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会考真题附答案与解析

2023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会考真题附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B.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步推广C. 宋朝时期,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 元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步推广,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粟为主,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宋朝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选择题“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

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 春秋战国时期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 五代十国时期D. 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由此可知,汉帝国灭亡后到隋朝建立统一之前,历经的“长期动乱时代”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选择题如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A.政治中心南移B.城市生活繁荣C.中央集权加强D.南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

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南方经济发展即经济重心的南移。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巾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A.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B.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进行改革;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女真文字;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故A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专制皇权B. 监察权力C. 丞相权力D. 地方权力【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军机处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使皇帝的命令能直接下达到地方,提高了效率,增强了保密性,加强了皇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木》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

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

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A. 民族关系的和谐B. 社会的急剧转型C. 西方科技的传入D. 国家力量的支持【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本草纲木》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知,国家力量的支持,可以成就大的工程,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的急剧转型、西方科技的传入,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选择题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史实和结论。

下列哪一项属于历史史实()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D.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于历史史实,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结论,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选择题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①罗马帝国的分裂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③拜占庭帝国灭亡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

亚历山大帝国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创,亚历山大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从而得出②①④③为正确选项,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选择题下图反映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①和②忠实再现了古希腊文化B. ②和④的本质都是解放人C. ③为④的发表创造了政治条件D. ①是③兴起最重要的条件【答案】B【解析】①再现了古希腊时期的文化,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A错误,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是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二者实质都是人的解放,B正确,符合题意;工业革命的成就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是经济条件,C错误,不符合题意;中世纪的大学堂与工业革命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下列“事件概述”与“历史评价”关联不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联邦制的国家,B项关联不正确,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A. 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B. 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C. 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D.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史蒂芬孙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但是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

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福特,故B不符合题意。

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C不符合题意。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2019年4月10日,“世界视界望远镜组织”在华盛顿、布鲁塞尔、上海、台北、东京、圣地亚哥等世界六地同步发布人类期待已久的黑洞照片(见下图),又一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

不能从该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A.世界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B.互联网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C.国际合作促进了科技创新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关键词“世界视界望远镜组织”在华盛顿、布鲁塞尔、上海、台北、东京、圣地亚哥等世界六地同步发布人类期待已久的黑洞照片,分析可知能从该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国际合作促进了科技创新,互联网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又一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而A项表述不正确,并且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所以不能从该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A,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选择题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 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B. 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C. 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当时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诞生,1922年,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4个独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斯大林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选择题某校九年级学生在中考复习时摘录了四件历史大事,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欧共体成立②联合国建立③非洲年④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A. ②③①④B. ②①③④C. ④②①③D. ④②③①【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欧共体成立是1967年;②联合国建立是1945年10月;③非洲年是1960年;④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是1999年。

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选择题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战前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C. 两极格局今天依然存在D. 当今,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当今,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故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选择题下表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A.1B.2C.3D.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3年初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914年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A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一战的“绞肉机”“屠场”,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有利于协调盟军行动,加速了二战结束,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选择题二战后,美国对外战争不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