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基本概念和气相色谱
2.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2)校正因子 仪器对各个组分的灵敏度不一样,计算试样中某组分含 量时,应将色谱图上测得的峰值校正后进行定量。 试样中各组分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即:
m i = fi ·Ai 绝对校正因子f i :单位峰面积对应的组分量; f i =m i / Ai 得到组分绝对校正因子掌握精确的进样量,严格控制色谱操作条件, 使用不方便; 相对校正因子f ’i :即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 之比。
a.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b. 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M载气↑,B值↓
气相色谱,减小纵向扩散,应采用较高流速,较低柱温,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作为载气
3.传质阻力项— C·u 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两相的阻力。 C= Cm+Cs
气相色谱:C= Cm+Cs=
4.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1)色谱图(Chromatogram):流经色谱柱的被 分离组分流入检测器后,得到的响应信号对时间t的曲线图。
4.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2)色谱峰、基线、噪音、峰高h、标准偏差σ、 峰底宽Y、半峰宽Y1/2、峰面积(定量依据)
4.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3)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保留时间、保留体积)
(2)速率理论方程 2. 分子扩散项—B/u(由于浓差梯度形成的纵向扩散
色谱峰展宽 )
B = 2γDg
γ :弯曲因子,填充色谱柱, γ <1;毛细管柱,γ = 1;毛细管柱的B
值比填充柱大得多。 Dg :组分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cm2·s-1),气相中的பைடு நூலகம்散系数大 约是在液相中的105 倍(分子扩散项主要针对气相色谱)。
4.柱效能与流速的关系
液相色谱:流速越大,H越大;因H主要由传质阻力项C·u决定 气相色谱:载气流速高时流速↑ , 柱效↓,右图曲线的右边。因传质 阻力项此时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 载气流速低时流速↑ ,柱效↑ , 右图曲线的左边。因分子扩散项此 时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H - u曲线与最佳流速: 气相色谱,由于流速对这两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响就 存在着一个最佳流速值,以塔板高度H对应载气流速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 流速即为最佳流速。
3.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1)按两相状态分类 a.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b.液相色谱(LC):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2)按操作形式分类 a.柱色谱(CC)。固定相装在柱管内,分为填充柱色谱 和毛细管柱色谱。 b.纸色谱(PC)。固定相为滤纸。 c.薄层色谱(TLC)。 固定相压成或涂成薄膜。
+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df:固定相的液膜厚度 Dg: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Ds: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扩散系数 固定相颗粒小dp↓,固定相液膜厚度小df↓,组分在固定 相和气相中的扩散系数Ds ↑ Dg ↑, C↓,H↓,柱效n↑
范第姆特方程是指导选择分离操作条件的依据
3.传质阻力项— C·u 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两相的阻力。 C= Cm+Cs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 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 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 变化。 双柱法:将试样分别利用极性不同的两根柱子或多根柱子进行分离。
B.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γ2,1:相对保留值γ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 有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 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
6.色谱分析基本理论的小结 色谱分析的两个基本理论及其影响H的因素.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哪些重要信息: (1)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 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2)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 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 据.
第三部分:色谱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1. 色谱定性方法 A.与标样对照的方法
5.色谱分离效能的衡量
分离度R(衡量色谱分离条件优劣的参数)
R 保留值之差(峰顶间距) t R 2 t R1 2(t R 2 t R1 ) Y1 Y2 峰宽平均值 Y1 Y2 2
R =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 R =1.0:分离程度98%; R =1.5:分离程度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分析测试中心 高波 bogao@
气相色谱 分离分析法 液相色谱 质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 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
主要内容:
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精密度S = Sqrt[(∑(xi-x)2) /(n-1)] 准确度 选择性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越宽,浓度适应性越强 灵敏度:标准曲线斜率 检出限: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
3.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3)按分离原理分类 a.吸附色谱:利用固体吸附剂(固定相)表面对各组 分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气固色谱、液固色谱) b.分配色谱:利用固定液对各组分溶解能力(分配系 数)不同进行分离。(气液色谱、液液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对各组 分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 d.凝胶色谱:也叫尺寸排阻色谱,利用凝胶(固定相 )对分子大小不同组分产生阻滞作用不同进行分离。
第一部分:色谱分析法及基本概念
1.什么是色谱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 在1906年发现色谱分 离现象: 石油醚 (流动相):
携带试样混合物流 过此固定相的流体 (气体或液体)
碳酸钙 (固定相): 固定不动的相
色带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方法。
2. 色谱分析法的历史 30年代 利用茨维特创立的色谱法,产生液固吸附色谱 40年代 液—液分配色谱法 、TLC、纸色谱 50年代 GC出现使色谱具备分离和在线分析功能 60年代 推出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70年代 HPLC出现使色谱分析范围进一步扩大 80年代 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毛细管电泳法(CE) 90年代 崛起的电色谱法(EC),兼有毛细管电泳法与 微填充 柱色谱法的优点 21世纪 色谱科学已在生命科学等的前沿学科发挥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
分离分析法导论
分离分析法概述 定义:通常将先分离后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称为 分离分析法 原理:利用试样中共存组分间的吸附、分配、交 换、迁移速率及性能上的差异,先将它们分离, 再通过检测器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离测定。 主要有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 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高效毛细管电泳及 色谱-质谱联用法和色谱-光谱、波谱联用法等。
液相色谱: C= Cm+Cs=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df:固定相的液膜厚度 Dm:组分在洗脱液中的扩散系数; Ds:组分在固定相中的 扩散系数;δ,σ为常数 。 固定相颗粒小dp↓,固定相液膜厚度小df↓,组分在固定 相和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s ↑ Dm ↑, C↓,H↓,柱效n↑
范第姆特方程是指导选择分离操作条件的依据
表示被测组分从进样到色谱柱后出现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或所需载 气的体积)。体现了各待测组分在色谱柱上的滞留情况。 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死体积(VM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流动 相体积。VM=F0·tM(F0为柱后出口处流动相的体积流速,单位mL/min)
第二部分: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色谱分析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分离问题。 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1.塔板理论----热力学理论----平衡理论 (1)什么是塔板理论?(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为分馏过程) 理论塔板高度H(色谱柱中某一段长度) 理论塔板数n=L/H(L为色谱柱总长) 理论塔板高度H越小,理论塔板数n越大,组分在柱中分配次 数越多,分离越好;理论塔板高度H与柱长无关。 n与色谱峰宽度Y,Y1/2的关系为: 理论塔板数n越大,谱峰越窄,柱效越高。
4.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3)分配平衡(分配系数、分配比k’) 描述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B.分配比 k’=ns/nm=CS·VS/Cm·Vm=K·VS/Vm C. 分配比与保留值关系
k’= tR’/tM tR’=tR-tM tR=tM(1+k’)
k’越大,tR越大,组分在柱内 滞留时间越长。
t ’ R= t R – t M V’ R= t’ R F0
4.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相对保留值(γi,s ,仅与柱温、固定相性质有关)
表示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γi,s=t’R,i/t’R,s=V’R,i/V’R,s
4.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3)分配平衡(分配系数K、分配比k’) 描述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A. 分配系数 K=CS/Cm K小,先流出色谱柱,K大, 后流出色谱柱
保留指数计算方法
' ' ' tR t t ( Z 1) R( X ) R( Z )
I X 100(
' ' lg t R lg t (X ) R( Z ) ' lg t R ( Z 1) ' lg t R (Z )
Z)
1. 色谱定性方法 D.利用与其它分析仪联用定性
小型化的台式色质谱联用仪(GC-MS;LC-MS) 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
5. 色谱法原理 (1)色谱分离过程
指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过程
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作用力的微小差异 微小差异积累→较大差异→作用力小的组分先流出;作 用力大的组分后流出。 (2)色谱分离原理
色谱分离是基于各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平衡的差异
6.色谱分析法及基本概念小结 (1)色谱是一种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物质性质 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作用不同,使不 同物质得以分离的技术。 (2)色谱分离原理是基于各组分在两相之间分 配平衡的差异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哪些重要信息: (1)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 品中所含组份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 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 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