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使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盆腔超声检查
(4)妇科检查
(5)阴道分泌物检查
(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选方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减。
2.根据情况辨证选择中成药。
3.根据情况辨证选用其他疗法: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艾灸疗法等。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或消失。
2.生命体征平稳。
3.盆腔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72 小时后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者,退出本路径。
4.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路径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组成成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变异原因,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