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异常现象及分析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异常现象及分析

伊犁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迈克尔逊干涉仪在实验中异常现象
分析和处理
学生姓名:程晓虎
系专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学号: 2011070201003
指导教师:阿尔达克
开题报告时间:年月日
伊犁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填表说明和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同意后生效。

2、学生阅读论文、资料的篇数一般不少于10篇,开题报告中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依据、可行性分析及预期成果。

字数不少于2000字。

3、开题报告内容字号为宋体字小四号,行间距为1.5倍行距。

此表一式一份,随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起有各系存档。

一、文献阅读
二、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

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

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

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

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如在光谱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等实验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利用该仪器的原理,研制出多种专用干涉仪。

(一)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
干涉条纹是等光程差点的轨迹,因此,要分析某种干涉产生的图样,必求出相干光的光程差位置分布的函数。

若干涉条纹发生移动,一定是场点对应的光程差发生了变化,引起光程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光线长度L发生变化,或是光路中某段介质的折射率n发生了变化,或是薄膜的厚度e发生了变化。

G2是一面镀上半透半反膜,M1、M2为平面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和G1精密丝相连,使其可以向前后移动,最小读数为10-4mm,可估计到10-5mm, 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丝可调节其方位。

当M2和M1’严格平行时,M2会移动,表现为等倾干涉的圆环形条纹不断从中心“吐出”或向中心“吞进”。

两平面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时,中心就会“吐出”一个个条纹;反之则“吞进”。

M2和M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在M2移动时,条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M2平移距离 d 与条纹移动数 N 的关系满足。

迈克尔逊干涉仪示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