作业人员应戴好符合标准的安全帽,使用符合标准规定的防火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固定可靠。

在露天下雨或风较大未有安全措施时,禁止高处焊接作业。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预防碰伤、砸伤,要正确使用开箱工具,多人开箱不要挤在一起,操作者要保留一定距离。

拆下的包装木板木料要堆放有序。

把朝天钉拔掉或打弯,防止扎脚。

包装未完全拆除时,不准进箱内检查和进行设备拆卸工作。

安装机器时,池型基础内禁止站人,防止发生脱钩、断绳或机器坠落事故。

安装机器应用水平仪校正,加垫时,不准把手直接伸到机器或重物下面。

使用行车起重时,应检查绳索的可靠性,并先进行试吊,不准超负荷起吊。

对于超重物件,应采取安全措施,可用重型吊车或其他方式起吊,重物的起吊高度不超过0.5米,以确保安全。

使用千斤顶顶重物时,检查千斤顶是否完好,要严格遵守千斤顶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加垫木或落千斤顶时,要保持平衡,以防重物倾倒。

1.在安装树立拨杆或起重架时,必须加上垫木和防滑装置,并用拉绳固定周围,保证安全可靠。

同时,要检查钢丝绳的卡子是否卡牢,并添加润滑剂。

2.为防止起重架和拨杆顶端晃动时撞击建筑物或发生其他事故,顶端与建筑物、电线等工件物件之间应留有适当的距离,并将滑轮拴牢。

在安装设备现场,应指定专人维持现场秩序,禁止无关人员入内,保证安全施工。

3.在钢筋运输和堆放时,应注意动作一致,步伐稳慢,防止钢筋头尾摆动,防止碰撞物体或打击人身。

同时,钢筋与电力线路应保持安全距离,垂直运送时应搭设马道和防护栏,并检查绳索绑扣等机具是否牢固。

在吊运钢筋时,应捆绑牢固,吊点设置应合理,不得超重起吊。

钢筋或骨架堆放时,应垫方木或混凝土块,并按类别批次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污染。

4.在钢筋人工平直和机械调直时,应注意检查工具的牢固性和润滑、防护情况。

在人工平直钢筋时,抡锤人员周围应无其他人,严禁两人对面抡锤操作,不得戴手套,也不准用小直径工具弯动大直径的钢筋。

在机械调直时,操作人员应熟悉机器的构造、性能、操作和保养方法,检查主要结合部分的牢固性和转动部分的润滑、防护情况,料架料槽应安装平直,对准导向筒、调直筒和下切刀的中心线。

4.在启动调直机之前,需要先手动转动飞轮,检查传动机构和工作装置,调整间隙并紧固螺栓。

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启动机器进行空转,并检查轴承和齿轮是否有异响,确保机器运转正常后才能开始作业。

5.根据钢筋的直径选择适当的调直块和传动速度。

调直块的孔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mm至5mm,传动速度应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速度。

经过调整合格后,才能开始送料。

6.在调直块未固定且防护罩未盖好之前,严禁进行送料。

在作业过程中,不得打开任何防护罩或调整间隙。

7.在钢筋送入时,手与曳轮应保持一定距离,严禁靠近。

8.在进行送料之前,需要将不直的钢筋端头切除,并在导向筒前安装一根1m长的钢管。

钢筋应先穿过钢管,再送入调直前端的导孔内。

9.经过调直后的钢筋如仍有慢弯,可以逐渐加大调直块的偏移量,直到调直为止。

10.在钢筋调直到末端时,人员必须远离,以防止甩动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