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鉴定官能团 推测结构
UV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 具n-π*跃迁有机化合物 具π-π*跃迁有机化合物 简单、特征性不强
定量 推测有机化合物共轭骨架
一、分子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 (一)振动能级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E振=(V+1/2)h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 V :振动量子数。取值为0, 1,2,3…。;h:普朗克常量(6.626×10-34J•S)
10
5
波数(cm-1)
206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80
1190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二)基频峰与泛频峰 1、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 基 态 跃 迁 至 第 一 振 动 激 发 态 产 生 的 吸 收 峰 。 即 V=0
C asH 3 ~296c0m1 C aC C sssHH H 232~~~222988275ccc500m m m 111
C C aH s2 H 3~ ~114456 c0m 251c0m 1
C C s H H 32~~17327c0cm 5m 11
三、吸收峰的位置
(一)基本振动频率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近似看成是简谐振动,其振动的 频率符合Hooke定律。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 个小球的弹簧的振动。
235c0m1
666cm1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和吸收峰强度
(一)红外吸收光谱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能量与物质发生振动跃迁所需能量相等; 2、分子振动过程中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变化,辐射不能引起红外吸 收,称非红外活性分子。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变化,辐射能引起红外吸收 ,称红外活性分子。如水分子。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一、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 二、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和吸收峰强度
三、吸收峰的位置
四、特征峰和相关峰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 选择性吸收特性来分析分子中有关基团结构的定性 、定量信息的分析方法。 应用对象:主要是能吸收IR的有机化合物和某些无 机化合物 本章重点:(1)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和术语 (2)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h h K 2 u
(波数 ,cm1)1c 21c K u 1302uK'
K化学键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u’为双原子分子的折合原子质量 u’ =A1A2/(A1+A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 原子质量和键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 注:振动自由度反映吸收峰数量;并非每个振动 都产生基频峰;吸收峰数常少于振动自由度数 (为什么?)
例 CO2分子(对称分子)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 之一:发生了简并——即振动频率相同的峰发生重叠
235c0m1
666cm1
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之二:有一种振动偶极矩变 化为零,即没有红外活性
→ 1产生的峰 V1 L
➢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易识别
2、泛频峰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
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时所产生的吸收峰(即
V=0→V=2、3产生的峰) 即L V
泛 倍频峰 二倍频峰(V=0→V=2) V2 L2
频
三倍频峰(V=0→V=3) V3 L3
例如:甲基的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甲基:
对称 υs(CH3) 2870 ㎝-1
变形振动 甲基
对称δs(CH3)1380㎝-1
不对称 υas(CH3) 2960㎝-1
不对称δas(CH3)1460㎝-1
3、振动自由度(F):指分子独立振动的数目,或 基本的振动数目。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具三个自由度。 非线性分子F=3N-6;线性分子F=3N-5 其中N是组成 分子的原子总个数
峰 合频峰 L12
差频峰(即V=1→V=2,3产生的峰)L 12
(二)红外吸收峰强度
问题:C=O 强;C=C 弱;为什么? 吸收峰强度跃迁几率偶极矩变化。瞬间偶基距变化大, 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
峰越强。吸收峰强度 偶极矩的平方
偶极矩变化取决于结构对称性; 对称性差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度大 符号:s(强);m(中);w(弱) 红外吸收峰强度比紫外吸收峰小2~3个数量级;
分子振动能 E振 级 差 Vh
光子照射能 EL量 hL
产生红外光谱前提 E振 EL 即L V
(二)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沿键轴伸与缩的振动。 即键 长有变化而键角无变化。如亚甲基:
s: 2 853
a: s 29 26
2、弯曲振动(变形振动):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 振动,键长不变。如亚甲基
例题: 由C=C键的K=10 , 计算波数值。
(c 1 m ) 11 K 13K 0 1 231 00 2 16 c m 8 1
2cu
u '
1/2 2
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82 cm-1
键类型
—CC — > —C =C — > —C — C —
键力常数K(N/cm)15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x 射射 线线
紫红 外外 光光
微
无
波
线
电
波
中红外
近红外区:0.76μm-2.5μm;中红外区:2.5μm-25μm;远红 外区:25μm-1000μm;1μm=103nm
当红外光照射到样品时,其辐射能量不能引起分子中电子能 级的跃迁,而只能引起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由分子中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红外吸 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辐射→分子振转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2.5μm 25μm
红外光谱图(IR):纵坐标为吸收强度(T),横坐标为波长λ 或波数(1/λ)。波数(cm-1)=104/波长(μm)。 IR谱图可用峰数,峰位,峰形,峰强来描述。如下图1-辛烯
红外吸收与紫外吸收区别
IR 起源: 分子振动能级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适用: 所有红外吸收的有机化合物
特征性: 特征性强 用途: 鉴定化合物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