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物体二_《观察物体》课堂实录

观察物体二_《观察物体》课堂实录

观察物体二_《观察物体》课堂实录. 《观察物体》课堂实录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确实是没有的,新教材增设了这部分内容,它的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对周围的客观世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的观察。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他们更好的认识与理解人类生存的空间,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学会生存。

教材无论是在呈现,教学活动的安排,还是教学评价都有别于以往的教材。

它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正确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活动的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照相嘛?生:喜欢。

师:下面就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照相的游戏。

老师想照孩子们的背面,你们应该怎样站呢?(生原地转动,背向老师)师:如果老师想照你们的侧面呢?(生原地转动,侧面向老师,有的左面向老师,有的右面向老师)师:无论老师照的是孩子们的左面还是右面,其实都是照的孩子的侧面。

师:老师想照你们的正面呢?(生原地转动,正面向老师)师:孩子们做的非常好,请坐下。

(生坐下)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部数码相机,下面我们就真的来拍几张照片。

先请一个小模特儿,谁来?(小模特儿上来,站在教室的中间,摆一个造型)再请一个摄影师,谁来?(摄影师上来,接过照相机)师:现在摄影师想照小模特儿的正面,孩子们指一指他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呢?(全体学生用手指出摄影师的位置)师:摄影师你同意嘛?摄影师:同意(拍摄小模特儿的正面)师:摄影师你还想到其他什么位置去照呢?摄影师:我还想去侧面照。

师:你们知道他应该站哪儿呢?指一指。

(生指,摄影师拍照)师:摄影师,你还想去哪呢?摄影师:我还想照后面。

师:请孩子们指一指他应站哪?(生指,摄影师拍照)摄影师:老师我拍完了。

师:真是一个能干的摄影师。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刚才摄影师拍的照片呢?生:想。

师:下面老师把照片呈现在屏幕上。

(出示三张照片,生很感兴趣)师:下面我们一张一张的来看。

(点击第一张)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是站在小模特儿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模特儿的哪一面?生1:这张照片摄影师是站在小模特儿的正面,看到的是小模特的正面。

师:再请一个孩子来说一说。

生2:摄影师是站在小模特的前面,照的是小模特的正面。

师:(点击第二张)那这张照片摄影师是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模特的哪一面?生:摄影师是站在小模特的侧面,照的小模特的侧面。

师:(点击第三张)这张呢?生:摄影师是站在小模特的后面,照的是小模特的后面。

师:刚才孩子们都说的非常好,不过老师有问题了,为什么都是照的一个女孩,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生:因为刚才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拍照,所以照的也就不同。

师: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选择最佳角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生齐:观察物体[评析]一年级儿童天真好动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

根据这一情况,活动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不时的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开课之初创设让学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给同一人拍照这一情景引入,因为我们想照相这种生活经历每个孩子都有,贴近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在现场让学生自己当摄影师,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拍的照片立即呈现。

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同学的照片被呈现在屏幕上时,既感到真实很有兴趣又体现了课堂的互动,同时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提供直观、形象的活动材料,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手拿一辆玩具车实物)师: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汽车师:你们觉得它怎么样? 生1:很酷生2:很帅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师: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观察汽车. (教师将汽车举在自己的面前) 你知道老师在汽车的什么位置,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面吗?” 生:老师在汽车的后面,看到的是汽车的后面. (师手拿汽车走到任意一个学生的面前,将汽车的正面对着学生) 师:你知道这个孩子在汽车的什么位置,看的是汽车的哪一面吗? 生:xx在汽车的前面,看到的是汽车的正面. 师:说得很好,再请一个孩子来说一说。

生:XX在汽车的前面,看到的是汽车的正面。

师:孩子们想观察吗?生:想。

师:老师知道孩子们想观察,所以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辆小汽车。

呆会请孩子们拿出来放在桌面的盒子上,注意放的时候车头要对着讲台。

好,开始吧。

(学生4人小组拿出汽车并放在盒子上)师:这个小组动作最快。

下面我们就要来观察汽车。

观察之前请孩子们听清楚要求:首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汽车,然后想一想你在汽车的什么位置看到的是汽车哪一面?再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开始。

(学生开始在4人小组中观察学习并交流,教师到每个小组参加学生的小组学习)师:刚才孩子们小组学习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他看到的和我们全班孩子分享呢?生1:我在汽车的前面,看到的是汽车的前面。

生2:我在汽车的后面,看到的是汽车的后面。

生3:我在汽车的侧面,看到的是汽车的侧面。

生4:我在汽车的前面,看到的是汽车的正面。

生5:我在汽车的左面,看到的是汽车的侧面。

师:孩子都说的得很好。

课前老师从不同的位置给汽车拍了照片。

(屏幕呈现汽车各面图)就是现在屏幕上的这几幅图。

我们先来看第1幅。

你知道这是汽车的哪一面吗?生:这是汽车的正面。

师:不错,那么请孩子们想一想,刚才在观察汽车的过程中,哪些孩子看到的是汽车的正面?请举手。

(观察到汽车正面的学生举手)师:你们是在汽车的什么位置观察到汽车的正面。

生:我们是在汽车的前面,观察到汽车的正面。

师:这些孩子是从汽车的前面进行观察的。

(板书:从前面看)(出示第2幅图)师:这是汽车的哪一面。

生:这是汽车的后面。

师:刚才看到汽车后面的孩子请举手。

(观察到汽车后面的学生举手)师:你们是在汽车的什么位置观察到汽车的后面的?生:我们是在汽车的后面,观察到汽车的后面。

师:这些孩子是从汽车的后面进行观察的。

(板书:从后面看)师:这两幅图是汽车的哪一面呢?生:汽车的侧面。

师:观察到汽车侧面的孩子请举手。

(观察到汽车侧面的学生举手)师:你们是在汽车的什么位置观察到汽车的侧面的。

生:我是从左面,观察到汽车的侧面的。

生:我是从侧面观察到汽车的侧面的。

师:这些孩子是从汽车的侧面进行观察的。

(板书:从侧面看)师:(指着两幅侧面图)为什么这两幅图都是从侧面观察的,可是这两幅图不一样呢?生:第3幅图是从左边看到的,第4幅图是从右边看到的。

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

师:我们无论是从汽车的左面还是从汽车的右面进行观察,其实都是从汽车的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是汽车侧面的形状。

刚才我们从汽车的前面,观察到汽车前面的形状,从汽车的后面观察到汽车后面的形状,从汽车的侧面观察到汽车侧面的形状。

通过刚才的学习孩子们有什么发现呢?生1:我知道了无论是从左面还是从右面看,其实看到的都是侧面。

生2:我们刚才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的。

师:看到的形状一样吗?生: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师:谁来把这一句话完整的叙述一遍。

生:我们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汽车形状是不同的。

师: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形状是不同的) [评析]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操作、感知、思考、想象的基础上。

这节课我们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汽车实物,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过程,感受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一些,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师:刚才孩子们学的很认真。

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找位置的游戏。

请孩子们听清楚要求,当老师说开始之后你们就可以行动了,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如果我们要看到每组汽车的正面,孩子们应该走到汽车的什么位置呢?开始。

(学生下位找位置)师:这个组动作最快。

如果要看到汽车的侧面呢?(学生找位置)师:如果要看到汽车的后面呢?(学生找位置)师:孩子们找的很好。

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汽车,下面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汽车的正面是什么形状的呢?边想边用手比划比划。

汽车的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汽车的侧面呢? [评析]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位置,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汽车或是让他们闭上眼睛再现观察到的汽车形状。

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积极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活动起来。

这样教师就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师:请睁开眼睛。

今天孩子们学的很好。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请翻书P12 今天学什么内容?(用实物投影呈现看书的过程)生:指着书说,观察物体。

师:先看第1幅图,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呢?生:汽车。

师:说一说,起生:说一说,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师:同组的孩子把这道题说一说。

开始。

(4人小组说一说)师:下面来做练习。

第1题,看看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生:熊猫。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请孩子在书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请一个孩子将书拿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师:看看他做的对吗?生齐:对。

师:你为什么要选择这幅图?生:因为淘气在熊猫的前,看到的是熊猫正面的形状。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孩子举手。

(生举手)师:(屏幕出示p13第2题)在动物园里,我们除了看到熊猫以外,看看这又是谁来了呢?原来是大象正缓缓的向我们走来,小猫和小猴也很喜欢大象,看它们也来了。

(学生欣赏第2题动画)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应选哪一幅图吗?请孩子们在书上连一连(学生在书上完成)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

生:小猫看到的应该是第一幅图。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小猫在大象的前面,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师:对吗?(屏幕显示连线)那小猴呢?生:小猴在大象的侧面,看到的是第1幅图。

师:对吗?(屏幕显示连线)师:孩子们学的可真好,请关书收笔。

(生关书收笔)师:(拿出纸盒,内装茶壶)下面我们还要来观察一个东西,就装在老师的这个盒子里,猜一猜是什么呢?生:是玩具。

生:我想是茶壶。

生:是杯子… 师:到底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