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本章课时安排: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遗产;
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生的两大阶级;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本章重点、难点和热点:
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衰败的根源;
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相互关系。

难点: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热点:
1、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本章教学方法设计: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教材,分三个问题进行讲授: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序号 (教学内容)知识点 教学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2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第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二,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三,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果;
第四,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因素;
第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杰出人物。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特征: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特征:以儒学思想为核心。

第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清王朝的衰落及原因
政治上:吏治腐败,大小官吏贪风炽盛,营私舞弊,贿赂公行。

军事上:军队腐化,武备废弛。

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

对外关系上:闭关自守,盲目自大。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正当中国海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想歪扩张。

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

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里,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给过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

2、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解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整的世界体系。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为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和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其一,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其二,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而且精心策划。

其三,根本原因“以是社会制度腐败,而是经济技术落后。


2、如何看待弱国反抗强国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中国落后于外国的情况下,主张军事抵抗就是不识时务。

林则徐等人的强硬态度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终发生。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则是审时度势,符合国家利益。

这种观点的理由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抵抗也是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训,毛泽东、邓小平多次讲过这一观点。

但是上述观点则是变成了落后只能挨打。

这是消极的命题,强盗逻辑,它只能涣散人民群众的斗志。

如果落后只能挨打,就不会有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乃至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屡见不鲜。

落后只能挨打,只能为投降主义言论作辩解。

(二)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其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其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其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其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其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简介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其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中国的广大人民有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正确判断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何在?
其一,只有认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才能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

其二,只有认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才能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其三,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出发点。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心的阶级产生出来。

金地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

具体地说:
第一,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第二,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第三,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第四,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队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第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第二,这两对主要矛盾间的关系: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极其关系
第一,两大历史任务的提出:近代以来,不少善良的人民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

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

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许多爱国者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而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第二,只有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作业: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