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 卷 整 理 要 求

案 卷 整 理 要 求

案卷整理要求A、整理一、文件的整理首先对文件要有明确的了解,才能有正确的认识和整理。

每条目录对应的文件,基本有以下几种形式:1、正本与定稿为一件2、正件与附件为一件3、正文与文件处理单为一件。

处理单包括:收文处理单、拟办单、发文稿头纸及领导批示的签批条等4、原件与复印件为一件5、转发件与被转发件为一件6、批复与请示及其他相关文件为一件7、报表、名册、图册、刊物等每册为一件(一)顺序号1、根据文件的相关内容进行编码和排序。

2、按照文件的合理排列,要求一份文件对应一条目录,一条目录对应一个顺序号。

3、一条目录中如有几个文件,其中有重要的不属于该目录文件附件的文件,需在目录页的最后加写目录,顺序号按文件所在页次依序进行调整,页码按文件实际所在页次编写。

4、凡目录有增减,顺序号必须依次进行调整。

(二)、文号1、目录中的文件编号一般有三个要素:字号、年度、数字号,要写全,要与文件完全相符,不能随意删减、省略、落字。

如有明显错字,注意改正。

2、文号中的年度要用[ ]或者()括起。

3、少数文号中出现无字号、无年度而只有数字号的情况,注意有则有,无则无。

4、一页目录上,文号中相同的字号和年度可打点代示,但数据修改时一定不能省略。

同时,要切实注意其中会出现略有不同的字号,不能一点到底。

(三)、题名1、目录中的文件题名要写全,不能随意删减、省略,要做到一字不落。

明显的错字,注意改正。

2、目录题名中如漏了《》和“”的,要增补。

3、目录题名中的单位名称不能省略,必须以公章为准,做到一字不落。

4、凡目录题名中只写了“通知”、“委托书”、“支持信”、“承诺书”、“确认函”、“抵押书”、“公证书”、“协议书”、“申请书”字样的,必须拟写一条简捷的题名反映文件的内容,用[ ]或者()括起;只写了“工作动态”、“情况反映”、“简报”、“会议纪要”、等字样的,必须补录齐全文件上的实际题名。

5、凡综合题名,要注意核对文件内容。

6、会议文件中的领导人讲话材料,正、副标题最好录齐。

(四)、责任者1、目录责任者必须是文件的制发单位,即文头或印章所指的单位。

2、目录责任者可通用简称。

原目录中正确的简称不需改动。

但明显错误的要改正。

3、如有多个责任者,可写前三个,后加“等”字。

4、注意区分“珠海市”和“珠海经济特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5、如一页目录中的责任者全部相同,可打点代示。

但数据修改时不能省略。

(五)、日期1、目录日期必须是印章所盖处或文件形成时的日期。

2、目录日期必须写全年、月、日,格式如下:XXXX年XX月XX日,或者XXXX.XX.XX3、若多条目录同一年度,则每页目录的第一条写全“年月日”,其它可省略“年”。

“月”、“日”照录。

但数据修改时不能省略。

4、若多条目录的日期相同,则每页目录的第一条写全“年月日”,其它可以点代示。

但数据修改时不能省略。

5、如果一份文件上有几个日期,则以责任者制发文件的日期为准;若指向不明,则以原目录中的日期为准。

(六)、页号1、中间任意两页之间的空白页需以“X—1”、“X—2”补编页码,如:P7与P8之间有四页未编码,则应依次编为“7—1”、“7—2”、“7—3”、“7—4”。

2、若空号为一份文件的首页,则将该页编为正码,其它依次编为副码,如:P7与P8之间有一页未编码,而该页正好是P8所在文件的首页,则将该页码编为“8”,而原P8编为“8—1”。

3、出现跳号,若前后两张文件内容完整且连贯,而第一页和第二页分别编码为“1”和“4”,则需在错误登记表和目录备注处注明“P2、P3为页码跳号、无内容”的字样。

4、若有内容的文件反面漏打页码,需加编副码;若反面是文件首页,则需编正码。

原来的正码改为副码,依次类推。

5、如果空白纸上有编码,需在目录备注中注明“第X页为空白页,无内容”。

6、文件的最后一页必须是正码,不能编副码。

7、如两张文件粘贴重叠而只编了一个页码的,应在被覆盖的上面编副码。

8、正、反面均有内容的文件,若其中一面需扫描的内容被折叠装订,该面应增加一个副码。

9、凡页码写在折叠处的,应展开文件写上相同的页码,必须保证文件页码在扫描的图片上。

10、卷内目录的每一条目录都必须写页号(文件首页页号),目录每页最后一条要写全起止号,止号要与文件最后页的页码相符。

11、大于A3的文件或图纸,只编一个页码。

(七)备注1、文件中的漏页、跳页和作废页次,需在备注中注明。

2、有重复的文件需在备注中注明。

3、传真件需在备注中注明。

4、文件有破损,影响了文件内容的需在备注中注明。

5、文件秘级应在备注中注明。

(八)、封面1、案卷封面上的全综号、目录号、案卷号、日期、保管期限、件数和页数,均需填明,要求与文件完全一致。

2、每整理完一盒案卷,要求统计页数,并在盒背上用铅笔注明“已查、拆”的字样。

(九)文件内容1、正式文件若为复印件或传真件的,需在首页的右上角加盖蓝色“F”字样。

2、文件字迹模糊或褪色的,要在目录备注和错误登记表上注明。

3、文件中不认识或看不清的字,需问明后再作处理。

若需改动,只能改动目录,不能改动文件。

4、传阅签或送审单未编码的,一律编该附着文件的首页的副码。

5、文档中有替换的文件,应按原装相同的文件编码将原来的文件换下。

6、文件内容如有破损,需及时修补,并在目录备注、卷内备考表和错误登记表上注明破损情况。

(十)复查1、认真、严格地按照:档案对错误登记、错误登记对卷内目录、卷内目录对红色档案目录的程序进行复查,三者必须一致。

2、复查出错误和问题及时登记。

3、复查出错误和问题,立即与文件整理人通气,认真改正。

4、在目录修改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及时与扫描组协调处理。

责任者负责改正。

5、复查完后,应用铅笔在盒背上注明“已检”的字样。

二、花名册、介绍信及其它类型文件的整理(一)、花名册1、该责任者一律为名册上印章所指的批准单位。

无批准单位印章的以填报单位所写字样为准,可按照原目录上的简称录入。

2、日期写填报日期或批准日期,若无日期则按原目录日期录入。

3、题名按名册全称录入。

4、如果一个战线或集团的名册分作两处或多处排序并写了目录,不必集中;若在名册中有与其他单位相处同一页的情况,而目录上的单位只有其他单位,则需将该单位的名称加进目录。

5、名册中如遇归属不妥的问题,可酌情增删、调整目录。

6、花名册及其他名册均不需录入人名。

(二)、介绍信、报道证、招聘表、工资转移证、农转非存根1、以上类别文件的责任者和日期,应为文件中印章所指的单位和日期。

2、几个单人的可编写一个目录页码,人名必须准确无误。

3、多人的必须编写一个页码,人名必须录全、准确无误。

4、多个报道证重叠粘贴并将人名写在同一条目录的情况下,可不必修改原目录的“责任者”和“日期”,人名必须核对无误。

5、有目录、无以上证表而只有珠海市介绍信存根的,要在备注中注明。

6、各类证件如在人名所在处无法显示出证件类别的,其反面必须增加副码,因需要扫描。

(三)、任免、出访、优秀人员批件(教师、党员、干部……)1、以上批件中的人名必须如数录入,要求准确无误。

2、出访批件的目录填写,以该份文件首页的内容为准。

3、凡人名,需严格按文件录入。

原目录错误改目录,文件上看不清楚的字要尽量问清楚后再修改;实在不清楚的按原目录录入。

4、若在多人材料的姓名中有人出现同音字或形近字,应将其全部录入,并在备注中按实际人数注明:实际X人。

5、不认识的繁体字,问清楚确认后录入或修改。

6、目录题名必须写全称。

(四)、报表1、报表的责任者和日期,应写印章所指的单位和日期。

2、原目录将多个单位的报表统在一起,只写了一条目录,而在目录中漏掉了单位的必须增补。

3、若有作废、空白而又有编码的表格,应在目录备注和错误登记表上注明。

4、若报表反面漏打页码,处理办法参照“页号”标题下的第四条。

B、扫描1、扫描过程中发现错误,必须登记,并与有关人员通气协调处理。

2、扫描过程中若出现技术问题,及时与客户方协商,确定处理办法。

3、若遇到编了两个页码的文件或表格,其内容连贯的,或者内容不连贯但中间盖有印章的(A3纸),只扫成一页(一个扫描文件)。

4、扫描后的文件上若有黑边和杂乱痕迹,需清除。

5、扫描件核查人需整体检查已扫描文件的扫描质量(包括文件命名等各项档案要素),发现错误及时登记、修正。

核查后,注明“已核”的字样。

6、目录数据修改人对扫描核查人在核查过程中漏掉的问题,应及时登记、修正。

7、扫描负责人在每批数据修改完后,每周一向客户方提供一批数据,数量不少于30000页,并做好交接登记。

8、扫描组负责定期刻录扫描档案光盘,需在光盘上注明档案检索的各要素,定期移交档案局技术科,并做好移交记录。

9、扫描过的档案,需用铅笔在盒背上注明“已扫”的字样;若在下班前只扫了一部分的,应注明“未扫完”的字样。

C、拆装1、未装订上的文件,要在错误登记表上注明。

2、装订因连接少而散出的漏装文件,要登记注明。

3、文件内容因纸张窄小而被订死,必须加背重新装订。

4、文件破损需在备考表上注明,然后认真修补。

5、拆装文档时注意页码顺序,颠倒的及时调整。

6、文件上的钉书针、大头针等金属物,必须拆除。

7、装订时发现少数页码别扭,尽量合理调整,方便查阅。

8、拆装过程中发现不妥之处,及时与整理组协调处理。

9、装订完后,应用铅笔在盒背上注明“已装”的字样。

10、文档归还入库前,将盒背上的铅笔字全部清擦干净。

数字化处理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