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完整word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2020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1.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3. 几个“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4. 毛泽东重要著作: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毛泽东把建设这样的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7.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8.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9. 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

注:“宗旨”通常与人民或为人民服务有关。

/10. 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

/11.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

/1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13. 邓小平理论主题的形成是在党的十二大上。

/14. 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15.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 党的十四大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因为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17.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可以结合。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1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实体经济。

/22.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2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也是根本目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4.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25. 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26.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27. 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实际上是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取得的收入。

/28.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9.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内容是多党合作。

/31. 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是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重点)。

/32. 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3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34.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

/35.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于首位)、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36.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37.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居于首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8.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9. 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40. 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的内容是共商共建共享。

/41. “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常见错误表述:都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注意区分革命、建设与改革: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和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改革: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 至今)毛泽东思想对应的是革命、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应的只是改革。

/3. 毛泽东在七大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4.1938 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指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公众号:kaoyanx)。

这两个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的相同之处是:都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

都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革命。

不同之处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

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

/7. 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8.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9.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依据(必要性)是:第一,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10.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必要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注意: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互设干扰项。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也是主要内容)是: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1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注意:没有大资产阶级。

因为大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已经被消灭了)/13.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何时及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先后有过的思路是: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