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外科骨与关节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骨与关节结核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与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是骨与关节的结核杆菌感染性疾病。

中医称“骨痛”或“流痰二好发于儿童及少年。

多因先天不足,肝肾精血亏损,骨质疏松,痰毒乘虚流注关节,气血瘀滞而生。

本病由于骨关节的破坏,造成功能障碍,最后成为痛损残疾。

【诊断】
1本病好发于胸椎、腰椎、慨、膝、踝等负重的关节,其次为上肢的肘、腕关节。

由于病变发生发展缓慢,开始仅有关节酸痛,隐痛不适,易被忽视,尤其是儿童。

2.局部症状和体征有疼痛、肿胀、功能隙碍、关节畸形、进行性肌萎缩、阴性脓肿及窦道等。

分述如下:
(1)开始病变关节酸痛、隐痛不适。

病情发展后,常在夜间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

如脊柱结核可有上肢或下肢疼痛,傲关节结核常有大腿或膝关节疼痛等。

(2)病变关节肿胀,皮肤颜色正常,称为“白肿”。

除脊柱结核外,四肢由于肌肉萎缩,关节肿大更为明显。

(3)关节破坏,功能障碍,造成肢体畸形,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

如胸椎结核的“龟背”;腰椎结核的腰部僵硬、强直,不能弯腰拾物;脊柱结核严重时(合并脊髓受压)可出现下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腕关节结核可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患侧下肢持续性内收、内旋、前屈和缩短;膝关节结核可出现膝部明显肿大,大小腿肌肉萎缩枯细而成鹤膝状,或发生屈曲性挛缩,不能伸直。

(4)脊柱结核的阴性脓肿可出现在椎体的前面和两侧。

腰椎结核的脓肿可出现于腰部、腹股沟和大腿内侧。

其他关节结核的脓肿常在关节周围。

脓肿一旦穿破,则形成窦道,往往经久不愈。

3.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时则出现潮热,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高热。

病久身形消瘦,神疲乏力,食少,盗汗,五心烦热,脉象虚数。

4.病灶活动期血沉加快,静止期及愈合期降至正常,X线摄片检查,对诊断及观察病情的变化可起主要作用。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痰瘀阻关节酸痛、隐痛、活动不利、色白漫肿,全身症状不明显,多见于初期阶段。

治法:温经化痰,和营通络。

方药举例:阳和汤加减。

熟地黄15g,鹿角片、白芥子、桂枝、当归各IOg z炮干姜、甘草各5g,麻黄3g,续断、牛膝、骨碎补各12g。

2.阴虚火旺关节肿痛明显,并有脓肿出现。

潮热,盗汗,食少,五心烦热,口干,舌红苔薄,脉象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举例:骨将汤加减。

生黄黄15g,太子参、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知母、天花粉、丹皮、续断、牛膝、骨碎补各10g,猫爪草15g。

加减:盗汗多加浮小麦、牡蛎各30g。

有脓肿时加金银花、紫花地丁各20g,败酱草30g o
3.气血两虚患肢肌肉萎缩,关节肿大畸形,窦道脓水淋漓。

形体消瘦,精神萎顿,面色眺白,虚热不退,饮食减少,心悸盗汗,舌质淡红,脉数无力。

治法:补肾壮骨,益气养血。

方药举例:八珍汤加减。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英丝子、鹿角片、龟甲、党参、当归、川苜、白芍、白术、茯苓各10g,功劳叶15g。

二、中成药
小金丹每次服1~2粒,每日3次,适用于痰浊瘀阻。

知柏地黄丸每次服6g,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内热,肝肾不足。

左归丸每次服10g,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内热,肝肾不足。

十全大补丸每次服10g,每日2次,适用于气血两虚。

三、简易方药
全蝎、螟蚣、土鳖虫等分研末,每次服3g,每日3次。

适用于初起阶段。

四、局部处理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脊柱及腕关节结核患者,应唾木板床;其他四肢关节结核的患者,应用夹板固定该关节,保持功能位。

待病灶稳定后,再逐渐放宽活动。

2.局部贴阳和解凝膏、阴消膏。

脓肿波动明显不能吸收或合并感染时,可以考虑切开排脓。

疮口换药参考窦道的处理,病灶稳定才能愈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