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蒋文超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蒋文超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蒋文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
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
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教师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包含:积极开展信息技
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科研与发展能力包括:能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思路、方法、步骤
(一)思路
主体性教学推进个性化学习自主建构,教师、学生、校园文化等因素系统作用下实现教师专
业成长、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建构。

首先是积极整理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方式、主体性教学模
式的研究成果,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自我建构。

其次
是切实进行教师专业成长状况、学生个性及学习状况调查,从中总结经验,树立起专业成长、个性化学习的标杆,并通过分析与训练,归纳出个专业化、性化的培优、补缺与提升思路;
对教师、学生的个人兴趣,也将作为学科学习的重要参照与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而予以关注。

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在教室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校园文化的创建促
成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方法
密切结合教师自身的工作实践渗透研究内容。

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家校联系、试题命制、备课组活动、教师教学技能、学生活动等行为为一体。

结合观察研究、体验研究、文献研究
等方法对行动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搜索、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步骤
校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去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努力做到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校本课程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立足点,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通过对部编教材的研究,自发挖掘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的题材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尤为重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研
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基础
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水平,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1.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以互联网资源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建于本地网或位于国际互联网中的主
题学习网站,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引导学习者产生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
需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探究性学习
“学生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选择并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教
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学习成果,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提出(发现)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
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

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

在制作电子杂志时,让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非常兴奋,每完成一节课,他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基于网络应用的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小组协
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
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共享。

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
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并采用对话、商讨和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
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在活动时,每个小组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
组4-5人,教师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这方面给我的体会是,要
在小组协作中强调团队精神,组长的领导组织作用很重要,组员的配合支持也同等重要。


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代表集体的成功,在合作过程中要避免以下情况出现:组长单干,组员旁观;急于表现,突出自我,缺乏交流;你推我让,拈轻怕重,缺乏责任感;不闻
不问,冷漠处之,缺乏热情等。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为学
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了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论坛的开设,学生当了
版主,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但有些个别学生经常恶作剧,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上网制定规则,同时要灌输网络道德内容。

另外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留言本和聊天室等功能,使得研讨、交
流的时间不只是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可以说,从时间和空间上对课堂进行了延伸。

(2)个案研究
在众多的校本教学研究形式中,感触最深、受益最大的是个案研究。

教学个案研究就是以一
堂研讨课为例,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分析、研究过程;或就某
个环节、某个方面、某种方法等进行研讨。

在个案研究中,通过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建议使执
教者可以清晰了解自己的教态、语言、教学机智、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等),特别是可
以看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是不是以一个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


种直接而全面的分析,将使执教者心灵震撼,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听取别人的教
学建议,对症下药,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还有随堂课的设置,在听课中随
时发现问题,听课者和执教者及时探讨刚才发生的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这样的
教学研究也会令人受益非浅。

在《初冬》一课中,我们几位教师互相讨论,在上课时邀请其
他学科老师共同参与交流,其他学科教师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如线路制定如何更合理,如何
推出精品线路等等,而且提出信息技术如何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切入点等讨论。

不仅使自己的
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其他学科教师更深一步理解整合的内涵,从而达到
双赢。

教学是一种创造,为了培养孩子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也就必须展现自己的个性,促
使教学个性化。

(3)与其他学科整合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重塑全新学习理念。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
了便利。

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下载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做成电
子投影片来显示,可以用电脑办各种小报。

学生在网上查询、交流、欣赏、创作、展示,这
必将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与其他学科整合过程中,我们与音乐、美术、社会等等学科做
了有益的尝试。

陶璠老师是市里比较有名的音乐教师,我们多次合作,在研究过程中,信息
技术教师身心得到极大愉悦,音乐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整合中我们
努力创建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师生一起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科学,融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让现实生活的社会文化、自然景观、时事焦点等
都成为我们学习研究的内容。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让教师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促进教师使用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教师思
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郭哩冶.学周刊.2016(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