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管理教程》讲义第一章

《战略管理教程》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战略管理的内涵,了解战略的层次和体系,掌握战略管理过程的主要内容,了解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和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本章重点: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2.战略的层次3.战略管理过程4.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本章难点:1.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区别2.战略管理过程3.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一节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一、战略的产生与发展1、战略含义: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2、战略的三个基本问题(彼得德鲁克):who what how3、战略的特征:注重取舍、聚焦效能、强调重大、关注长远二、企业战略及其特征1、企业战略的含义(1)、广义战略论广义战略论者认为,企业战略包括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同时,他们还认为企业确定目标的过程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一部分。

其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斯,魁因等。

(2)、狭义战略论企业战略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而不包括企业事先确定的目标本身。

其代表人物为安索夫,霍弗,申德尔等。

(3)、企业战略的含义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的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以及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的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2、战略管理的特征(1)总体性(2)长远性(3)指导性(4)现实性(5)竞争性(6)风险性(7)创新性(8)稳定性三、战略管理及其特征1、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企业战略管理的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与职能管理相比)(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管理。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管性理。

(4)、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重在改进效能,而职能管理重在改进效率。

3、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区别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但是,二者有本质不同。

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一种“谋划或方案”,而战略管理则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企业的谋划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简单的说,企业战略仅仅是一种静态方案;而企业战略管理是这一战略的动态实施过程。

第二节企业战略的要素、层次和体系一、企业战略的要素: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

1、产品与市场范围这一战略要素说明企业战略首先要确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市场领域。

2、增长向量这一战略要素实质就是指企业的成长方向,即在既定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安索夫根据企业现有产品和市场与将来要这一战略要素是指在特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和条件。

4、协同效应这一战略要素是指若干因素的有效组合可以比单个因素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包括:(1)、销售协同效应(2)、运行协同效应(3)、管理协同效应四者关系:以上四个战略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企业战略的内核。

其中,产品与市场领域可以明确企业寻求获利能力的范围;增长向量可以明确这种范围扩展的方向;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利能力的保证;协同效应则是企业获利能力实现的“加速器”。

二、企业战略的层次中小企业:公司战略和职能战略;大型企业: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1、公司战略及其特征(1)、公司战略概念: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它决定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二是“我们怎么去管理这些业务”。

(2)、公司战略的特点:第一,从形成的性质来看,公司战略是有关企业全局发展的、整体性的、长期的战略行为;第二,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堪,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第三,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公司战略与企业组织形态有密切的关系。

当企业组织形态简单,经营业务和目标单一时,公司战略就是业务战略;当企业组织形态趋向复杂,经营业务和目标多元化,企业的公司战略也就会相应复杂;第四,从战略的要素看,产品与市场领域以及增长向量是公司战略这一层次中主要的构成要素,因而对公司战略影响较大。

2、竞争战略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战略业务单位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下的子战略。

其主要考虑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包括如何在外部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和在内部获得协同效应。

3、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三者关系: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三者一起构成了企业战略体系。

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战略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

企业上一层次的战略都构成了下一层次的战略环境;同时,下一层次的战略又为上一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三、企业战略体系公司战略企业战竞争战略略职能战略第三节战略管理的过程一、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三个环节。

这三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式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两方面。

三、战略的制定与选择战略的制定包括四部分内容:公司战略的制定、竞争战略的制定、职能战略的制定与战略方案的选择。

四、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须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战略实施2、战略控制第四节战略管理的演变与发展趋势一、战略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全球范围看来,美国企业最早采用战略管理手段。

为什么在20世纪60、70年代战略管理迅速流行并被企业接受?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固定汇率制解体,浮动汇率制度得以实现,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企业生存风险增加。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3、OPEC提高国际原油市场原油价格。

4、国际竞争加剧。

这一系列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风险大大增长,许多公司因为不适应这种环境变化而亏损、甚至倒闭。

为此,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只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而不注意外界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未来发展的规划;只满足职能领域的有效管理,不关心制定和实施企业总目标、总战略,不仅难以发展,甚至倒闭。

因此,战略管理的盛行是为了适应企业剧烈变动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备手段。

二、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一定的历史阶段演进而来:第一阶段:计划与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

在此阶段,财务预算是重要的计划与控制手段。

第二阶段:长期计划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在此阶段,长期计划管理制度的重点,是预测企业的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的长期计划。

第三阶段:战略计划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必须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

第四阶段:战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在此阶段,管理者意识到,不能像以前仅仅注意企业计划的制定,而忽视了企业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开始把重点放到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并重的轨道上来。

同时,强调企业战略不能仅仅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要通过制定创造性的战略,主动地影响环境的变化,迎接环境的挑战。

第五节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一、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一书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的先河。

在它的这部著作中,他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被公认为是研究环境-战略-结构之间关系的第一为管理学家。

其后,就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学派:设计学派(安德鲁斯)和计划学派(安索夫)。

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有:1、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

2、企业战略的目标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在经典企业战略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的变化与适应。

二、以产业(市场)结构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缺陷之一就是缺乏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与选择。

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缺陷由波特(M.Porter)弥补了。

他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这一分析范式引入利润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以产业(市场)结构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赢利能力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竞争战略,而竞争战略的选择要考虑这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二是在已选择的产业中要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而产业的吸引力、潜在利润由五方面竞争力量相互作用决定,这五方面的竞争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企业竞争环境更加恶劣,使得企业不得不把注意力由企业外部环境转向内在环境,注重对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积累,以形成特有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中期的“资源观”和90年代初“知识观”的提出正是对这一转变的积极响应。

因此,把这一时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称为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是珍贵的)、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之时,他们才构成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趋势1、重新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思想2、注重“整体分析”和“个案论证”分析相结合3、重视物资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相互作用4、强调对“优秀战略”的研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广义战略论者的有()。

A、安索夫B、霍弗C、申德尔D、安德鲁斯2、属于公司战略范畴的是()。

A、人力资源战略B、生产作业战略C、差异化战略D、稳定型战略3、以下属于竞争战略范畴的有()。

A、成长型战略B、研发战略C、集中化战略D、财务战略4、以下属于职能战略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