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当好一名新时期的校长

怎样当好一名新时期的校长

怎样当好一名新时期的校长
铜仁市第十小学/张金华
摘自:《中国现代教育网》
要办好一所学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好的校长显得至关重要,陶行知先生把校长比作为“学校的灵魂”,有哲人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要领导和管理好一所学校,除了要精通教学业务,熟悉教育规律,除了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以身作则外,还必须长于管理。

特别是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时代对学校管理者提出越来越高、越来越新的要求,新长如何确定新的办学意识和治校理念,是顺利完成自己职责的关键。

校长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全局的成败。

那么,新时期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包括以个几个方面:
一、校长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校长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作用,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左右着学校工作的思路和方向,一举一行对全体师生有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教风和学风,影响到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上用加法,坚持勇挑重担;待遇上用减法,坚持廉洁作风;方法中用乘法,调动大家积极性;荣誉上用除法,把功劳归大家。

思想上以情导人,工作上以情感人,生活上以情动人,做到送温暖献真情。

尤其对学校更要多关爱、多体贴,对教师的管理要做到: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和谐统一,收到“和谐共振”的管理效果。

很难想象:一个思想素质不高的校长能带出一支献身教育、德才兼备的教职工队伍,能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因此,作为一校之长,要时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邓小平理论,始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

校长的思想觉悟高了,他才会牢固树立爱校、建校的思想,对于年轻的校长,挤出时间进行政治政策学习,我认为特别重要。

二、校长要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
当今改革飞跃发展的形势,对教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校长必须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敢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吃苦、勇于开拓、不断进取,要有超前的办学理念,这样学校才能发展。

校长要永远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工作才能不断创新,我们都知道,教育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优秀的校长要立志办一流的学校,育一流的人才,出一流效益,办人民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论,研究学校管理的新问题,探讨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新方法,总结科学治校的新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校长在日常工作中乐于学习、勇于分析、勤于总结、善于思考,只有这样,管理才能抓到实处,创新才能高屋建瓴,才能站得高、看得准、行得远。

作为新时期的校长,要加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在一切教育行为上,人人都要切实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生动发展的育人观。

也就是“两对三让”思想,即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对学生的终身着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挺起胸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

校长的办学理念超前了,学校的发展才会创新。

三、校长要懂得管理艺术
校长的地位决定了校长必须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校长处事要有战略头脑,深思熟虑,校长在决策时要有科学远见,统观全局,协调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事事讲原则,讲风格,体现校长的领导风范。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认识学校教育过程中某些现象,探索其发展规律,才能全面客观地、敏锐地把握各种信息,掌握准确可靠的细节材料,对学校的决策要体现人性化。

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注意处理好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校长与教师、学生之间关系,要调动全体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决策中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使决策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民主性,避免在决策中犯主观片面的错误。

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要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

在学校管理中,作为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反对“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更要避免“不把人当人看”的做法,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激励与约束、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训、求同与存异等方面的关系。

教师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校长首先要引领教师打造工作温馨的环境,营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欣赏、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才会团结一心搞好学校全面工作,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释放内在潜能。

其次,校长在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三领导”,即: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工作领导。

用师德师风来抓教师的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少先队、工会、教导处的作用,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统一的步调,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四、校长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时期的校长不仅仅在管理上要做行家,在教学上,校长首先应是教学能手,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除了掌握扎实文化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外,还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以及信息技术,要学习先进学校成功的经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要不断“充电”,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了解教育管理信息,掌握教改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去。

作为校长,更应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各方面的工作,深入教学课堂第一线,掌握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坚持和师生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参与指导开展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教学竞争气氛,让教师在实践中和竞争中增长才干。

一个懂教学的校长,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教学,管理中才能体现自己的办学思路和办学个性,也只有这样,学校教师发展才会有特点,学生成长才会有特长,真正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家园,学习的乐园,让全体师生体会成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五、校长要具有提高教学质量意识
对于学校来说,建立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学校每一个教育环节的高质量至关重要。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要想方设法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

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年级组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

同时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必须强调,学校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力量要通力合作,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以及学校各种行政系统要相互联系,积极开展优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作,努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统一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使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日益显示出重要性。

走“科研兴校”、“科研立校”之路,已成为新时代学校管理者
的共识。

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除了要精通一两门主科教学外,对其他学科也应有所把握,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要经常性走进课堂,了解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要善于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

努力从“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

勇于承担研究课题,运用现代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现象,总结教学得失,将点滴经验积累起来,进行理性思考,辨证分析,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六、校长要具备多方协调的能力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工作中和其他部门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随着学校“一费制”的实施,学校的经费的困窘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之一,作为学校管理者,对外,要协调好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要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资助和帮扶,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在社会上也应树立起教育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家长的好评。

在学校内部、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工作协调,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工作协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工作协调等,都要求学校管理者具有高超的协调艺术,这些都要求学校管理者宏观把握,微观协调,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健康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总之,新时期的校长应该是一位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校长,他不仅仅是管理者、思想者、研究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创新者。

一个好的学校带头人,不仅要以学校教育为己任,爱校、敬业、与时俱进、因才用人,培养自己和团队的协作精神,更要具有“呕心沥血,精诚育人的园丁精神;不靠不等,自尊自强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创业兴校的实干精神;勤政廉洁、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同时,还应具有交际、公关等方面的素养。

学校管理者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学校管理才会上水平,办学效益才会上台阶,人民才会满意,社会才会认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