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香豆素工作任务1.香豆素简介香豆素,熔点:71℃,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天然的黑香豆、肉桂、薰衣草等植物中,具有强烈的新鲜干草香气,类似黑豆、巧克力香气,全球年产合成香豆素约2000吨左右,主要应用在香皂、化妆品和烟用香精中,在橡胶、医药、电镀等制品中,可用作去臭剂、增香剂和光亮剂,用途极为广泛。
2.香豆素产品开发项目任务书11.2 合成香豆素工作任务分析11.2.1合成香豆素分子结构的分析①香豆素的分子式:C 9H 6O 2 ②香豆素的分子结构式:OO不难看出,目标化合物基本结构为苯并环结构(氧杂萘环),其中并环由不饱和内酯构成。
11.2.2香豆素的合成法路线分析逆向合成分析:拆开内酯环,得到α,β-不饱和酸衍生物,继续拆开双键,可得芳醛和乙酸酐。
相应的合成路线是以水杨醛、乙酸酐为原料,通过珀金(Perkin )反应制得香豆素。
O C HH C H C O O HOHCHO+CH 3C OO CH 3COPerkin H 2OOO11.2.3 文献中香豆素合成的常见方法目前香豆素的生产方法较多,典型的主要有: 合成路线一:水杨醛法(珀金反应),与设计路线同。
CH 3COONaO CHOHOO CH 3CO+CH 3C OO该路线工艺简单,收率尚可,为传统香豆素合成方法。
合成路线二:邻甲苯酚法,合成路线如下:+ (CH 3CO)2O O OO HC H C O O H O CHO H此法合成步骤多,而且要用到剧毒的光气,有很大弊端。
还有其他一些合成路线的报道,如美国有人用苯酚和丙烯酸甲酯直接合成香豆素等。
综合起来,目前珀金反应合成香豆素具有较大优势,近年来对香豆素合成研究的重点仍集中珀金反应的催化剂上。
下面我们将从水杨醛法合成路线出发,将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找出一条相对合适的合成方案,并按此方案进行合成来实际检验方案的可行性。
假如采用其他的合成路线,请同学们沿此思路自己剖析,应该不难找出合适的合成方案。
11.2.4香豆素合成过程单元反应及其控制分析Perkin 缩合反应、内酯化反应是合成过程实施的关键反应,要做好香豆素的合成,就必须对Perkin 缩合反应、内酯化反应过程的情况作详细了解。
1. Perkin 反应过程分析 (1)Perkin 反应Perkin 反应是不含α-氢的芳香醛(或不含α-氢的脂肪醛)与脂肪酸酐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通式如下:++ArCHO (RCH 2CO)2ArCH=C-COOH RRCH 2COOH反应实质是酸酐的亚甲基与醛进行羟醛型缩合。
碱性催化剂一般是与所用脂肪酸酐相应的脂肪酸盐,有时使用三乙胺可获得更好的收率。
羧酸盐属弱碱性催化剂,反应温度要求较高(150~200℃)。
水杨醛与乙酸酐缩合即是Perkin 反应的一种。
(2)香豆素Perkin 反应的机理现有的资料表明,在香豆素合成过程中,Perkin 缩合反应、内酯化反应是在“一锅”中完成的,反应机理为亲核加成反应,具体如下:CH 3C OOKCH 3C OO+K+离解CH 3COO+CH 3C OOCH 3CO CH 3COOH+CH 2C OOCH 3COOHCHO+CH 2C OO CH 3COC H O C HH C OC OOCH 3OH亲核加成(1)+C H O C HH C OCO OCH 3OH H OC H CH C OCO OCH 3OH;(2)C H C H COCO O CH 3H 2O+C HC H COOH+CH 3C OOHOHOH水解(3)H 2OCH CH CO OHOH OO(3)碱性催化剂羧酸盐离解产生羧酸负离子,如CH 3COOK 离解产生的CH 3COO -,羧酸负离子CH 3COO -与酸酐作用,夺去酸酐中α-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形成一个羧酸酐碳负离子,羧酸酐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与醛发生亲核加成生成中间体(1),经中间体(2)进行水解后,生成β-芳基-α,β-不饱和酸(3),(3)再经内酯化制得香豆素。
环化产物(香豆素)为反式产物,顺式香豆酸不能进行环合。
(2)香豆素Perkin 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水杨醛的反应性质水杨醛为无色澄清油状液体,有焦灼味及杏仁气味。
熔点(℃):-7,沸点(℃):197,相对密度(水=1):1.17,饱和蒸气压(kPa):0.13(33℃);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该缩合反应是亲核加成反应,由亲核试剂CH 3 COO -进攻芳醛醛基上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
当芳醛的芳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如-X 、-NO 2时,可使醛基碳原子上正电性增强,则珀金反应易进行,收率高;反之,若芳醛的芳环上含供电子基团,则珀金反应难于进行、收率低。
显然,水杨醛分子结构中羟基属于供电子基团,能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故而水杨醛反应活性将减弱,珀金反应需要更强的反应条件。
②乙酸酐的反应性质乙酸酐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类似乙酸),其蒸气为催泪毒气。
熔点:-73.1℃,沸点:138.6℃,密度:相对密度(水=1)1.08;溶解性:溶于苯、乙醇、乙醚;稍溶于水。
参加珀金反应的酸酐一般为具有两个或三个活泼α-H 的低级单酸酐,这里α-H 指与羰基相连碳原子上的H 原子。
酸酐的碳原子数越多,位阻增大,α-H 的反应活性降低。
乙酸酐比其它高级酸酐反应活性高,是珀金反应中常用的酸酐。
③催化剂珀金反应所用的催化剂为相应酸酐的羧酸钾盐或钠盐,无水羧酸钾盐的效果比钠盐好,反应速率快、收率高。
叔胺也可催化此反应。
从反应机理上看,催化剂与乙酸酐反应才能形成参与亲核加成反应的负碳离子,为了保证有足够浓度的负碳离子形成,催化剂应该比乙酸酐过量。
另外,由于高级酸酐制备比较难,来源也较少,可采用其羧酸盐与乙酐代替,使其先生成相应的混合酸酐,再参与缩合。
④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由于水杨醛的反应活性较低,乙酸酐是活性较弱的亚甲基化合物,故制备香豆素的珀金反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
但反应温度过高,将会发生脱羧和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因此制备香豆素的珀金反应温度比一般的Perkin 反应温度要高。
资料表明,制备香豆素的珀金反应温度一般为150~200℃,反应时间4~7h 。
⑤物料配比一般情况下,为使水杨醛充分反应,乙酸酐应稍过量。
乙酸酐的用量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影响显著,可能是由于乙酸酐在反应条件下易挥发又兼作溶剂,因此用量不能太少。
这可能是因为在反应初期,若乙酸酐量过少,过量的水杨醛会发生二聚副反应,生成二聚水杨醛。
但过多副产物增加,会导致生成水杨醛三乙酸酯的副反应加剧,从而使香豆素的收率下降。
资料表明,随着酐醛配比的增大,香豆素的收率会不断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收率反而下降。
合适的物料配比以n(水杨醛) ∶n(乙酸酐)=1∶1.35~3.0为宜。
⑥传质的影响由于有乙酸钠固体参加反应,良好的搅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⑦水分的影响水分的存在会使酸酐水解为羧酸,而羧酸中a-H 的活性更低,对缩合反应不利,因此珀金反应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⑧副反应水杨醛能发生氧化、二聚及生成水杨醛单乙酸酯等副反应。
OH CHO[O]OH COOHOHCHO2CH OHO CHOH OOHCHOH2O++CH 3C OO CH 3COCHOCH 3COOHOCCH 3O另外,若珀金反应温度过高,反应中间体可能发生脱羧和消除副反应,产生烯烃。
反应式如下:CH 3COOAr CH CH 3CH 2C O2Ar CH CH 2+2.内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内酯化是成环反应的一种方式。
当化合物分子中带有2个以上可以反应的官能团时,只要两个官能团间隔足够的碳链长度,随着碳链的自由折叠,两个官能团之间相互靠近而发生反应,使得整个分子体系的能量大幅降低,分子结构因而更加稳定。
通常这种分子具有自发缩合成五元环或者六元环的趋势。
内酯化本质上与分子间的酯化相同,都属于O-酰化反应。
参见前面情境中的有关内容。
这里主要注意几方面问题:①环的稳定性。
从香豆素分子结构看,成环后分子体系的共轭程度提高,有利于环的稳定,故内酯化平衡反应能够向成环的方向移动,促进环合。
如果体系温度过高会使环破坏,对环的稳定性是不利的,故反应体系温度不能过高。
②由于反应开始,体系中羧酸或酸酐浓度较高,可能会和苯环上邻位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但只要香豆酸(3)能顺利形成,通过酯交换反应,也可以生成稳定的环合产物。
③成环过程对Perkin 缩合的影响。
内酯化反应有水生成,可使乙酸酐分解,对Perkin 缩合不利。
当然,在Perkin 缩合的条件下,由于乙酸酐过量,过量的乙酸酐会“消耗掉”生成的水,从而降低了对Perkin 缩合的影响。
(4)反应的监控①反应体系的构建要点ⅰ Perkin 缩合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且要求控温平稳,故反应体系宜选用油浴加温装置;ⅱ 为防止高温下乙酸酐的挥发,反应体系需要配有回流装置;由于反应温度超过150℃,故可采用空气管回流装置。
反应中由于有低沸点的乙酸生成,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系,将会影响体系温度的升高,因此应配备乙酸引出装置。
为了更好地对气相物质进行分离,可以增加刺形分馏柱。
ⅲ 为了隔绝空气中的水分,回流装置应配有干燥管。
ⅳ 为了能使催化剂更好地分散,体系需要强搅拌。
②反应的控制策略由于催化剂碱性较弱且为固体,故反应时宜过量使用;加料时宜先将催化剂与乙酸酐混合后,升温溶解后再将水杨醛加入,这样反应体系中乙酸酐过量,可以吸收掉生成的水。
反应初期温度不宜过高,这样可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再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以缩短珀金反应时间。
由于反应中有乙酸生成,在初期反应结束后要将乙酸蒸出,这样反应后期的温度才能升高。
由于乙酸酐的消耗,可以在乙酸蒸出后进行补料(补加一半左右的料)。
由于内酯化是平衡反应,反应时间宜长一些,有利于环的形成。
另外,所用原料试剂要进行纯化处理。
③反应终点的控制加料完毕反应一定时间后,可以测定反应物料的酸度,当酸度不再变化时,基本可以确定反应终点。
最好能同时用TLC 法对反应进行跟踪比对(展开剂为环己烷:乙醚=3:1,V/V)。
11.3 香豆素合成方法选用11.3.1香豆素合成原理根据上面分析结果,采用Perkin 反应合成香豆素,其原理如下:OHCHO+CH 3C OO CH 3COCH C C OOHH H 2OOO11.3.2香豆素合成工艺条件在本情境中,工艺条件为: 1.物料配比起始水杨醛∶乙酸酐∶乙酸钠(摩尔比)=6∶12∶15,反应中蒸出乙酸后可以再加入一半量的乙酸酐;2.反应温度反应初期控制温度在120℃以下,后期反应温度为180-195℃; 3.压力:常压; 4.搅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