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心愿北方“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

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

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

”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

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

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

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

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

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

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

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

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目标落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地盘。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不缺。

为啥捡垃圾?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台上看着外面,他进门也没搭理。

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正好有三个垃圾箱,“正在疫情爆发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播。

你也要小心点,小杰真的不能回来了?在武汉没人管咋办呢。

”母亲依然没有回头,神情十分失落。

“肯定不能回来的。

快三十岁的大小伙子还要怎么管?昨天不是给您打电话报平安了吗?您不用担心。

我天天上卡点,可比您孙子辛苦多了。

”“妈知道你们辛苦,要不我才不在家闲坐着,没感染上病毒还坐出毛病来了呢。

中间那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进垃圾箱,您也不能下去捡,太危险了。

”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比社区那几个女人的话还多。

不放心的话,你干脆把老娘绑起来,让我等死算了!”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怏怏地走了。

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

安葬了父亲后,他就建议母亲搬过去跟他一起住,母亲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动员了好几次也不听。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

”麻利锋昨天没说通母亲,早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话抱怨,“非要去超市不可,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么。

”麻利锋头疼了:“唉,就让她出去一次吧,五六天没——”“你以为你是警察就可以让家里人随意进出?老太太真要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麻利锋话没说完,老婆开火了。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推着装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

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肚子气,大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

”母亲轻声细语地说。

社区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老妈,您做得对!”回到家,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回执单,是母亲给武汉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时间正是今天,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营业点。

麻利锋悄悄塞回去,转身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这里交代母亲的职业和收入,进一步引起读者对母亲出门捡废品原因的猜测,也为后文母亲捐物捐款埋下伏笔。

B.“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拨鼠似地往外捡废品”,形象描绘出母亲捡废品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表现老婆对母亲捡废品的鄙弃和不满。

C.得知母亲出社区是给社区人员买吃的喝的,“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这是感动,也是愧疚。

因为之前他们还在一味地责怪母亲“多事”。

D.结尾“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是为儿子终于理解并赞赏自己而喜悦,也为自己捐款行为而自豪,这种描写有“无声胜有声”的感人效果。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人物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本文的对话朴素平易,既能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也可以直接反映小说人物的质朴品质。

B.文章题目为“母亲的心愿”,但文中并未直接表现“母亲”的心愿具体是什么。

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她的心愿是不同的。

C.小说结尾作者采用突转的方式展现了母亲的形象,让母亲此次行为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母亲的转变。

D.小说以日常的小事和人物间的小冲突为切人点,展现了“母亲”及麻利锋、社区人员这些平凡而又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

【小题3】小说直接以社区张主任给麻警官打电话的语言描写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4】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故事叙述方式,将情节简单的故事变得内容丰富。

请你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运用了一种怎样的故事叙述方式,并谈谈其效果。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遍野荆花厉周吉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

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

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

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

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

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

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

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

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

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

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

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

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

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

”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

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

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

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亮是县里派到崮崖村的书记,他的责任是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但是这个村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B.通过艰辛的实地考察,王亮找到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脱贫方案,但是最终方案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赞同,他觉得很难受。

C.王亮迫切地想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但他太急于求成了,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

D.小说紧扣农村扶贫的主题,既表现了村民们的善良、质朴,也表现了扶贫干部们的艰苦、执着和睿智,传达出美好的愿景。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王亮“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引出下文,叙写发现荆棵的价值、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B.“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既写出了王亮的责任意识,也写出了他的急功近利。

C.文中写王亮绞尽脑汁帮村民找到致富办法,村民却“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这样的安排一波三折,增加了情节波澜。

D.结尾采用留白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找到致富方法的农村生活富有诗意美,升华了小说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