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和答案一、选择题1.将某植物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玻璃容器中,调节容器内的CO2浓度,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检测该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右移,b点左移B.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C.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左移D.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右移2.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再经酒精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深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深蓝色。
本实验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3.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4.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C.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5.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与t1相比,t2时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6.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B.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7.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8.酶是生物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
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速度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利用酶解法除去洋葱、酵母菌、大肠杆菌的细胞壁,都必须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D.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9.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O2和H2O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10.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密封处理可测得有CO2产生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通氧可测得ATP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通氧可测得热量产生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通氧可测得氧气消耗11.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12.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提取色素时,可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B.研磨后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C.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13.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①性激素②运输K+的载体③淀粉④淀粉酶⑤纤维素A.②③B.②④C.②⑤D.①②14.以下与生物体内“能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B.细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C.光合作用中也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D.ATP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15.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a)(b)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D.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16.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
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夜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并向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A.甲B.丙C.甲和乙D.丙和乙17.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11层生物膜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18.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B.光照强度为15klx时。
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200mL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光反应的速率变大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19.下列可准确地判断储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是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热量产生多少C.有机物的消耗量D.O2消耗量和CO2生成量的比值20.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21.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22.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B.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C.结构A释放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中D.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则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23.下列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蛋白质B.具有高效性C.具有专一性D.作用条件温和24.下列操作不会导致淀粉酶失活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2C.在0~4 ℃下保存酶制剂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2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单体都是氨基酸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二、多选题26.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细胞代谢的相关过程,字母代表有关物质,I-III代表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I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该过程产生的X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B.图中II 表示暗反应阶段,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其也被称为“碳反应”是因为这一阶段完成CO2的固定和C3还原C.图中I产生的O2可参与III的第三个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D.能进行I和II过程的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自然界也存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27.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B.部分32P标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28.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宜的范围。
请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甲图P点之前制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B.丙图中P点光合速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细胞中C3含量很低C.乙图的Q点(在高CO2浓度下)要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D.乙图PQ点之间制约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29.关于“对照实验”,以下设置不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实验中,进行无氧呼吸的一组为空白对照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相互对照C.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设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Fe3+作为对照D.鲁宾和卡门通过设置空白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中的氧气来自水30.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植物的品种B.15℃时P1、P2单位时间制造的葡萄糖相等C.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为25℃D.在25~40℃范围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31.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H202分解释放的02与愈创木酚反应生成茶褐色产物;氧气产生越多,溶液颜色越深。
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运用比色法,测定了5min内茶褐色产物量的变化,结果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