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地震波速度

第三讲-地震波速度


近炮点平均速度: H hc V v t 远炮点:射线平均速度
2 d2 (H hc) O* S Vav tc tc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震测井
当地层倾角时, 炮点应布置在地层下 倾方向,以防止折射 波的干扰。 在地层上倾方向 放炮时,容易接收到 折射波。 在地层下倾方向 放炮时,不易接收到 折射波。
均方根速度的概念
– 将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看成双曲线时 求得的速度
其意义还可这样说明:
– 把各层的速度值的平“方”按时间取其加权平“均” 值,而后取平方“根”值。
vR
t v
i 1 n
n
2 i i
t
i 1
i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3)等效速度
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x t =t + 2 V
2 2 0
2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构造
水平单层
方程式
Vα=Vav=V1 Vα=V1/cosφ =Vφ
倾斜单层
水平多层
Vα=VR
倾斜平行多层
Vα=VR/cosφ
倾斜非平行多层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用叠带射线追踪 方法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平均速度的测定
孔隙中的充填物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地震波传播速度 :固体>液体(水或油) >气体 孔隙流体性质影响纵波的速度和反射系数,不影响横波。 纵横波速度比是研究孔隙流体性质的有利参数。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孔隙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当岩石完全充水饱和时,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纵波横波速度关系
Vp Vs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 ) (1 )(1 2 ) 2 (1 ) 2(1 ) 1 2
两式相除: Vp Vs
泊松比约为0.25,所以 Vp 1.73 Vs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构造历史和沉积年代的关系
一般来说,地层越深, 沉积年代越久,构造历史越 远,地震波速度越大。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构造历史和沉积年代的关系
一般来说,沉积年代 越久,地震波速度越大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2 2 x cos 2 2 t t0 V2 等效速度定义为:
V V cos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3)等效速度
等效速度的意义:
– 倾斜界面情况下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效果存在两 个问题,即反射点分散和动校正不准确。引入等 效速度后,用Vφ按水平界面动校正公式,对倾斜 界面的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动校正,可以取得很好 的叠加效果,没有剩余时差。但不应忘记,从地 质效果来说,反射点分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 个问题只能用偏移叠加才能妥善解决。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岩性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岩性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岩性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几乎各种岩石的波速都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用途:
– 时深转换
测定方法:
– 岩石物理测定 – 井中测量(地震测井、声波测井、vsp) – 时距曲线计算法 – 速度谱 – 速度剖面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震测井
野外观测方法:
– 用电缆将检波器放入深井中,在井口附近激发地 震波,记录能量从震源传播到检波器的时间,每 激发一次,就向上提升一次检波器。 – 检波器记录从井口到检波器深度处直达波的传播 时间t,检波器深度H可由电缆长度测得,可求得 该深度H以上各地层平均速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4)叠加速度
在一般情况下(包括水平均匀介质、倾斜界面均匀介质、覆 盖层为层状介质或连续介质等),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 曲线看做双曲线,用共同的式子表示:
式中Vα为叠加速度。 对于不同的介质结构, Vα有不同的具体意义:均匀介质 Vav、水平层状介质为VR、倾斜界面为Vφ
地震测井
资料的整理:
– 1 利用得到的t和Vav,先 把t换算成t0。把数据画 在的坐标系中,就得到 平均速度(随t0变化) 曲线。 – 2 把H~t0 /2对应数据点 标在坐标系中,得到沿 垂直向下方向传播的距 离与传播时间之间的关 系,叫做垂直时距曲线。 – 3 当速度分层明显时, 可以根据垂直时距曲线 求出各层的层速度Vn, 作出Vn -H曲线,反映层 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情况。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速度与频率无关(无频散) 温度每升高100度,速度减少5~6%。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频率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几种常用速度的概念
(1)平均速度与层速度 (2)均方根速度 (3)等效速度 (4)叠加速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与构造历史和沉积年代的关系
地震波速度与沉积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历史有关,不同的地 区有不同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地质年代越长、构造历史越远,地震波速度越 高;地质年代越短、构造历史越近,地震波速度 越低。 – 在强烈褶皱地区,经常观测到的地震波速度大; 而在隆起的构造顶部,速度降低。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岩性是影响地震波速度最明显的因素。 一种岩石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 速度分布范围互相重叠 – 利用速度识别砂岩、页岩
纵横波速度比能反映岩性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岩性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变质岩和火成岩速度>沉积岩; 沉积岩:石灰岩速度>页岩>砂岩 水油接近,空气最小
h
i 1 n
n
i
hi i 1 vi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2)均方根速度
n层水平层状介质时距曲线方程:
n hi vi p x 2 i 1 1 vi2 p 2 n hi t 2 2 2 i 1 v 1 v p i i sin n sin 1 sin 2 p v1 v2 vn
孔隙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岩石密度与速度的关系
式(1)表明,地震波速度 应随岩石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实际是增大,为什么呢?
因为杨氏模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杨氏模量的增加比密度 增加快。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孔隙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当考虑流体压力变化影响因素时,引入压差调节系数C, wyllie公式变为:
1 C 1 C V Vf Vr
Φ :孔隙度; V :波在岩石中的实际速度; Vf:波在孔隙流体中的速度; Vr:波在岩石基质中的速度; C:压差调节系数。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砂泥岩纵波速度-密度
砂泥岩横波速度-密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沉积岩中的波速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如对某些石灰岩、页岩来说,可用线性方程来描述:
V 6 11
式中V:Km/s,ρ:g/cm3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与岩石密度的关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声波测井
• 原理
– 声波发生器O发射的20KHz脉 冲波,以临界角:
c sin 1
Vn Vk
Vn是泥浆速度,Vk是地层速度, 入射到井壁上,产生一个沿 井壁方向前进的滑行波。该 波的一部分能量又经过泥浆, 以临界角折射到接收器M和N, 形成时差Δtk,时差的大小决 定于M和N之间的地层速度Vk。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孔隙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孔隙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速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密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孔隙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孔隙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关系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震测井
工作原理
– 激发点在地面的位置是O,但真正位置是井底O*;爆 炸井深hc;井源距d。 – 原理:
Vav
S t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震测井
近炮点距离:波沿AS传播 S H hc 远炮点距离:波沿O`S传播
2 S O* S d 2 (H hc)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地震波波速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完全充水饱和时,地震纵 波速度与岩石密度之间存在 着良好的定量关系,非线性 关系经验公式(加德纳公 式 ):
1 4
0.31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