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 血液循环障碍 PPT课件
第3章 血液循环障碍 PPT课件
第3章 血液循环障碍 PPT课件
●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全身性和局部性及两者之 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论述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 死、DIC、休克
本章重点:充血、血栓、出血和梗死 的病理变化
2021/2/23
2
第一节 充血(hyperemia) 第二节 出血(hemorrhage) 第三节 血栓形成(thrombosis) 第四节 栓塞(embolism) 第五节 梗死(enfarct) 第六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脑出血→内压↑→中枢神经受损
→死亡 。
2021/2/23
35
***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时,避开大血管,注意止血与 结扎。
淤血与出血的鉴别
活体上,指压是否退色。
肉眼不易区别时,可作切片鉴定,原则 上以血细胞在血管内外为鉴别的依据。
2021/2/23
36
第三节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一、概 念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 些有形成分析出,成为固态物质的过程。所 形成的固态质块称血栓。
血液中存在着纤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生理状 态下,两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该平衡 打破,且纤凝系统的活性占主导地位时→血 栓形成。
2021/2/23
38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021/2/23
12
二、静脉性充血(淤血)
(venous hyperemia) (congestion)
2021/2/23
13
(一)概 念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 或器官中静脉血量增多。(静脉性充 血、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2021/2/23
14
(二)原因及机理
全
心衰
身
性
淤
胸腔积液
血
胸膜炎
肺炎
2021/2/23
若能迅速建立→被阻塞血管支配 的组织,血流由侧枝循环供应, 则不发生 。
2021/2/23
59
三、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按梗死灶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 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 出血性梗死 (红色梗死) 败血性梗死(腐败性梗死)
2021/2/23
60
梗死的基本病变
局部组织的坏死
梗死灶的形状:血管分布有关(脾、 肺、肾;心肌;肠管)
淤斑:直径数毫米至10mm的出血 病灶。
2. 出血性浸润:出血呈弥漫性,浸润于 组织内,呈片块状,暗红色。
2021/2/23
32
3. 线状(环状)出血:沿毛细血管发生的条纹 状出血,如肠粘膜、气管粘膜出血。
4. 出血性素质:全身各组织均有渗出性出血倾 向时,称出血性素质。
5. 出血的颜色与出血的时间长短有关。
39
1. 心、血管内膜损伤
←
内皮细胞坏 死及脱落
内皮下胶 原裸露
激活内源 性凝血系 统Ⅻ因子
2021/2/23
释放组织 凝血因子
易于血小 板粘集
外源性凝血 系统启动
凝 血 活 性
内源性凝 血系统启
动
40
2021/2/23
41
2. 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正常时:“轴流状态”—有形成分在中 间,血浆在周围。
血压增高: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动脉 瘤时血压升高→破裂。
2021/2/23
28
(二)渗出性出血(漏出性):血 管壁完整性无异常,但通透性增高 (因缺氧、中毒和感染等,仅发生 于毛细血管和微血管)
2021/2/23
29
三、病理变化
(一)破裂性出血 1 外出血:动脉出血时呈喷射状,颜色
鲜红;静脉出血呈溢出状,颜色暗红。 (呕血、咯血、便血、尿血)
2021/2/23
33
四、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般器官组织小血管破裂性出血可自 行止血(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影 响不大,但长期小量出血→机体贫血。
2021/2/23
34
大血管破裂出血:短时内失血量达 循环血量的20%-25%→失血性休克, 危及生命。
重要器官的少量出血也会导致严重 后果。
心脏出血→心包填塞。
要形成血栓,往往是上述因素2个或3 个同时存在。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 成最重要的条件。
2021/2/23
43
三、血栓形成过程及种类
2021/2/23
44
(一)形成过程
主要有血小板的粘附、凝集及血液凝固 的两种过程
血小板附壁、凝集形成白色血栓(头部)
血液成分凝集和凝固过程形成混合血栓 (体部)
动脉发生痉挛性收缩
死前心衰→全身淤血
2021/2/23
掩盖充血而不见
11
(四)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充血多为暂时性的反应,一旦病因 消除,即恢复正常。
一般短时充血对机体有利(临床应 用:热敷、理疗)。
重要器官充血对机体不利。
长时间充血→血管壁紧张性降低→ 消失→淤血、水肿、出血。
2021/2/23
眼观:梗死灶呈红色,切面黑红色, 湿润,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
镜检:除组织坏死外,还见有大量散
在分布的红细胞。
2021/2/23
64
3. 败血性梗死(腐败性梗死)
细菌性栓塞导致的梗死:梗死灶内 组织坏死并见有细菌(菌块)。
脓毒败血症:全身多发性脓肿形成。
2021/2/23
65
四、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血流缓慢或产生旋涡时
“轴流” →“边流”,血小板靠近管壁→ 附壁
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冲走→局 部凝血因子浓度↑
缺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据统计:静脉血栓较动脉血栓高4倍。
2021/2/23
42
3. 血液性质的改变
主要是血液的凝固性升高。见于严重 创伤,产后以及大手术后,血栓形成 较多见。
2021/2/23
25
第二节 出血 (hemorrhage)
一 、概 念
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现象。
2021/2/23
27
二、原因及类型
(一)破裂性出血:心、血管壁的完整性破 坏(可发生于心和血管的任何部分)
外伤性出血:外伤→血管破裂.
侵蚀性出血 :血管周炎症,肿瘤,寄生虫 等侵蚀血管破裂。
2021/2/23
46
透明血栓:发生于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和 后微静脉内,由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 集而成为透明血栓。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
2021/2/23
47
肾小球内微血栓:肾小球部分毛细血管管腔内有呈 强嗜2酸021/性2/23、均质状团块,此为纤维蛋白性血栓。48
血栓与死后凝血块的区别:颜色,光滑 与光泽,弹性有无,与血管壁粘着与否 等。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
眼观:急性肝淤血,体积稍肿大,被 膜紧张,表面呈暗红色,质地较实。 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液体。慢性肝淤 血时,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变,切面 呈现红黄相间的网格状花纹。“槟榔 肝”
2021/2/23
22
镜检: “槟榔肝”:肝小叶中央静脉及
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静脉及临 近的肝窦淤血明显,肝细胞受压萎缩至 消失,周边肝细胞因缺氧发生脂变。长 期淤血者,在此基础上间质结缔组织增 生,即为淤血性肝硬化。
2021/2/23
3
一、动脉性充血(充血)
(arterial hyperemia)
2021/2/23
6
(一) 概 念
由于小动脉扩张,流入组织或 器官内的血量增多。(动脉性 充血,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2021/2/23
7
充血示意图
正常血流状态
局部贫血
动脉性充血
2021/2/23
静脉性充血
病理变化
眼观:病灶稍隆起,略干燥,硬固, 黄白色,周围有充血、出血带。(炎 性反应带)
镜检:为凝固性坏死变化,原组织结
构轮廓可辨认,微细结构不清,实质
细胞变性,坏死,崩解。
2021/2/23
63
2. 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
特点:常见于肺、肠等组织结构疏松, 血管吻合枝较丰富的器官,且存在淤 血的情况 。
2021/2/23
54
三、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性栓塞:影响视栓塞器官的种类、面积 大小、侧枝循环建立情况而定
脂肪性尽空气
其他栓塞:
肿瘤性、细菌性栓塞:可造成转移或扩散
寄生虫性栓塞
2021/2/23
55
第五节 梗 死 (infarct)
一、概 念
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组织或器 官的局部性坏死。
2021/2/23
57
二、原因和条件
原因:引起动脉管腔闭塞的原因 动脉阻塞:血栓形成;栓塞 动脉受压:肿瘤组织,肠扭转 动脉持续痉挛:心肌梗死
2021/2/23
58
条件:动脉阻塞后,能否建立有效 的侧枝循环有关
若不能建立→梗死
2021/2/23
49
四、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软化、溶解:小血栓溶解吸收; 大血栓脱落→栓子→栓塞 。 机化与再通 钙化(动脉石、静脉石)
2021/2/23
50
影响:有双重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对机体是有利的;在 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止血
其危害程度取决于血栓的大小、形 成的部位和形成的速度。
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大循环淤血
胸内压 升高 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15
2021/2/23
16
局
局 部 性 淤 血
部 静 脉 管 受 压 或
静 脉 血 回 流 受 阻
局 部 组 织 淤 血
阻
塞
2021/2/23
17
(三)病理变化
眼观:淤血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 色暗红或紫红色,表面温度降低(可 触摸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