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国际贸易合同汇总6篇

关于国际贸易合同汇总6篇

关于国际贸易合同汇总6篇甲方:乙方:签订地点:签订时间:合同编号:国际贸易合同篇1自从我国改革开放,特殊是20xx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贸易相关的立法及法律制度对我国对外贸易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以国际贸易合同履行中的违约为关键点,讨论国际贸易合同履行中的违约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并深化分析针对相关违约的应对策略,从而指导我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降低国际贸易风险,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进展。

在国际经济贸易日益进展的今日,各国之间的交往特别活跃与频繁,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时刻都在发生,但由于现实的种种缘由,国际贸易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履约问题也时常发生。

因此,对国际贸易中的违约问题及相关救济措施特别值得我们探究。

一、合同履行中违约的类型(一)根本性新违约与非根本性违约所谓根本性违约,按《公约》第25条的规定为: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商定,使合同的目的完全不能实现,以致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根本性的损害,即由于一方的违约导致另一方基于合同商定的可期盼利益受到了损害。

但有一种例外状况,即消失不行抗力的情形时,违约方可以以此为由进行抗辩。

不行抗力是指消失了不行预见、不行避开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一般的自然人都无法预知该种情形的发生。

因而根本违约方可以以不行抗力为由,主见免除责任。

依据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一是违反商定与损害的产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二是违约使另一方当事人的合理期盼利益完全丢失,即损害结果严峻;三是不存在不行抗力情形。

(二)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依据违约行为发生的时间,违约行为可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

预期违约的案例分析例如:1999年6月,中国A公司出售给日本B公司3000吨锰矿,合同将最迟的装船时间商定为1999年8月26日,商定支付方式为信用证,选择的国际贸易术语为CIF。

合同成立后,A公司将3000吨锰矿运抵商定港口,等待B公司装船,B公司也开立信用证。

但是B公司由于财务状况消失问题,两公司打算延期装船发货。

然后锰矿市场疲软,价格连续大幅度下跌,B公司在这种状况下,要求降低货物锰矿的价格。

到了1999年11月,双方的谈判还在进行,此时锰矿价格已经下降了30%,乙方未对信用证交货期做出修改。

中国A公司宣告解除合同,依法要求B公司赔偿损失。

分析中国A公司是否主见预期违约。

运用预期违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可知,日本A公司构成预期违约。

一是乙方在向甲方要求延期装运时表明其财务状况发生恶化、经济状况不佳,表能其履约合同义务的力量发生了变化。

二是由于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乙方一再要求货物降价才能修改信用证,表面其现在不情愿根据从前合同商定的价款履行支付义务。

(三)卖方违约与买方违约依据违约主体的不同,合同履行中违约的类型分为卖方违约和买方违约。

卖方违约包括不交货、少交货、迟交货及交货造成的违约,交货不合格造成的违约,卖方根本违约或卖方在宽限期内没有交货导致的违约。

买方违约包括因买方不付款、延迟付款、不收货、延迟收取货物造成的违约,以及因买方根本违约或者买方不在宽限期内履行义务,或者声明其将不履行导致的违约。

二、国际贸易合同履约中违约的救济措施(一)卖方违约,买方的救济措施1、要求卖方实际履行依据《公约》第46条的规定,当卖方违约时,买方可以选择要求卖方连续履行合同的救济措施,但是要求买方没有实行阻挡卖方连续履行的救济措施。

《公约》将要求连续履行作为违约救济措施的首要措施,表达了保证交易稳定的立法目的。

2、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是指卖方交付了合同商定数量的货物,但是交付的货物内容或者质量与合同商定的不相符时,供买方选择适用的一种救济措施。

即要求卖方交付合同商定内容相符的货物。

3、要求卖方修理依据《公约》第46条的规定,修理的救济措施针对卖方交付的货物存在瑕疵的情形,并且货物有修理的可能性。

可以要求对货物的瑕疵部分进行修理、修补或调整,使其符合合同商定。

但是恳求修补的通知应当在《公约》规定的合理期限内提出。

4、要求卖方减价依据《公约》第50条的规定,当卖方交付的货物与合同商定不符,或者存在瑕疵,即交付的货物的价值低于合同商定的货物的价值时,买方可以要求卖方减价。

减价的数额以交货时交付的货物的价值与合格货物的差额为准。

5、给卖方一段合理的时间,让其履行合同义务依《公约》第49条规定,假如发生不交货的状况,假如卖方在合理期限内没有如约履行义务,买方即可宣告合同无效。

这时再宣告合同无效,既显得仁至义尽,又符合法律规定。

(二)买方违反合同时适用于卖方的救济选择(1)要求买方履行义务;(2)要求买方在合理期限内连续履行合同义务;(3)宣告合同无效。

三、结论展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合同违约制度的完善与进展,应当在固有法律框架下,结合我国本土经济交易习惯及文化,借鉴地汲取国际的相关法律制度、纠纷救济措施和机构设置,推动我国违约制度在立足本土特点的基础上飞跃进展,进而保障我国对外贸易主体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在国际贸易合同违约制度方面的法治建设,巩固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大国地位。

国际贸易合同篇2合同编号:_________订单号:_________买方:_________卖方:_________买卖双方签订本合同并同意按下列条款进行交易:(1)品名及规格_________(2)数量_________(3)单价_________(4)金额_________,合计_________,允许溢短装_________%(5)包装:_________(6)装运口岸:_________(7)目的口岸:_________(8)装船标记:_________(9)装运期限:收到可以转船及分批装运之信用证_________天内装出。

(10)付款条件:开给我方100%保兑的不行撤回即期付款之信用证,并须注明可在装运日期后15天内议付有效。

(11)保险:按发票110%保全险及战斗险。

由客户自理。

(12)买方须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开出本批交易信用证,否则,售方有权:不经通知取消本合同,或接受买方对本约未执行的全部或_________ 一部,或对因此患病的损失提出索赔。

(13)单据:卖方应向议付银行供应已装船清洁提单、发票、中国商品检验局或工厂出具的品质证明、中国商品检验局出具的数量/重量签定书;假如本合同按cif条件,应再供应可转让的保险单或保险凭证。

(14)凡以cif条件成交的业务,保额为发票价值的110%,投保险别以本售货合同中所开列的为限,买方如要求增加保额或保险范围,应于装船前经售方同意,因此而增加的保险费由买方负责。

(15)质量、数量索赔:如交货质量不符,买方须于货物到达目的港30日内提出索赔;数量索赔须于货物到达目的港15日内提出。

对由于保险公司、船公司和其它转运单位或邮政部门造成的损失卖方不担当责任。

(16)本合同内所述全部或部份商品,如因人力不行抗拒的缘由,以致不能履约或延迟交货,售方概不负责。

(17)仲裁: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事项所发生的一切争吵,应由双方通过友好方式协商解决。

假如不能取得协议时,则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依据该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规章进行仲裁。

仲裁打算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仲裁费用除非仲裁机构另有打算外,均由败诉一方负担。

仲裁也可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国进行。

(18)买方在开给售方的信用证上请填注本确认书号码。

(19)其它条款:_________卖方(签章):_________ 买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国际贸易合同篇3我国胜利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也有了更明显的进展。

相应的,在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行为也渐渐增加,直接对国际贸易的稳健运行造成影响,并且降低了国际贸易运营商的信誉。

在众多国际贸易欺诈大事中,通过买卖合同进行欺诈的现象是特别多的。

因此,系统地讨论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方式及其对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识别(一)合同主体的欺诈形态识别1.识别合同主体的虚构虚构合同主体,即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

比如:“皮包企业”,这样的当事者是没有法人身份的,通常也没有资格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相关者属于某个大型企业的下属机构,母企业的规模大、实力强,不过下属机构的实力差,并且经济上相对独立;相关者完全是商业欺诈,利用假信息、假名字、假材料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哄骗对方。

2.识别合同主体的变更利用主体整改进行欺诈。

通常是合同签署一方认为自己不能够兑现承诺,为此表明让承诺标准更好的第三方来取代。

在相关优待政策的作用下,假如另一方并没有对有关第三方的诚信状况进行考察,并且冒然允许了第三方的取代,就可能会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

3.识别合同主体的责任形式合同主体涉及到的种类较多,所对应的责任与义务也并不相同,国际贸易中合同签署方是以企业为主。

其具备的法律特征是企业通过全部注册资原来担负责任,股东也通过出资的方式来对企业担负有限责任,因此贸易欺诈者通常选择用最少资本注册一个企业的方法,即便欺诈行为被揭穿,最终法院的判决也是让合同签署方来担负责任,这样,欺诈方付出的也仅仅是较少的注册资本,而被欺诈方的损失却更加严峻。

(二)国际贸易中合同赔偿条款的欺诈识别通过赔偿规定进行欺诈,包括买方对卖方的欺诈,也包括卖方对买方的欺诈。

买方对卖方的欺诈,一般是是由于卖方不够谨慎,买方对产品质量和设计标准进行诱惑,从而在合同商定上进行调整,让卖方认同并签署合同,但是其内容商定已经超过了卖方的实力,为此通过卖方违约这个理由,申请赔偿。

二、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防范(一)合同订立中的防范措施1.合同订立前的预备工作在签署合同之前,想要更全面地预防合同欺诈,肯定要提前制定一些预防措施。

其一是对市场行情进行了解;其二是对交易方的资质及实力进行必要的评估。

和国内合同的签署相同,签署一个国际贸易合同需要对市场状况进行调研。

例如买卖合同中商品的售价、质量等等,都需要有关方面先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国际市场状态,以此来选择最佳的产品及售价,从而确保合同商定能够顺当履行。

2.合同订立中的款项内容买卖合同的内容都是通过各项条款明确详细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在确定国际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时,双方当事人应当仔细商讨、斟酌后再最终确定。

订立时最好参照同行业的合同示范文本所供应的样式逐条逐款的斟酌,尽可能订得明确。

对于那些与合同的履行及预期目的的实现有关系的条款,都应详细明确,做到条款齐备,词句严谨精确,内容合理合法。

(二)合同履行中的.防范措施1.对对方当事人履约力量状况的督促国际贸易合作达成之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