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B编号:QB/BUCC/005-2016备案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Passive Ultra-low energy Building2016-08 公布 2016-08实施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布前言近几年,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已成为国内建筑节能进展的方向,各地陆续开始示范工程的建设。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在进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开发与建设。
但目前国家与北京市尚未有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有关施工技术规程。
为保证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中的施工技术水平,指导施工与验收,编制企业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包含: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外门窗安装;5地面保温施工;6外墙外保温施工;7屋面保温施工;8新风系统安装;9气密性措施施工;10工程现场检验;11节能工程验收;附录A建筑气密性检测试验方法;附录B要紧节点做法。
本标准由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张昭瑞杨庆改杨海啸赵秋萍王亚峰李孟阳高鸿斌历光大苑立彬赵彦青李贵江张海波王明宝陈杭乔素敏杨寿山任远郭海龙蔡倩谢锋杨洪昌周宁鲍宇清目录1 总则 (5)2 术语 (6)3 基本规定 (7)4 外门窗安装 (8)4.1通常要求 (8)4.2 技术要求 (8)4.3施工准备及施工条件 (8)4.4 施工流程 (9)4.5 施工要点 (10)4.6 质量验收 (11)5 地面保温施工 (15)5.1 系统构造 (15)5.2 技术要求 (15)5.3 施工流程 (16)5.4 施工要点 (17)5.5 质量验收 (17)6 外墙外保温施工 (20)6.1通常要求 (20)6.2 系统构造 (20)6.3 技术要求 (21)6.4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21)6.5 施工流程 (23)6.6 施工要点 (23)6.7 质量验收 (28)7 屋面保温施工 (33)7.1 系统构造 (33)7.2 技术要求 (33)7.3 作业条件 (34)7.4 施工流程 (34)7.5 施工要点 (34)7.6 质量验收 (35)8 新风系统安装 (38)8.1 设备构造 (38)8.2 技术要求 (38)8.3 作业条件 (38)8.4 施工流程 (39)8.5 施工要点 (39)8.6 质量验收 (40)9 气密性措施施工 (43)9.1通常要求 (43)9.2 技术要求 (43)9.3 施工要点 (44)9.4 质量验收 (45)10 工程现场检验 (47)11 节能工程验收 (49)附录A 建筑气密性检测试验方法 (50)附录B 要紧节点做法 (53)引用标准 (59)1 总则1.0.1 为规范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要求与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北京住总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施工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0.3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下列简称被动式建筑)指习惯气候特征与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与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使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2.0.2 地面保温位于被动式建筑基础或者地下室顶板等底部边界处的保温构造。
2.0.3 建筑气密性建筑物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
2.0.4 气密层位于外围护结构内侧,由防水隔气材料、抹灰层、气密性部件等形成的防止空气渗漏的连续构造层。
2.0.5 防水隔气材料用于室内,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空气渗漏的材料。
2.0.6 防水透汽材料用于室外,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的防水材料。
2.0.7 保温隔热垫块用于围护结构外侧、固定出挑金属构件的、具有一定抗压强度或者压缩强度与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如高密度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橡塑材料或者木材。
2.0.8 断热桥锚栓通过特殊的构造设计,能有效减小或者阻断锚钉热桥效应的锚栓。
3 基本规定3.0.1被动式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应包含:外门窗安装、地面保温施工、外墙外保温施工、屋面保温施工、新风系统安装与气密性措施施工。
3.0.2被动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应连续完整。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及使用的保温材料种类、厚度与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3.0.3 被动式建筑的气密层应位于围护结构内侧,并应连续完整。
围护结构不一致材料交界处、穿墙与出屋面管线、套管等空气渗漏部位应使用气密性处理措施。
3.0.4 被动式建筑围护结构上的悬挑构件、穿透围护结构的管道等热桥部位应使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
3.0.5 当同一栋建筑分为被动式建筑与普通节能建筑两部分时,分界处应做保温隔热与气密性处理。
3.0.6 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技术准备:1 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含外门窗安装、地面保温施工、外墙外保温施工、屋面保温施工、新风系统安装、气密性措施施工等技术内容,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 施工人员应进行被动式建筑专项施工培训,熟悉材料与设备性能,掌握施工要领与具体施工工艺,经培训合格后方准上岗。
3 施工前应与设计单位书面确认热桥位置及断热桥措施施工详图与施工工艺,室内气密层位置及处理措施施工详图与施工工艺。
应严格按照施工详图与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3.0.7 被动式建筑节能工程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验收,新增“气密性措施”分项工程。
4 外门窗安装4.1通常要求4.1.1 外门窗应使用整体外挂式安装,门窗框内表面与基层墙体外表面齐平,门窗位于外墙外保温层内。
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联结件应使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
4.1.2外门窗外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联结处应粘贴防水透汽材料,门窗内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联结处应粘贴防水隔气材料。
4.2 技术要求外门窗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满足表4.2的要求。
外门窗安装使用的螺栓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GB/T 3098的有关要求。
表4.2 外门窗性能要求求仅适用于外窗。
4.3 施工准备及施工条件4.3.1 外门窗安装前结构工程应已验收合格,门窗洞口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洞口同意偏差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同意偏差洞口宽度、高度尺寸±10 洞口对角线尺寸≤10 洞口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洞口的平面位置、标高尺寸≤104.3.2 防水透汽材料与防水隔气材料宜在0℃以上施工。
4.4 施工流程 外门窗应按图4.4-1所示的流程施工,括号内为选择性工序。
外窗安装示意图见图4.4 -2。
图4.4-1 外门窗施工工艺流程隔热垫块联结件外窗室内螺栓基层墙体室外图 4.4-2 外窗安装示意图4.5 施工要点4.5.1 实测门窗洞口的偏差值,确定门窗安装的平面位置及高度,将门窗安装中心线与高度操纵线测设在洞口上。
4.5.2 洞口边缘与外门窗框边缘之间的距离偏差应不大于10mm。
对超差洞口进行处理。
4.5.3 外门窗框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应按下列操作工艺进行:1 当防水隔气材料为“一”字形时(见附录B图B.0.1),应在外窗安装前将防水隔气材料粘贴于外门窗框侧边一周。
粘贴前应清洁粘贴表面并确定粘贴位置。
粘贴表面应无灰尘、油污,并保持干燥。
粘贴位置应靠近室内部分,粘贴宽度应不小于30mm,并预留部分防水隔气材料与门窗洞口侧墙体粘贴,且宽度应不小于60mm。
窗框四角处防水隔气材料应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mm。
2 粘贴时应从防水隔气材料起始端边撕去保护膜边按压防水隔气材料。
保护膜的一次性撕开的长度不宜超过50mm。
3 每粘完一侧的防水隔气材料,用工具自防水隔气材料起始端压至末端,所用工具不得有尖角,防止破坏防水隔气材料。
防水隔气材料与外门窗框的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不留孔隙。
4.5.4 外门窗安装、调整与固定应按下列操作工艺进行:1 确定联结件的安装位置,将联结件固定在门窗框侧面,并可微调位置。
联结件位置及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位于角部的联结件与角部的距离应不大于150mm,相邻联结件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且每侧的联结件应很多于2个。
固定联结件时不得破坏预粘的防水隔气材料。
2 在窗洞口底部相应的位置安装外门窗的临时支撑件。
将外门窗紧贴墙体放于临时支撑件上,调整外门窗垂直与水平度。
3 将外门窗侧面的联结件固定于基层墙体上,联结件与基层墙体之间设置保温隔热垫块,保温隔热垫块的厚度应不小于5mm。
联结件在基层墙体内应固定牢固,联结件的固定点应位于实体墙上,距离洞口侧边边缘应不小于40mm,固定用螺栓在基层墙体内的有效固定深度应不小于50mm。
4 将联结件与门窗框固定牢固。
4.5.5 粘贴防水透汽材料应按下列操作工艺进行:1 外门窗与基层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防水透汽材料密封,防水透汽材料应完全覆盖外门窗联结件。
粘贴前应将粘贴位置清洁干净并保持干燥。
2 防水透汽材料应先粘贴于外门窗框侧边,再粘贴于基层墙体,防水透汽材料与外门窗框及基层墙体的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断开位置应搭接。
4.5.6 当设计有窗台板时,将窗台板固定于窗框底部或者窗框外侧。
4.5.7 洞口内粘贴防水隔气材料应按下列操作工艺进行:1 粘贴前应清洁洞口表面,去除灰尘、油污,保持干燥、平整、洁净。
2 当设计要求防水隔气材料为“一”字形时(见附录B图B.0.1),将预粘在外窗框侧面的防水隔气材料粘贴于门窗洞口内。
防水隔气材料与门窗洞口的粘接宽度应不小于60mm。
3 当设计要求防水隔气材料为“L”形时(见附录B图B.0.2),应将防水隔气材料粘贴于外门窗框后,再与门窗洞口粘贴。
防水隔气材料与窗框的粘结宽度应不小于15mm,与窗洞口的粘结宽度应不小于60mm。
窗框四角处的防水隔气材料应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20mm。
4 每粘完一侧的防水隔气材料,应用工具自防水隔气材料起始端压至末端,所用工具不得有尖角,防止破坏防水隔气材料。
防水隔气材料与外门窗框的粘贴应平整密实、宽度均匀、不留孔隙。
4.5.8 外门窗安装工程验收合格后,外门窗的室内与室外侧均应进行成品保护,防止后续施工破坏型材、玻璃与密封措施。
4.5.9 当设计有外遮阳时,应在外窗安装已完成、外保温尚未施工时确定外遮阳的固定位置,并安装联结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