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养生ppt课件
4.针灸之针
5.艾灸
艾 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 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 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 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灸法 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 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 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 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 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 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 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 经》的《灵枢· 官能》说“针所不 为,灸之所宜”,明代《医学入 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 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 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 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 此流传很广。
中医经络养生
一.认识中医经络穴道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
祖国医学中很多养生保健的观念和现代生命学相似且 更为高明,很多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也卓有成效,比如刮 痧,拔罐,走罐,艾灸,推拿按摩,针灸,大家几乎都耳 熟能详,而其中精髓便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自愈系统— —经络。 经络疗法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有特殊的疗 效.
三、常见实用的几大穴道
1.合谷 2.足三里 3.三阴交 4.劳宫 5.内关 6.神阙(肚脐眼) 7.命门 8.肾腧 9.太溪 10.太冲......
合谷
*合谷穴:合谷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取穴方法;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 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主治: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伤寒大渴,发 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 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一种操作方法,它是延伸 (单纯)拔罐“吸力”为动态 “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 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 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 体表皮层。通过掌握走罐的 速度、频率、密度(面积), 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 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 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 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针灸是在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 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根据中医学 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 中的气血的运行。 现代科学从组织学和生理学上尚未 发现气、经络或者穴位的存在,且 部分当代针灸使用者并非依据传统 理论体系进行实践。当代科学研究 支持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与术后恶心 的效用。有人质疑针灸的效用极其 微弱不足以建立临床关系,并且可 能是双盲实验不适当的结果,亦或 可用安慰剂效应或发表偏倚来解释。 此等探索与解释实属“一叶障目不 见泰山”,不足为取。明代《本草 纲目》作者李时珍的另一部力作 《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 唯反观者能照察之”可为一说。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 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 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八脉交会穴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称作“八脉交会穴”,公孙、 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 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二.常用中医保健疗法 1.按摩推拿 2.刮痧 3.拔(火)罐与游走罐 4.针 5.艾灸
1.推拿按摩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 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 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 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 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 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 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 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 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 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 疗推拿。推拿有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提高机体免疫 力等作用
走罐
走罐是中医传统拔罐疗法中 的一种操作方法,它是延伸 (单纯)拔罐“吸力”为动态 “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 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 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 体表皮层。通过掌握走罐的 速度、频率、密度(面积), 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 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 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 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1.十二经络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 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 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 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 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 经),。
2.刮痧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 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 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 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 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 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 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 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 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 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 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 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 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 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 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 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 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 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 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3.拔罐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 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 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 表特定 拔火罐部位(患处、 穴位),产生广泛刺激, 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 [1],而达到防病治病,强 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 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 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 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 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 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 适用。还称“拔罐子”。 有火罐、气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