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法》总结

《国际贸易法》总结

第19 次课 2 学时一、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通过学习掌握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和渊源,了解国际贸易统一法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名词:国际贸易法第二章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通过学习了解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掌握国际货物买卖主要的国际公约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有关内容(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包括对术语的分类、各组术语的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1.C组和F组术语内容2.国际贸易惯例对货物所有权转移和风险转移的有关规定第四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掌握关于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有关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名词:国际买卖合同、发价、接受、发价的撤回、发价的撤销重点掌握: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合同成立的规定。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对违反合同的补救方法的规定。

3.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和买方的主要义务。

4.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货物所有权转移和风险转移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掌握提单的作用和种类,掌握提单转让的条件及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的权利义务,掌握租船合同有关内容,掌握华沙公约规定的空运人的责任与豁免,了解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法中有关国际公约,了解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的有关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名词国际海上运输合同、提单、清洁提单、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光船租船合同重点掌握1.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的权利义务2.解各种租船合同的含义。

3.解各种提单的含义即法律后果。

第六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掌握海上保险合同的主要特点及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承保的范围,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及保险损失赔偿的有关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名词:海上保险合同、可保利益、实际全损、推定全损、共同海损、单独海损、特别附加险、保险的代位与委付重点掌握:1.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承保的范围。

2.理解共同海损及单独海损的含义及共同海损的成立应当具备的条件。

3.保险的代位与委付。

第七章国际贸易支付了解国际贸易支付的工具,掌握票据的性质、特点和种类,着重掌握汇票的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支付方式,了解联合国统一国际汇票、本票法,理解并掌握银行信用证等的有关内容。

重点名词:票据、汇票、托收、光票托收、跟单托收、信用证、可撤销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重点掌握1.信用证的“严格符2《国际贸易法》总结合原则”。

第八章国际贸易争议的解决掌握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的有关内容,掌握我国简易仲裁程序的特点。

了解外国及国际性的仲裁机构和仲裁规则,掌握国际商会仲裁院的主要任务,掌握仲裁协议的概念和作用,掌握1958年的《纽约公约》对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做了哪些规定及我国加入该公约作出什么保留。

重点名词:仲裁协议其中的3、4、5、6、7、8、章是要求学会进行案例分析的。

第九章政府管理贸易的法律与制度概述1. 政府管理贸易的法律与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增加出口,限制进口而采取的鼓励与限制措施;或为政治目的,对进出口采取禁止或限制的措施。

2. 政府管理贸易的制度主要包括:关税制度、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外汇管理制度、商品检验制度、原产地规则以及有关保护竞争、限制垄断及不公平贸易做法的法律制度等。

3. 自由贸易是指在没有进口关税、出口补贴、国内生产补贴、贸易配额或进口许可证等因素限制下进行的贸易或商业活动。

4. 自由贸易主义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引入到人类社会,以极端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在实际运作中,反映出的是一种霸道的、强权者的价值取向。

5. 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保护措施激增且形式呈多样化。

(2)保护措施的暂时性。

(3)保护对象扩大。

(4)保护措施的公开性、有害性。

由其歧视性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不仅毒化了国际贸易秩序,而且恶化了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

6. 管理贸易是一种新贸易保护主义。

第十章对外贸易管理的国内法制度1.关税的作用关税可以增加本国财政收入,还是保护本国民族工业以及调节和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2.滑准税滑准税是一种关税税率随进口商品价格由高到低而由低至高设置计征关税的方法,可以使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进口商品的价格越低,其进口关税税率越第 3 页共15 页高。

3.滑准税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可保持滑准税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08年关税调整方案,在进口关税调整方面,对棉花继续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5%至40%滑准税,对滑准税率低于5%的进口棉花按0.57元/公斤从量税计征。

4.非关税措施的特点:(1)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和命令实施,不受法律程序约束,手续灵活简便,行动迅速,针对性强。

(2)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欺骗性和歧视性。

它的采取往往以履行正常的海关手续和要求等为借口,间接地达到保护的目的。

(3)不易受汇率变化的影响。

(4)各国对非关税壁垒没有十分有效的国际监督和控制措施。

5. 进口配额措施2008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数量为89.4万吨,其中发放到国营贸易企业的配额比例为33%。

6. 进出口商品检验措施2008年获准出口免检的企业118家。

第十一章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法律制度一、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法律制度的含义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是指我国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管理的法律制度。

它主要体现在我国制定的国内法以及签订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当中。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法律制度1.国内制度对外贸易经营者管理制度、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包括进出口许可证制度、进出口配额制度、进出口关税制度、进出口商品的外汇管理制度、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制度、原产地规则制度、政府超过制度等),技术进出口管理制度,国际服务贸易管理制度、贸易救济制度(包括反倾销制度、反补贴制度、保障措施制度)等。

2.贸易协定为了减少或消除某些贸易障碍,促进和发展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签订双边条约或多边协定。

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4《国际贸易法》总结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

三、《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2.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3.国家鼓励发展对外贸易原则4.平等互利原则5.互惠对等的原则6.对等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原则四、外国对华特别保障措施(包括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承诺,WTO 成员可以在中国加入后12年内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

此外,《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还规定了外国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承诺,对于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贸易,在2008年12月31日前,如一WTO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WTO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

如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继续对磋商涉及的一个或多个类别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

第十二章美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一、惩罚性进口限制此类限制意在报复和压制出口国政府,求得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向美国让步,或停止损害美国利益的活动。

具有代表性的是《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美国法典》第19卷,第2411节)授权美国总统就外国限制美国产品进口所采取的不公平、不合理、歧视性政策法律和做法采取报复行动,征收惩罚性关税等等。

301条款的立法目的是以制裁相威胁,迫使外国政府与美国实行谈判,承诺对美国开放市场。

《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扩充了第301条款的内容,形成普通301条款、特殊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

此外,美国总统和国会还根据对外关系的变化以及外交政策的需要,针对特定国家第 5 页共15 页发布贸易禁令。

二、美国贸易法的主要特点1.美国对外贸易法有很强的政治倾向2.美国对外贸易法的霸权性3.美国对外贸易法具有攻击性4.在美国对外贸易法中,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法已成为阻止不公平进口的主要武器,也是对外贸易法中的实质部分。

5.美国对外贸易法的重要发展是加强了管制外国生产、销售以及向美国出口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产品的不公平做法。

三、国会在对外贸易方面的主管地位美国对外贸易管理是由国会、总统、独立的行政机构共同决定对外贸易政策、法律、国际协议的制定和实施,其中国会发挥核心的主管的作用。

第十三章反倾销法、反补贴法与保障措施制度第一节反倾销法一、关贸总协定反倾销法的主要原则采取反倾销措施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的条件:(1)必须证明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即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2)必须证明这种倾销对进口国的相关工业造成实质损害或有造成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实质阻碍了该国某一相关工业的建立;(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一)倾销的确定1.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1)国内销售价格(2)向第三国出口价格(3)结构价格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和利润。

2.出口价格的确定遵循原则:(1)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价格;6《国际贸易法》总结(2)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结构出口价格;(3)出口商若不配合调查则主管机构将依据现有的资料一般也就是申诉人提供的价格确定出口价格。

(二)工业损害的确定1.对工业的确定2.判断工业损害的要素3.工业损害的分类(三)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1.被指控产品的进口数量在进口国工业遭受实质损害时是否大量增加;2.倾销的进口产品是否压低了进口国相似产品的价格;3.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国内生产者的冲击。

第二节反补贴法一、补贴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公共机构向当地生产商或出口商提供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采取反补贴措施对于补贴产品进口,进口国可以采取的反补贴措施是征收反补贴税,它是进口国向补贴产品的进口商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是抵消出口国对该产品补贴所起到的激励作用。

反补贴税应在查明事实以及必要的损害情况的基础上征收,所征收的税额应与每一单位进口产品所受到的补贴额相当,不能超过已查明的补贴数额。

反补贴税必须依法定程序征收,不论采取何种补救,都要经过立案、调查、通知、协商、裁决、采取反补贴措施几个阶段,即依据协议第7条、第9条和第五部分的程序。

协议允许采取双执制的救济办法,一是直接通过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决,由其授权采取的反补贴措施;二是直接适用国内法程序采取相应措施;也可以同时采取前述两种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