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设计
3、2各模块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很多模块既可以单独应用.表1-1列出了这种应用关系
表1-1用供应链管理各模块的应用模式
单独使用
可以联合使用的模块
特殊要求
物料需求计划
采购、销售、库存、成本
先启用采购、库存
采购管理
√
物料需求计划、销售、库存、存货、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款
销售管理
√
物料需求计划、采购、库存、存货、应收款
2、需求分析
研究供需链管理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对客户的响应能力。外界环境的恶化,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要素。要发现客户,留住老客户,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倾听客户的建议和投诉来不断改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了把握真实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发现潜在的市场。
图1.1供需链的网状结构模型
供需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分析和控制,达到对客户需求、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产品服务各环节及供需链资源的有效的规划和控制。供需链不仅是一条联接市场、客户到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信息链、物料链和资金链,而且更是一条增值链。信息和物料在供需链上因客户分析、研发、采购、制造、包装、运输和服务等过程的运作而增加其价值,并给供需链上的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从而全面提升供需链的竞争力,为股东获取更大的利润。
5、存货核算
存货核算是从资金的角度管理存货的出入库业务,掌握存货耗用情况,及时准确的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存货核算主要用于核算企业的入库成本、出库成本、结余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占用情况,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提供存货资金周转和占用分析,以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积压。
④改革供需链上不适合的文化理念。
⑤强强联合。
3、功能模块
3、1供应链构成
供应链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企业购销存业务环节中的各项活动为对象,不仅记录各项业务的发生、还有效跟踪其他发展过程,为财务核算、业务分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并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全面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管理的统一。
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捆村管理、存货核算、GPS质量管理几个模块。主要功能在于增加预测的准确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相应速度。同时,在这些模块中提供了对采购、销售业务环节的控制,以及对库存资金占用的控制,完成对存货出入库成本的核算。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符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企业运营方案,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实时性、安全性、科学性。各个模块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4、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主要是从数量的角度管理存货的出入库业务,能够满足采购入库、销售出库、产成品入库、材料出库、其他出入库、盘点管理等业务需要,提供多计量单位使用、仓库货位管理、批次管理、保质期管理、出库跟踪入库管理、可用量管理等全面的业务应用。通过对存货的收发存业务处理,及时动态地掌握各种库存货信息,对库存安全性进行控制,提供各种储备分析,避免库存积压占用资金,或材料短缺影响生产。
②快速组织供应。要使企业供需链的各种流比竞争对手流的更快、更多、更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抢占市场,争取最大的效益。
③优化。当前的市场竞争已不只是企业同企业的竞争,而是一组企业的供需链同其它供需链之间的竞争。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按照约束理论,供需链的强度是由这个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决定的,为了竞争的需要,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加以强化或重新选择。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示意如图1-1(P2)所示。
制造 生产 分销 零售 用户
↑↑↑↑↑
1.2.2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1)、企业的内部供应链
图1-2企业供应链的结构
图1-2(P2)描述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是一种较狭义的供应链管理流程,狭义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到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这一过程的管理。
(2)、.广义的供应链
图1-2企业供应链的结构
帐务管理、成本管理
信息集成
决策管理
图1-3企业内部的供应链
图1-3(P3)描述的则是一种广义的供应链的流程,这种广义的供应链管理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以次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广义的供应链管理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供需链已演变成为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核心企业为盟主,将客户、研发中心、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服务商,按协同产品商务和双赢模式连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网链结构(如图3.1所示),强调供需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供需链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机械上的链式结构,而是一种复杂庞大、交叉纵横的网络系统,是商品生产供需关系的系统工程的形象表达。
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帮助企业对采购业务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提供请购、订货、到货、入库、开票、采购结算的完整采购流程,支持普通采购、受托采购、直运等多整类型的采购业务,支持按询价比价方式选择供应商,支持以订单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流程的定制,既可选择按规范的标准流程操作,有可按最简约的流程来处理实际业务,便于企业构建自己的采购业务管理平台。
6、GPS质量管理
GPS质量管理模块完全按照医药商业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和管理需要、以及国家GPS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管理流程进行开发。它结合药品经营企业的特点,将GPS规范(《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PS),融于医药商业企业日常管理的业务流程中,完美有效地解决了质量管理和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可自动生成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相关的记录、文档、单据、表格和GPS质量管理文件;支持采购质量检验、不合格药品处理、销售退货、库存养护、出库复核、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批等业务流程处理,对医药商业企业GPS能够顺利达标和实现符合GPS质量管理规范的日常运作提供了保证。
1、2供应链管理
什么是供应链?简而言之,供应链是涉及产品自原材料至最终用户移动的过程中全部相关的活动。它们包括资源、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订单处理、库存管理、运输、仓储管理和客户服务。特别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了信息系统它在连接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是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订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包括了从订单、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供应链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
3、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帮助企业对销售业务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提供报价、订货、发货、开票的完整销售流程,支持普通销售、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直运、零售、销售调拨等多种类型的销售业务,支持以订单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并可对销售价格和信用进行实时监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销售流程的定制,构建自己的销售业务管理平台。
1、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Planning ,简称MRP)是供应链的入口,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准时制库存必不可少的工具,对降低生产在库物料数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低资金占用,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有着重要作用。物料需求计划依据MRP的毛需求,按照MPR计算原理进行计算,确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MPR能够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数量、开工时间、完成时间;外购什么、外购数量、订货时间、到货时间。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这样一条链应该是一个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从供应商到用户的链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供应链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是连接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用户、用户的用户的一个网链,在供应链中涉及到三种不同的流,即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库存管理
√
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销售、存货
存货核算
√
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销售、库存
说明:⊙由于GPS质量管理仅仅对医药商业企业应用,且与供应链系统其他模块间关系不甚紧密,因此该模块相关介绍另案处理,以下内容展开时不在考虑GPS质量管理内容
3、3数据流程
在企业的日常的业务中,生产计划管理部门、采购供应部门、仓库、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都与供应链管理极为密切的关系。各个部门的管理里内容不同,起工作时间的延续性是通过单据在不同部门间的流转来完成的。那么这些业务部门的工作在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是如何体现的?计算机环境下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环境下的处理流程肯定村在差异,如果缺乏对整体处理流程的了解,就无法实现企业各业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就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当今社会,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间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Change),进而导致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原先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供货商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户需求愈加突出个性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整个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趋势。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迅速缩短,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将资源需求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它地方,借助其它企业的资源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于是就出现了基于横向一体化的供需链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