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G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参考PPT
G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参考PPT
白网.网中充满白.红细胞)红白相间 3.红色血栓:血栓尾部(血液凝固)暗红 4.透明血栓:微血栓(纤维蛋白)
45
心 瓣 膜 的 白 色 血 栓
46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
47
混 合 血 栓(大体)
48
混 合 血 栓(镜下)
49
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
50
透明血栓(微血栓)
51
52
8
4.病理变化: 镜下: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量↑; 大体:组织肿胀、鲜红、温度↑
9
5.结局: 多为暂时性,原因去除,可恢复
❖有利: 代谢↑、机能↑、抵抗力↑ 加速损害的修复。
❖不利: 脑血管充血→头痛、头晕→脑溢
血
10
㈡ 静脉性充血 (淤 血)
1.定义: 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 细血管内,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
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循环血量的异常: 充血、缺血 血栓形成
❖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 栓塞 梗死
❖血管壁异常:水肿、出血
2
病理过程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3
一、充血
定义: 局部组织 或器官的 血管内血 液含量增 多。
4
㈠动脉性充血(充 血)
1.概念: 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致使局部组织 或器官血管内血含量增多。
38
⒈心、血管内膜受损:
(1)表面粗糙,利于血小板沉积和粘附
(2)内膜受损,内皮下胶原纤维裸露, 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3)内膜受损,释放出组织凝血因子, 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4)释放血小板因子,激活凝血系统。
39
⒉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⑴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血小板进入边流,与内膜接触、粘附 ⑵血流缓慢 利于血小板粘集; 形成的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和冲走。 血栓形成:静脉比动脉多见;下肢比
②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 心力衰竭细胞:
(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大体:肺肿胀暗红;切面有泡沫状血性液体 ❖ 3)后果:长期淤血→肺褐色硬化
21
肺淤血
肺褐色硬化
22
正常肺组织
急性肺淤血
23
心力衰竭细胞
24
❖ 2、肝淤血 ❖ 1)原因:右心衰竭 ❖ 2)病变: 镜下:①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红)
34
漏出性出血
35
对机体影响 与部位、出血量、速度有关。 眼底出血─失明 脑出血─死亡或机能障碍 短时间出血>总量25%─休克 少量持续出血─贫血
36
三、血栓形成
(一)概念: 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 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37
(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 ⒈心、血管内膜受损: ⒉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⒊血液凝固性增高:
29
出血的命名 血液蓄积在组织间隙─血肿 血液流出后蓄积在体腔中─积血 组织或皮下微小出血点─瘀点 组织或皮下较大出血点─瘀斑 呼吸道出血─咯血 鼻出血─鼻衄 消化道─呕血.便血 泌尿道─血尿 子宫大出血─血崩
30
皮肤出血点
球结膜出血
31
手淤点、淤斑
脚血肿
32
脑内囊出血
33
高 血 压 病 脑 内 囊 出 血
②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黄) 大体:肝肿大、包膜紧张、切面红黄相
间,如中药槟榔,故称“槟榔肝” ❖ 3)后果:长期淤血→淤血性肝硬化
25
❖中央V及 其周围肝 窦扩张淤 血;小叶 周边及淤 血区附近 肝细胞脂 肪变性。
26
肝淤血 27
肝淤血 28
二、出 血
定义:血液流 出心血管以外。 血液进入组织 间隙或体腔内 ──内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 ──外出血
15
淤 血 所 致 的 静 脉 曲 张
16
淤血所致的静脉曲张、出血
17
下 肢 静 脉 曲 张
18
痔 静 脉 曲 张 形 成 痔 疮
19
5.重要器官
淤 血:
右心房
右心
❖肺淤血:
室
❖肝淤血:
左心 房 左心 室
20
1、肺淤血 ❖ 1)原因:左心衰竭 ❖ 2)病变: 镜下: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上肢常见(血流慢、血液粘性高)
40
⒊血液凝固性增高: 手术、创伤、分娩→出血→血液浓
缩→粘稠度↑→血栓形成
烧伤、脱水→血液浓缩→粘稠度↑→ 血栓形成
41
(三)血栓形成过程
42
血小板的粘附→血栓形成始动环节 43
红细胞粘附,形成混合血栓。 44
(四)血栓类型 1.白色血栓:血栓头部(血小板)灰白色 2.混合血栓:血栓体部(血小板和纤维蛋
2.原因: ⑴ 静脉受压:妊娠后期的下肢水肿 ⑵ 静脉腔内阻塞:血栓形成 ⑶ 心力衰竭:左心衰→肺淤血 右心衰→肝淤血
11
淤 血 示 意 图
12
静脉性充血
13
3.病变: 镜下:局部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 大体:体积↑、重量↑、肿胀、
暗红(紫绀) 、温度↓பைடு நூலகம்
14
4.后果: 1) 淤血性水肿; 2) 淤血性出血; 3)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 4) 淤血性硬化; 5) 促进静脉血栓形成。
2.原因: 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 或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5
充 血 示 意 图
6
3.分类: ❖生理性充血:运动的组织、器官;
激动;妊娠子宫; 害羞。
❖病理性充血:炎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 侧支性充血
7
❖ 病理性充血: ⑴炎性充血:结膜
炎,疖。
⑵减压后充血:扎 止血带,放腹水、 拔火罐。
⑶侧支性充血:缺 血周围吻合支动 脉开放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