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

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案

第四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项目一 做人要自尊泰安六中 郭春婷一、教学依据一2.3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二、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自尊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尊的意义,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以自尊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生活的强者。

2、能力:掌握赢得自尊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塑造一个自尊的“我”。

3、知识:初步了解自尊的表现及重要意义,知道树立自尊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用行动赢得自尊。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尊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培养自尊的基本方法,而学生对获得自尊的途径和方法知之不多,因此确立为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做有损人格和国格的事。

对于赢得自尊的第二个方面——发展自我,赢得尊重,要学会针对自身的弱点,思考如何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把所学真正付诸赢得尊重的实践中去。

对于树立自尊的第三个方面的要求,针对不尊重他人的一些表现,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和判断。

2、难点:自尊无价。

初一学生年龄小,难以从理论高度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以及自尊的重要意义。

教学中多借助事例,让学生从中进行感悟和体会。

四、板书设计 1、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自尊的表现(是什么?) 2、 他人集体社会对自己的尊重。

自尊无价1、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重要意义 2、自尊的人赢得他人尊重。

做 (为什么?) 3、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人要自 1、维护人格,不损国格。

尊 用行动赢得自尊2、发展自我,赢得尊重。

(怎么做?)3、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五、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随着生理的突出变化,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

一般来说,人都倾向于看重自己的优点,认为自己的一些缺点是无关紧要的,对自身的弱点有意回避,这不利于获得真正的自尊。

而具有高自尊的儿童比低自尊的儿童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标准,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尊严,维护人格。

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因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尊的重要意义,掌握赢得自尊的方法,从而养成自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生活的强者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但从学生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获得自尊的方法知之不多;同时初一学生缺少理论的基础,尽管在生活中经常接受自尊的教育,但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以及自尊的重要意义,确实有一定难度。

所以教学中不在理论上给学生过多地解释,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去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情景、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讲练结合、当堂达标等。

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反复研读本课时教学内容;(2)提炼教学的主要问题;(3)搜集、整理针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典型例题;(4)设计学生活动;(5)准备同步练习。

2、学生准备:(1)依据上节讲评课要求,对新学期学习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与方向;(2)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或调查同学们对自尊的理解与认识;(3)预习本项目内容,列出相关知识点,提出自己的问题;(4)在老师的帮助下划分学习小组,推选组长。

八、教学过程【复习旧课,评价激励】意图:通过复习与评价,激发起积极的课堂情绪,培养学生自觉复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展示新学期计划及课前准备情况并作出反馈性评价。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进入自觉学习状态。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随着“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

“你…偷‟了吗”也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偷菜的故事。

(故事导入)从前,有个人到别人的菜园里偷菜,恰被菜园的主人看见了。

菜园主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转身就走。

偷菜人以为他要告官,连忙赶上去。

不料,菜园主人进了自己的家门,还把门关上。

偷菜人说:“我被你看见了,我现在没法做人了。

”主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菜为啥长得那么漂亮,对吗?我那菜,好看,也好吃。

不信?你先尝尝。

”说着,他真的到篮子抱出两棵菜,硬塞到偷菜人手里。

(暂停讲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菜园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2)菜园主人这样做,对偷菜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继续讲述)后来,这个偷菜人成为邻里众口称赞的好人。

教师: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两位名人的话: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斯特那夫人也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从这个故事和名言警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导入第一个层次:(一)自尊无价(板书)从故事和名言中,我们看到了自尊的力量。

芸芸众生,人人都有自尊。

那么,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呢?这是今天要探究的话题。

【学习新课,共同探究】意图:创设情景,提出准确、恰当的问题,供学生探讨;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系统;体现丰富的学生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眼脑手口并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习惯的培养。

1、自尊的表现(板书)活动一、角色体验、畅谈感悟:①如果下周一我代表全校学生在国旗下讲话,我会在衣着上穿的……②我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我会感到……;反之我会感到……③同学羡慕我,鼓励我,我会感到……④当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污辱时,我会感到……你有过其它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分小组进行情感体验并交流):教师引导:我们有这些感受是因为我们都有自尊心,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比如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不仅注意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言行上约束自己。

(1)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板书)(让学生继续进行情感体验并交流)①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或有了很大进步,我希望父母……②穿着一件时尚服装,我希望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自尊还包括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比如人们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在这种肯定和赞扬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2)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板书)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尊,也希望别人维护自己的自尊,那么自尊对人有什么好处呢?2、自尊的重要性(板书)教师讲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1871年出生在法国瑟儿堡一个有名望的资本家家庭。

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有着万贯资财。

在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的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得他在瑟儿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

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倒是整天梦想当上一位王公大人。

由于他长相英俊,生活奢侈,瑟儿堡好多年轻美貌的姑娘都愿意和他谈情说爱。

也就在这时,他受到了沉重的一击。

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刚从巴黎来瑟儿堡的波多丽女伯爵竟然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

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了视线!”这如同针扎一般刺痛了他的心。

他猛然醒悟了,开始悔恨过去,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

从此他发奋学习,要追回过去浪费掉的时间。

21岁时,他离开了曾使他堕落的家庭,留下了一封信,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就来的。

”他来到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经过两年刻苦学习,终于补上了过去所耽误的全部课程,进入里昂大学就读。

议一议:是什么促使维克多·格林尼亚发奋学习,走向成功?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教师点拨:正是他没有泯灭的自尊。

正是自尊促使他奋发进取,使他产生巨大的力量。

他走上成功之路的事实说明了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勤奋努力,不断充实发展自己,积极进取,走向成功。

(1)自尊的人积极向上(板书)后来又发生了什么?(继续讲述)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的苦学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

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

终于,在这些大量的平凡的实验中格氏试剂诞生了。

格林尼亚一旦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仅1901至1905年,他就发表了二百篇左右的论文。

鉴于他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此时,他突然收到了波多丽女伯爵的贺信,信中只有寥寥一语:“我永远敬爱你!”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波多丽女伯爵对待格林尼亚由“请站远一点”到“我永远敬爱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是格林尼亚的自尊,正是他的自尊促使他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自我尊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个不自尊的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就不会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形象,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同时,一个不自尊的人也认识不到自尊对于人的重要性,也不会尊重别人。

不尊重别人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尊重的。

)教师点拨: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

(2)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板书)过渡: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伤害我们自尊的事情,遇到这种事怎么办?格林尼亚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谈启示,教师点拨,共同归纳):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能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而不自尊的人,即使别人有侮辱自己的言行,也不能以正确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3)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板书)教师引领学生思考:我们都希望做一个有自尊的人,怎样才能成为有自尊的人?。

请同学阅读P5朱自清的事例,回答朱自清的行动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教师总结: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帝国主义的救济粮,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人格和民族的尊严。

我们要成为一个有自尊的人,就要维护自己的人格,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做有损人格的事。

引入第二个层次:(二)用行动赢得自尊(板书)教师启发: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以行动维护人格和国家、民族尊严的事例?(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事例,教师评价。

)过渡:一位中国科学家在家里办了一个party。

日本朋友的妻子看见了科学家的太太,便夸奖道:“先生,您的太太真是温柔婉约,真像我们日本女人!”科学家的太太听见后,便对女士说:“太太说得有道理,因为日本文化本身就来源于中国,一样也是正常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