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作用一、自主探究1.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意识的作用;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所学原理说明为什么人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列举生活实例,依据有关原理,说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能力:通过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的学习,明确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培养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2.填一填:(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和;意识活动具有和,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________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_______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______和_______作用。
(3)必须坚持一切从______出发,__________。
这并不是否定发挥____________。
它要求我们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________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________和________。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把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3.想一想:(1)意识作用表现在哪里?(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合作学习1、合作探究➢探究一: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末日之说”就如同一个幽灵与我们亦步亦趋,若即若离。
如果说“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19世纪对未来表示天真乐观的话,那么《火星人进攻地球》、《异形入侵》、《生化危机》等问世的大量科幻片就只能用悲观来形容了。
2004年的好莱坞大片《后天》则是“异形”中的“异形”,它告诫好高骛远的地球人:真正的末日威胁并非来自天外,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大自然长期永无止境的掠夺所付出的必然代价。
回答(1)—(2)题。
(1)对文学艺术作品中“末日之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确有其事B、科幻片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C、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D、世界末日是少数文人在那里无病呻吟(2)世界末日的预言反映了人类对自身活动的深刻反省,它启示人们( )A、人定胜天B、人在自然面前是脆弱的C、历史越向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越紧张D、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探究二:阅读漫画,回答第(3)-(4)题。
(3)漫画所反映的现象,从哲学上看( )A、体现了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的阻碍作用B、重视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C、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D、侵犯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4)解决上述现象,从哲学角度看,关键是要A、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及制度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三: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这一精巧的设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试说明理由。
2.释疑解难➢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不能等同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物质与意识谁产生谁而言。
二是就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而言。
三是就物质与意识谁反映谁而言。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涵根本不在上述三个层次之内。
两个文明建设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物质与意识本身。
物质文明是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是人类通过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物质成果。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体的一种精神成果,它体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崇高追求和向往。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于物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规律”(1)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
规律是客观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规律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规律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3)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的看法是错误的。
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变化的。
条件存在,规律就其作用;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了。
(4)认为人们在实践中应该以客观规律为指南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实践中要以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而不是以客观规律为行动指南。
(5)定律不等于规律就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来说,规律是客观的。
而定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主观的。
(6)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和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者有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外延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之中,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一个方面,而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都包含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中。
③侧重点不同。
人的主观能动性侧重于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强调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意识是积极主动的。
意识的反作用则强调的是意识通过指导实践,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者有联系:①三者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②三者都与实践相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人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虽然只限于“想”,但它是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
意识的反作用则一定要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又不能等同于人的实践活动。
3.巧建结构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1、右边漫画《找工作》是在批评某大学毕业生 ①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②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握 思 维 的 奥 妙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起源:物质的产物生理基础:人脑特有的机能 内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人能够能动的____世界人能够能动的____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地位要求③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④不从实际出发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句话表明A、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这种认识又总在扩展、加深B、有的事物人们能够认识,有的事物人们不能认识C、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靠先天的聪明D、有的人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有些人永远不能3、从哲学上看,漫画反映了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C、主观符合客观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4、“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B、量力而行是成功的基本要求C、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D、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5、某乡农民按乡政府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特种蔬菜日本白萝卜,虽大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收益不佳。
乡政府除不收种子款外,还按每亩100元向农民作了补偿,乡政府为此补贴了近7万元。
这件事告诉我们①乡政府愿望虽好,但引导不当,犯了主观主义错误②改变种植结构也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④乡政府不应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右边漫画《申报“吉尼斯”:世界最大牙签》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发展的B、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尊重客观规律7、曾被韩国人奉为“克隆之父”、“民族英雄”的黄禹锡,由于对科学数字造假,而使自己身败名裂。
这在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B、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C、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D、要坚持意识能动作用,重视精神力量8、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冥王星被开除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行列。
这说明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9、党的十六届五中会全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A、要重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B、要把握发展的实际,做到从实际出发C、认识在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D、事物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0、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二)双项选择题:11、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信则有,不信则无D、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12、对于追求和探索真理,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
”这表明A、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B、追求终极的真理是人生乐事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三)辨析:13.材料:比尔·盖茨在1996年写了一本名为《未来之路》The Rood Ahead的书,预言了未来几年的科技带给人类的奇迹影响,包括:音乐不仅能够保存在CD和磁带介质,也能够以数字格式传播;互联网驱使人类劳动力的转移;改变消费者购物方式的网上购物迅速兴起,等等,这些预言都已经被今天的现实生活验证了。
辨题:“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四)探究题14.为了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准确衡量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为制定政府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