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说明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说明

word格式整理版XX一中教学楼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总平面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区位条件:XX一中位于XX市XX区XX路,整个学校较为宽敞,教学楼位于学校中心线上。

2、现状条件:基地现状较为平整的地块,可利用空间较大。

3、规划条件:XX一中地块内建设教学楼;学校总用地面积为78904.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13568.0平方米;设计总投资额:35万元,总投资额:2000万元。

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2、《总平面规划布置图》;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3/106-2007);5、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三、规划原则:(一)绿色生态及人文性原则好的教学环境源于对自然的尊重,生态规划和园林生态学在本项目中得以体现。

(二)合理原则该教学楼建筑规划设计,主要建立功能合理原则上,形成单体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合理。

(三)以人为本原则合理的组织整个教学楼的人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入口的相对独立,体现人性化。

四、规划指导思想:1、本教学楼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建筑、路网结构及绿地系统。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教学楼的人性化设计,突出建筑与景观相结合的自然人文环境,强调教学环境的人情味与亲切感。

2、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有特色的教学楼。

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建筑单体的设计与排布注重当地气候、教学需求。

五、规划结构及组织: 两中心一轴线1、规划结构:根据中学的总体布局形态,结合中学内部规划,形成教学楼前的广场与内庭院行成“两中心一轴线”的规划结构特点,使教学楼处在学校的最中心位置。

2、线形布局、点状布局:教学楼的布局均为南北向,为学生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栋楼拥有更多采光面和景观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六、总平规划布局:教学楼位置处于学校中心线上,所以在总平面设计上把教学楼与前面广场充分结合,形成一中清新淡雅的感觉。

学校大门直接与教学楼前大广场形成对景,开阔的林荫大道把人流引入。

而在道路的设计手法上,用简介的设计语言表达环境意境,简洁的路网结构更显示出新世纪的中学的明晰和安全。

七、人流流线组织:主要的学生人流入口直接设置在南面大广场,教师入口设在西侧,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八、绿化景观系统:景观与健康主题功能并重的复合绿地空间:区内主要开阔绿地空间、垂直绿化及架空绿化既是师生们通行或康体活动的功能空间,又是舒适宜人的景观点,在用地有限条件下发挥复合效能和经济性。

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 使用规范及设计要求: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3/106-200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5、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2. 本工程为改建项目,工程使用性质为文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级。

二、建筑设计:1.设计理念:1.1根据中学功能的要求,设计符合要求功能齐全的平面,本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人性化,创新及明确性,因此建筑平面设计考虑多面性,力求在基本功能上有所创新。

1.2合理组织内部功能空间,平面紧凑,动静分区,各行为空间专用性明确,符合师生行为特征。

设计局部的小空间来利有效组织内部流线。

1.3突出生态与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垂直绿化来增加空间的趣味感,创造出符合中学生心理的教学空间。

2. 功能分区与平面布置:2.1教学楼为“井”字形平面,东西向长 70.0 米,南北向长 74.2 米。

教学楼总进深 41.2米,外廊宽3.0 米,教室平面长×宽尺寸为 10.0 米×8.0 米,阶梯教室半径为10.5 米。

南北两排为教学区,西侧中间连接部分为教师办公区和厕所区域。

楼内设一部电梯。

南北两排各设置六间标准教师;主入口大厅设在二楼处作为人流集散公共大厅。

阶梯教室单独布置,这样方便人流的集散和外部人员的使用。

在教学楼三层以上的东南角设计了学生休息交流区,便于学校交流与休息,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2 “井”字形教学楼第一层为架空,在三楼西北角用连廊与现代教学中学连接。

2.3 拟设计为钢结构全玻璃连廊,增强整体建筑虚实变换效果,营造视线的通透性,提升校园景观层次。

2.4剖面设计教学楼为地上 6 层建筑,无地下室,各层层高为 3.6 米,建筑总高 21.6m(主体部分);阶梯教室为地上2层建筑,无地下室,各层层高为4.5米,建筑总高为9.0米。

2.5竖向交通设计本工程竖向交通以步梯为主,设楼梯四部,分布于四个角处,能够满足紧急疏散的要求。

在主入口处旁设电梯一部,主要供五、六层人员使用。

2.6建筑主要使用材料a、外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采用混泥土空心砌块墙 240mm厚,外饰面为瓷砖。

b、内墙体:教学楼内墙,框架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200mm厚,乳胶漆涂料面层。

c、屋面防水保温为:干铺无纺聚酯纤维布一层 30厚挤塑聚苯乙烯塑料板保温隔热层高聚物防水卷材2MM。

d、卫生间和开水间:采用聚氨脂涂膜柔性防水、涂膜厚度为 2mm,分两次涂刷。

四周垂直面应涂起 150 高;卫生间管线穿楼板处,均应预埋防水套管。

e、其他防水:为避免外墙雨水渗漏,室内地面下标高-0.13 处做水泥砂浆防潮层 10mm 外墙抹灰中宜掺 3% 防水粉。

2.7 建筑主要装修做法:1、墙体:本工程墙体装修作法主要有:(1)外墙外墙采用瓷砖饰面做法。

(2)内墙乳胶漆涂料面层。

a)教室,办公室,走廊,大厅,楼梯间内墙做法:乳胶漆涂料面层,1:0.5:3 水泥石灰膏砂浆抹面,压实赶光; 9 厚 1:0.5:3 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打毛;基层墙体;b)卫生间,开水间内墙做法:白水泥搽缝;釉面砖; 9 厚 1:0.5:3 水泥石灰混合砂浆扫毛打底,刷素水泥浆一道; 5 厚 1:0.5:3 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压实抹光基层墙体2、楼地面:建筑物室内地面均采用水泥沙浆地面,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300X300主要工程做法如下:(1)地面a) 教室,办公室,走廊,大厅地面做法: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 30 厚,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 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分两次抹面找平磨光; 150 厚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素土夯实。

b) 卫生间,开水间地面(比走廊地面底 20mm)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2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涂两遍,四周沿墙上翻 150 高;基层处理剂一遍 20 厚 1:2.5 水泥砂浆找平; C15 豆石混凝土找破 0.5%; 150 厚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素土夯实。

c) 楼梯间地面 20 厚花岗岩地面; 30 厚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 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 150 厚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素土夯实;(2)楼面a)走廊,教室,办公室,大厅楼面做法: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 30厚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现浇混凝土楼板,随打随抹光;b) 卫生间,开水间楼面(比走廊地面底 20mm)10厚防滑彩色釉面砖铺实拍平,1:1 水泥砂浆擦缝,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2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涂两遍,四周沿墙上翻 150 高;基层处理剂一遍 20 厚 1:2.5 水泥砂浆找平; 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分两次抹面找平磨光;现浇混凝土楼板,随打随抹光;c)楼梯间楼面: 20 厚花岗岩地面; 30 厚 1:4 干硬性水泥沙浆结合层; 20 厚无机铝盐防水素浆分两次抹面找平磨光;现浇混凝土楼板,随打随抹光。

(3)顶棚:a) 走廊,教室,办公室,大厅顶棚做法:刮腻子两遍; 3 厚 1:0.5:3 水泥石灰膏砂浆抹面,压实赶光; 5 厚 1:0.5:3 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打毛;b) 卫生间顶棚做法:钢筋混凝土楼板清理干净 10 厚 1:1.4 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压实抹光 2 厚麻刀石灰面,刮腻子二遍。

3、立面造型设计:在设计上,既强调建筑对外部景观的利用,同时也注重本项目建筑本身应成为外部大环境中的一处亮丽景点。

该建筑地理位置突出,周围视野开阔。

通过总平单体的的错落布局、立面简洁的体量变化,形成由南到北呈现地高低的群体天际轮廓线;地块单体建筑造型强调大气、简洁、稳重和时代感的特点,力求一种现代之美,抛弃具体的符号,运用点线、面的结合与对比及透明玻璃、挑板、遮阳板等,无不强调现代建筑的轻、飘、薄与透,更突出了设计对于人性的尊重。

第三章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本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及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龙岩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龙岩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Wo=0.35kN/m2。

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Wo=0.4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二、主要设计规范及计算程序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0年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程序:主体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开发的“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三、主要建筑材料1. 混凝土:梁板强度等级C30~C25,墙柱强度等级C40~C25。

2. 钢筋: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

3. 钢板、型钢:Q235B。

4. 焊条:E43型、E50型。

5. 填充墙砌体:加气混凝土砌块。

四、主要使用活荷载标准值五、上部结构选型本工程为单体多层建筑;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建筑的柱布置原则主要考虑建筑功能需要和结构选型合理性,并作为主要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使建筑结构平面和竖向基本规则,结构布置符合刚度上下变化连续、均匀的原则,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总体要求,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按现行规范确定。

第四章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06年版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11年版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等其他排水设计等有关规范进行编制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