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
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
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一、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一)、藻类藻类在海洋生物资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它能够自力更生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海洋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
同时,它在光合作用中还释放大量的氧气,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为海洋动物甚至陆上生物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气。
到这里,还不能不提到一点的是,它是在最初地球大气转变为现代大气中的“功臣”,有了它们,才有了现代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所以,海洋植物是维持整个海洋生命的基础,是坚固的“金字塔基”。
它们主要包括在水中随波逐流的浮游藻类和海底生长的大型藻类。
前者如硅藻、绿藻等,它们个体微小,而形状各异,如圆形、方形、三角形、针形等。
若仅从外表看上去,你绝想不到它们竟然是活生生的植物。
大型藻类有人们熟悉的紫菜、海带等。
它们在海底构成“海底农场”,有森林,又有草原。
有一种巨藻,堪称世界植物之最,从几十米,至上百米,最高可达500米高,重达180多公斤,生长速度之快,一年可长50余米,而且它的年龄可长达12年之久。
海藻在工业、农业、食品及药用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除食用外,可从中提取褐藻胶、琼脂、甘露醇、碘等,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能源。
(二)、动物海洋生物中最重要、最活泼的当属动物资源,其中有1.5-4万种鱼类,对虾等壳类2万多种,贝壳等软体动物8万多种,还有鲸、海参、海豹、海象、海鸟等,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海洋世界,也构成了经济效益很好的海洋水产业,其中鱼类是水产品的主体,也最重要。
目前,全世界从海洋中捕捞的6000万吨水产品中,90%是鱼类,其余为鲸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
鱼类种类较多,可供食用的就有1500多种。
鱼类可谓全身是宝,营养经济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味道鲜美。
据说,吃鱼可使人大脑聪明,还有的具有医疗价值和作为精细化工业的贵重原料。
在水产上,鱼、虾、蟹总是相提并论的,它们不仅是席上珍馐,而且可从它们的甲壳中提取许多有用的东西——甲壳质,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其中生长在南极的一种磷虾被誉为“21世纪的流行食品”因为它有着极为惊人的资源量和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南极是鲸类吞食的对象,小小磷虾喂巨鲸,这也是一种奇闻吧。
贝类种类繁多,遍布于各个海区,又比较容易找到,所以在过去,人们早已开始捕获它们,其中比较有经济价值的是鲍鱼、贻贝、扇贝、蛏子、牡蛎、乌贼、章鱼、鱿鱼等。
它们都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人们喜爱的食品。
而且,有的贝壳可以从中取药,有的也有观赏价值,是贝雕的优良材料。
我国特产的美术工艺品之一,大珠母贝座雕,其美丽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在贝类中,还有一点值得惊奇的是那就是珍珠,我国是珍珠发祥地,尤其是南海珍珠在世界上最负盛名,它主要是由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的珠母贝和珍珠贝生成的,那一粒粒晶莹皎洁的珍珠,是海洋引以为豪的结晶。
(三)、微生物在海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海洋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雪菌、酵母菌、病毒等,它们数量极大,分布不均。
假设海洋中没有微生物存在,那么海洋中一切物质就不能循环,但它们的活动,也使渔业生产受到一定的损失。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海洋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治疗疾病有奇效。
海上采油及各种石油泄漏,往往会污染海洋。
科学家们现正研究利用能够分解石油的细菌来净化石油污染,因为这种方法不会像化学方法那样本身又造成污染,但目前这种方法还只能在海岸附近进行。
海岸边石油自然分解后,其剩余物以煤焦油形态粘附于沙滩或岩石上,很难去除,用细菌分解可解决这一问题。
科学家们目前正研究在泥浆中培养能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然后将它散布在受污染的海洋上,由于泥浆是可分解物质,所以不会污染海洋。
同时也在研究把多种微生物组合在一起,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还要用基因重组方法,使一种细菌具有分解多种物质的功能。
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有生命的,能自行增殖,并不断更新的资源,但从另一方面说,它因为是通过活的动植物体来繁殖,使资源得以更新和补充,具有一定的自发调节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但是一旦其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就意味着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
(一)、威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过度捕捞浩瀚的海洋为生物生长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
人类自古就开始的渔猎生活,到今天已经被大规模的工业化渔业生产取代了。
人类在向海洋进军的过程中对海洋的索取越来越多。
当人类的索取超过了海洋能够负载的限度时,海洋的渔业资源就开始逐渐萎缩,最终走向灭绝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渔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渔区产生了过量捕鱼的现象。
我国海域缺乏大洋性资源,很少有产量百万吨以上的大种群鱼类,只有地方性的带鱼、鯷鱼和外海洄游性的鲐鯵鱼等尚有年产几十万吨的资源量,这是自然条件所限,原因是我国海域没有处在冷暖洋流交汇地方的生物活跃区,生物资源的储量形不成大气候。
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不仅对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和保护,反而严重捕捞过度,加之盲目填海、工厂排污,环境破坏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已面临灭顶之灾。
胶州湾著名的沧口泥沙滩生物多样性很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有100多种底栖动物,而到八十年代以后环境被破坏,多数物种难以生存,仅剩下四五个种类了,经济种产量也急剧下降,主要是填海和污染使众多贝类失去了生存繁衍的家园。
原来在海滩上能钓到大量的蝼蛄虾,现在却成了罕见的物种。
近20年来,随着捕捞船只和马力数不断增大,使中国沿岸和近海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影响。
特别是被称为中国海洋四大渔类的大黄色、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受威胁最大,它们的产量大幅度下降。
2、污染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共发生较大突发性海洋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7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12起。
2019年共发生较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20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其中特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4起,重大渔业污染损害事故11起。
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
为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
造成污染的原因:(1)、船舶造成的污染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
(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我国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发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
(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
(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
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
油污使经济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产生油臭味,成年鱼类、贝类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体内蓄积了某些有害物质,当进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危害人类健康。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
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比前述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
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
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
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侯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污染使海水富营养化,诱发赤潮的发生。
中国沿海80年代曾发生赤潮221次,记录的赤潮生物达127种。
赤潮发生时,鱼、虾、贝类大量死亡。
严重污染的地段,如某些排污口的潮间带,有时甚至导致物种绝迹。
3、生境破坏填海造地、海岸河口筑堤、航道疏浚、海滩挖沙、采矿和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等都严重地改变了局部海域的自然环境,使海洋生物承受巨大的环境压力。
40多年来中国沿海围海造地、开垦滩涂总面积超过66万hm2,使原有野生物种丧失了大面积生境。
4、外来物种的引入(包括人为引种和船只携带)外来物种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境,排挤本地物种。
如引进多种藤壶、海鞘、多毛类、沙饰贝(Mytilopsis sallei)以及部分海岸的大米草等都不同程度地排斥本地物种。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几十年来,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大量的调查、科研成果,挽救了大批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