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

5、痰热:内扰心神(饮食、思虑伤脾)
三、 临床表现
1、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身疲 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2、心胆气虚
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 苔薄,脉弦细。
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 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 红苔少,脉细数。 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 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 黄,脉弦数。 睡眠不安,心烦懊憹,胸闷脘痞,口苦痰多 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失眠症
睡眠的作用
消除疲劳 积蓄能量 平衡情志 提高脑力 增强免疫 防病祛病
促进发育 提高智力
延缓衰老 养颜美容
免疫力下降 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老年 性痴呆 记忆力减退 白天精神不振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早衰,缩短寿命 影响生长发育 意外事故的发生
失眠
一、概述 1、定义:失眠又称 “不寐” 、“不 得眠” 、“不得卧”、“目不眠”。指 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或入睡困难、 睡眠不深, 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 的一种病证。 2、 常见于西医学的 “神经衰弱” 、 “神经官能症” 、 “贫血” 等疾病 中。
3、阴虚火旺
4、肝郁化火
5、痰热内扰
四、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法
治则 - 宁心安神、清心除烦。
心脾两虚者 心胆气虚者 阴虚火旺者 肝法. 以手少阴心经 / 足太阴脾经为主 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 以手少阴心经 / 足少阳胆经为主 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以足少阴肾经 / 手少阴心经为主
谢谢指导
平肝降火 解郁安神。只针不灸,泻法. 以 足厥阴肝经 / 手少阴心经为主
健脾清热化痰。只针不灸,泻法. 以足阳明胃经 / 手少阴心经为主
痰热内扰者
针刺选穴——主穴
处方:神门
内关
百会
安眠
方义:失眠主因心神不宁,故需养心安神
【神门】心经原穴 ,宁心安神 【内关】心包经络穴,宁心安神 【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入络于脑,清头目 宁神智。 【安眠】治失眠之经验穴
《针灸大全》: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取神门、内关、 百会
处方加减
心脾两虚: 心胆气虚:
• 脾俞、三阴交 - 健脾益气养血 心俞 - 养心安神定悸
多梦者加魄户 / 健忘者灸志室、百会
• 心俞、胆俞、丘墟 - 补心益胆镇惊
阴虚火旺: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 太溪、太冲、涌泉 - 滋肾阴降心火 宁心安神 • 行间、太冲 - 平肝降火、解郁安神 风池、足窍阴 - 疏调肝胆 • 中脘、丰隆、内庭 - 清热化痰和胃
二、病因病机
病位在心。睡眠为心神所主,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主要病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 阳失调, 致神不安。
病因病机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饮食、思虑、劳伤) 2、心胆气虚:心神不宁(体质、七情) 3、阴虚火旺: 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体质、劳伤)
4、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七情)
2、其他治疗法
1) 耳针:皮质下、交感、心、脾、神门 2) 梅花针法:从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 第一线叩打,以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注射:Vit B1 (100mg) + Vit B12 (500mg) 注射心俞(双)或天宗(左) 4 )皮内针:取双侧三阴交 , 消毒后以持针器挟 住针柄 , 右侧针尖向上 , 左侧针尖向下 , 迅速 沿皮下刺入,用胶布固定,留针3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