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衍文(2001)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
多出来的字或词,批注者(程颐朱熹等人)认为这些字在这里使得意思不通,应该是在刊行的过程中有失误或是有人故意加上去的。
‚四书‛里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2、《经典释文》(2001)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
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3、稽古(2001)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
4、《经传释词》(2001、2009)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
清代王引之撰。
5、三十六字母(2001)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
‚字母‛即声母。
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声母代表字。
宋朝无名氏将守温三十字母进行扩充,形成三十六字母。
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6、说文解字(2005、2010、2012)《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2、反切(2005、2009、2013)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3、六书(2005、2010、2011)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4、假借(2005、2009)假借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六书之一。
用‚假借‛这种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称‚假借字‛。
5、浑言(2005)汉语训诂学术语。
指笼统的说,又称统言、泛言,后也用作一般论说用语。
1、楚辞(2005、2008、2013)诗歌体裁的一种。
楚辞是在战国后期,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按其名称本意是指楚地的歌辞,屈原宋玉时代并未有‚楚辞‛之称,西汉刘向整理屈宋等人作品汇编成集时名‚楚辞‛,后代才正式把这一体裁称为楚辞。
楚辞依‚兮‛而咏,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谓之楚辞。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由于屈原是其杰出代表作家,所以楚辞又称‚骚‛或‚骚体‛。
诗歌总集,西汉刘向把屈宋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的‚楚辞‛作品编辑成书,命名为《楚辞》。
2、建安风骨(2005、2011)3、话本(2005)4、童心说(2005)1、风雅颂(2006、2009)《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邺,鄘,卫,王,郑等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民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小雅74,共105。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蹈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绩的,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2、正始之音(2006)3、套数(2006)戏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调互相联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
亦称‚ 套曲‛。
参阅任讷《散曲概论》。
4、才子佳人小说(2006)1、神话(2007)2、唐传奇(2007)3、以诗为词(2007、2012、2013)4、临川四梦(2007)5、《十三经注疏》(2007)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
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
1、康熙字典(2008、2010、2012)《康熙字典》,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参考明代的《字汇》、《正字通》两书而写,是一套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详细汉语字典,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
2、如字(2008)一种注音法。
当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要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读,按照最常用的意义解释,叫如字。
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或有异读异解的字注音,强调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的本音来读。
3、連綿字(2008)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
4、旁轉(2008)旁转指一个阴声韵变成另一个阴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声韵,一个入声韵变成另一个入声韵的情况。
5、箋(2008)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
2、律诗(2008)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3、元曲(2008)4、桐城派(2008)2、不平则鸣(2009)?3、三言二拍(2009、2013)4、异体字(2009)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5、词类活用(2009)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1、古诗十九首(2010)2、沉郁顿挫(2010、2013)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
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3、南洪北孔(2010)4、春秋笔法(2011)5、诗史:结合具体作品(2011)6、四声猿(2009、2012)5、用传奇法而以志怪(2006、2012)6、诗词曲语词汇释(2013)《诗词曲语辞汇释》是近人张相所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这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书中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或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
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
这部书能帮助读诗词曲的人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4(sol)5(la)。
(2001)2、上古有姓有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2001)3、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年号是从(秦始皇)开始有的。
(2001)4、周天子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这是天下的();馀子分封为诸候,对天子来说是()。
(2001)5、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
祭祀时三牲齐全叫():只用羊豕不用牛叫()。
(2001)6、古书上某字注以“()”,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昭它本来的读音读。
(2001)7、利用()来区别词义和词性,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汉魏学者看到了这个特点,并体现于于古书注音。
(2001)1、《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一书。
(2005)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陈涉世家)。
(2005)6、《张中丞傅后叙》的作者是(韩愈)。
(2005)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元和二年(807)继李翰撰《张巡传》(今佚)之后,写了这篇后叙,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
全文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议论叙事互为表里,不分宾主,其‚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注,章法浑成‛(高步瀛《唐宋文举要》引方苞语)。
文中关于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张巡诵读《汉书》、起旋众泣等细节描写颊上添毫,传神写意,形象栩栩如生,光采照人。
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8、《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辛弃疾)。
(2005、2013)9、江西诗派所推崇的一祖三宗的祖指的是(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2005)10、元杂剧创作中被称为曲状元的作家是(关汉卿)。
(2005)11、《高太史大全集》是(高启)的诗文集。
(2005)12、公安派的创作主张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005、2012)13、明代世情小说的代表作是(金瓶梅)。
(2005)14、杨龙友是(桃花扇)中的人物。
(2005)15、“一书而兼二体”是(纪昀)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2005)1、ㄍ养生主》出自(庄子)一书。
(2006)2、《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2006)6、《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柳宗元)(2006)8、《剑南诗稿》的作者是(陆游)(2006、2008)9、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黄庭坚)(2006)10、赵五娘是(琵琶记)中的人物。
(2006、2012)11、《空同集》的作者是(李梦阳)(2006、2009)12、竟陵派追求的诗文风格是(幽深孤峭,孤行静寄)(2006)13、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游记)(2006)14、《儒林外史》(吴敬梓)中以作者为原型而塑造的人物是(杜仪,字少卿)(2006、2009)1、先秦时期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国语)。
(2007)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
(2007)3、《七发》的作者是(枚乘)。
(2007)5、(王羲之),创作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2007)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007)7、《东坡乐府》是(苏轼)的词集。
(2007)8、(柳永)是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
(2007)9、宋人“说话”四家中是小说和(‚说经‛、‚讲史‛和‚合生‛)(2007、2011)10、赵盼儿是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的人物,作者是(关汉卿)。
(2007、2010)11、《震川先生集》的作者是(归有光)(2007)12、将《水浒装》从百回本删改为七十回本的批评家是(金圣叹)(2007)13、苏州派作家集体创作的传奇剧本是(四大庆)(2007)苏州派作家交往密切,有时合写一部作品,这部《四大庆》就是朱皠(cui 三声)、朱佐朝、丘园、叶时章四人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