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结构上说明根具有吸收、固着和贮藏的功能。
答: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又由主根与多级侧根组成,因此根在形态上具有固着的功能。
初生根经次生生长可形成次生根,初生根尤其次生根的维管束中存在大量的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根初生结构的表皮形成附属物表皮毛,表皮毛向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通入表皮进入皮层并进入初生木质部的导管,经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地上各部分,因此根具有吸收的功能。
根初生结构的皮层和髓中的薄壁细胞均具有储藏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功能。
6、举例说明植物适应旱生环境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变化。
叶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但生活的环境不同,它的形态结构差别也很大。
根据植物和水的关系,可将它们划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不同环境的植物,其叶的构造会有很大差异,而长期适应的结果,又形成相对稳定的叶的结构。
一般地讲,叶是可塑性最大的器官。
(一)旱生植物叶旱生植物叶一般以保持水分和防止蒸腾为明显特征。
通常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形成两种不同旱生植物类型:1.叶肉薄壁组织增多,呈肉质状态,能贮存大量水分,并减少水分的消耗(如景天、芦荟、马齿苋)。
2.另一种,叶片小而硬,叶表皮细胞外壁增厚,角质层发达或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具多层表皮细胞,构成复表皮等。
栅栏组织层次多,甚至分布叶上下两面,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
叶肉细胞壁内褶,叶脉分布密,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均较发达,可保证水分的及时供应。
(二)水生植物叶水生植物的全体或部分生长在水中水分充足,但气体和光线不足,其结构与旱生叶相反,叶片分裂成丝状,并且没有正、反面,随水漂流,都能光合作用,例黑藻、金鱼草。
(1)表皮细胞壁薄,无角质层,无表皮毛,也无气孔,而具叶绿体,所以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均可由表皮细胞进行。
(2)叶肉不发达,层次很少,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但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气腔中常充满空气。
(3)由于沉水植物的全部表面都能进行吸收,所以导管不发达,机械组织十分衰退,可随水漂荡。
有些植物具漂浮叶,仅上表皮具气孔。
(三)湿生植物叶它处于前两者之间,一般其叶片常大而薄,角质层不发达或一般无蜡被和毛状物,海绵组织发达,叶脉和机械组织不发达,胞间隙大等特点。
(四)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叶所谓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是根据对光照关系而言。
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像马尾松;阴性植物则须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阳性植物叶结构与旱生植物叶结构相仿,但不等于旱生植物。
水稻为阳性植物,但叶结构趋向于湿生植物。
1、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
答: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产生内、外二层细胞,在内的一层称造孢细胞。
造孢细胞经过不断分裂,形成大量小孢子母细胞,这些细胞的体积大,核也大,原生质浓厚、丰富,与壁细胞很不一样。
小孢子母细胞继续发育,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小孢子。
四分小孢子形成时由胼胝质所分隔和包围。
以后四分小孢子相互分离,而成独立的细胞。
四分体分离出来的单核花粉粒,单核、壁薄、质浓,它一边转化胼胝质为纤维素,一方面绒毡层分泌孢粉素形成外壁。
同时,单核花粉粒从绒毡层细胞中不断吸取营养。
接着核开始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两个核。
靠近萌发孔,核大的称营养核,另一个为生殖核。
细胞经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大小形状有差异的细胞,生殖细胞呈凸透镜状,紧贴远离萌发孔的内壁上,由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此时称2-细胞花粉。
经一段贴合期,生殖细胞从内壁游离出来,不形成细胞壁,而成为裸细胞。
它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子,精子也是无壁的裸细胞,核大、质少。
这时的花粉粒称3-细胞花粉。
2、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答:①随着胚珠的发育,珠心中形成一孢原细胞,孢原细胞或再经分裂分化或直接增大形成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②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即四分大孢子;③四分大孢子沿珠心排成一行,其中靠近珠孔的三个细胞逐渐退化消失,离珠孔端最远的一个具功能的大孢子继续发育,形成胚囊;④功能大孢子开始发育时,细胞体积增大,并出现大液泡,形成单核胚囊,随后核连续进行三次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二核,移至胚囊两端,形成二核胚囊,二核胚囊连续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四核胚囊和八核胚囊。
⑤八个核先暂时游离于共同细胞质中,然后每端的四个核中各有一核向胚囊中部移动,相互靠陇形成极核。
极核与周围的细胞质一起组成胚囊中最大的细胞,称为中央细胞。
有些植物中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常在传粉和授精前相互融合成二倍体,称次生核。
⑥近珠孔端的三个核,一个分化成卵细胞,二个分化成两个助细胞,它们合称为卵器。
⑦近合点端的三个核分化成三个反足细胞。
⑧至此,发育成具有7个细胞的成熟胚囊。
成熟胚囊也就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其中卵器是被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卵细胞称为雌配子。
3、简述虫媒花适应昆虫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靠昆虫传粉的植物叫虫媒植物,它们的花叫虫媒花。
这了适应昆虫传粉,虫媒花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的色彩;(2)虫媒花多半能产蜜汁。
蜜腺分布在花的各个部分或发展成特殊的器官;(3)虫媒花多具特殊的气味以吸引昆虫;(4)虫媒花在结构上也常和传粉的昆虫间形成互为适应的关系。
4、简述风媒花适应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1)花被很小,不具鲜艳颜色,甚至无花被。
(2)无蜜腺及香味。
(3)花粉量大,细小光滑,干燥而轻。
(4)柱头往往分叉成羽毛状。
(5)开花一般在开春放叶前。
5、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识别作用传粉花粉管萌发(如为2-细胞花粉,生殖细胞分裂为两个精子)进入助细胞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形成合子(2倍体)和初生胚乳核(3倍体)。
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①精、卵融合将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通过受精形成的合子及由它发育形成的新个体具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②由于雌、雄配子本身相互之间的遗传差异(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所发生的遗传基因交换、重组所决定的),因而形成的后代中就可能形成一些新的差异,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③作为胚发育中的营养来源的胚乳,也是通过受精的初生胚乳核发育而来的,因而也带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这就使产生的后代具有更深的父母遗传特性,以及更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因此,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的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
6、简述松属从合子到种子的形成过程。
答:合子经两次分裂形成4个自由核,移到颈卵器基部,排成一层,再经一次分裂产生8个核,并形成细胞壁,分上、下2层排列。
下层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16个细胞,排列成4层,其中第3层细胞伸长形成初生胚柄,将最先端的4个细胞推至颈卵器下的雌配子体胚乳中,此时最先端的4个细胞继续分裂,上部的细胞伸长形成次生胚柄。
每行最先端的细胞继续多次分裂,形成相互分离的4个原胚及长而弯曲的胚柄,原胚继续增大形成胚。
与胚发育同时,雌配子体继续发育,形成胚乳。
珠被发育成种皮。
这样整个胚珠形成1粒种子。
7、简述裸子植物小孢子的产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答:小孢子叶背面着生两个小孢子囊,幼时囊中充满核大而细胞质浓的造孢细胞,造孢细胞进一步分裂发育形成小孢子母细胞。
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细胞叫四分体。
四分体再分离成4个小孢子。
单核的小孢子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较小的一个叫第一原叶细胞,较大的一个叫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分裂形成第二原叶细胞和精子器原始细胞,精子器原始细胞再分裂一次形成一个粉管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
此时,花粉粒已成熟,这种具有四个细胞,即第一原叶细胞、第二原叶细胞、粉管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成熟花粉也就是雄配子体。
随着发育,第一、第二原叶细胞逐渐消失,仅留下粉管细胞和生殖细胞继续发育。
8、简述裸子植物大孢子的产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答:胚珠的珠心由一团幼嫩细胞组成,在珠心深处形成大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在珠心组织内排成直行,基中仅远离珠孔的一个成为可发育的大孢子。
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许多游离核,逐渐形成细胞壁,使雌配子体成为多细胞结构,称为胚乳。
在雌配子体的近珠孔端形成3-5个颈卵器。
每个颈卵器具数个颈细胞和一大型的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在受精前分裂成卵细胞和腹沟细胞,但后者迅速退化消失。
9、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及种子的形成。
答:花粉粒传到柱头上后,从柱头吸收水分,同时发生蛋白质的释放。
经花粉壁蛋白与柱头表面的溢出物或亲水性的蛋白质膜(表膜)的相互识别,决定雄性花粉被雌蕊“接受”或被“拒绝”。
花粉粒从柱头分泌物中吸收水分膨胀,内壁从萌发孔向外突出形成细长的花粉管,内含物流入管内。
花粉管不断伸长,经花柱进入子房,最后直达胚囊。
当花粉管从一个退化助细胞处进入胚囊后,先端破裂,两个精子分别穿过质膜。
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这种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称为双受精。
被子植物完成受精作用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受精后,合子经过一定时间的休眠才开始发育。
在极大多数植物中,经过休眠的合子萌发生长时,首先进行横向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近珠孔端的一个叫基细胞,远离珠孔端的一个细胞叫顶细胞。
基细胞常膨大成泡状不再分裂或分裂参加胚柄、胚的形成。
细长的胚柄推向营养组织胚乳中,以利于吸收营养供应胚的生长。
随着胚的生长,胚柄逐渐退化,在成熟种子中仅留痕迹。
顶细胞经分裂主要形成胚或也参加形成胚柄。
顶细胞经最初几次横向或纵向分裂形成原胚,原胚再经分裂生长形成球形原胚,球形原胚继续分裂、增大和分化,由于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同,在顶端的两侧生长较快形成两个突起,突起继续生长形成胚的两个子叶,子叶之间的小突起是胚芽,在胚芽相对的一端形成胚根,胚芽和胚根之间的连接部位称为胚轴。
这样形成了胚。
被子植物的胚乳是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的,一般是三倍体。
受精后的受精极核,即初生胚乳核,不经休眠,随即开始分裂,但每次分裂后暂不进行胞质分裂,因而形成很多游离核。
最初的所有游离核都沿胚囊边缘分布,随后,核继续分裂,逐渐分布到胚囊中央,最后,游离核布满整个胚囊。
同时从胚囊边缘开始逐渐产生细胞壁,并进行胞质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并由边缘向中心发展,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胚乳叫核型胚乳。
有些植物的胚乳,在形成初生胚乳核后,每次分裂都随之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成为多细胞结构,而不经过游离核时期,这种类型叫细胞型胚乳。
沼生目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后把胚囊分隔成二室:珠孔室(较大)和合点室(较小)。
尔后,每室(主要是珠孔室)分别进行几次游离核的分裂。
最后,珠孔室一般形成胚乳细胞,而合点室往往保持游离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