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独症筛查和筛查量表(中山三院)2010.9.17

孤独症筛查和筛查量表(中山三院)2010.9.17

Section B观察项目:在参与当面访谈的孩子中, 阳性率为19.35%(6/31)。 CHAT-23自填问卷加上Section B的阳性预测值为
50%(2/4*)。美国M-CHAT自填量表加后续访谈的阳 性预测值为57%[14]。
进行孤独症筛查的可行性
CHAT-23自填问卷填写:由家长完成,约5-10分钟 批改评分可由各级医务人员完成,时间小于2分钟 (社区医院)
随访
CHAT-23 Section B进一步筛查
阳性 确诊
正常或不能确诊
进一步评估(2)
列为康复干预 对象
注:(1) 香港CHAT-23筛查问卷 (2) 进一步评估:DSM-IV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智力测定(DST[15]),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气质问卷
诊断标准
• CHAT-23阳性诊断标准: 1)自填问卷阳性标准:“总23项中≥6项阳性”或“7 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性”(核心项目为第2,5,7,9, 13,15,23题)为初筛阳性; 2)Section B观察项目阳性标准:总4项中≥2项阳性 • 孤独谱系障碍诊断标准根据DSM-IV相关诊断标准。 • 对随访儿童的智力评估方法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试 DST[15],得出儿童各能区的相应智龄。
CHAT-23 Section B 当面访谈 31人
阴性 25人 阳性 6人
DST智测
进一步评估及智测
有孤独症倾向 2人
正常 20人
语言发育落后 7人 其中4人智龄15月
MR 2人
列为重点随 访对象
电话随访 9人
自填问卷的效度
根据香港CHAT-23筛查[13],CHAT-23自填问卷 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9和0.651
外谨慎
谢 谢!
建立专科病史 列为随访干预对象
自填问卷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父母文化程度 填写人文化程度*
教养方式差异 对孩子沟通行为的忽视
对问卷项目的理解差异
依从性差
二级筛查工具
STAT(The screening tool for Autsim in Two-Year-Olds)。
针对四个能区十二个互动活动来发现孩子早期的 社会沟通行为
0.784 0.941
0.946 0.886
0.606 0.466
达到以上任意 一项标准
48
56
0.941
0.884
0.462
CHAT-23自填问卷及Section B在 社区人群中的阳性预测值
CHAT-23自填问卷:社区筛查中阳性率达12.0%( 58/484)。
CHAT-23自填问卷的阳性预测值为8.0%(2/25*)
阴性
二级或三级医院儿保科 进一步筛查
阳性
正常
三级医院专科医生 进一步评估
异常
任何通过筛查, 但非专科医生、 教师或家长怀疑 ASD的孩子
建立专科病史 列为随访干预对象
孤独症筛查量表的选择
一级筛查工具
用于在普通人群中发现ASDs可疑人群 CHAT、 M-CHAT、CHAT-23、PDDST-ⅡPCS Denver Modification、CAST
SCQ量表总分
SCQ
• 7.2%的孩子总分超过15分,可以认为在正常人群中运
用SCQ量表会存在假阳性。
•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发现可能是由于SCQ量表以 15份为截断值的特异度偏低所致。 • 在本研究中虽然年龄、问卷填写人没有对总分产生显 著影响,但是2-3岁组儿童的SCQ量表分数比4-6岁组高

Section B观察项目:由经培训的人员完成(专科 医生,医学生或护士),约5-10分钟。(二级或三 级医院的儿童保健科)
本次筛查中,CHAT-23自填问卷的灵敏度为0.941, 特异度为0.884,阳性预测值为0.462。CHAT-23自 填量表加上Section B的阳性预测值为50%。

筛查流程图
相关。
以SCQ量表总分15分作为截断值, SCQ量表区分PPDs(包括ASD)和其他疾病的灵敏度为 0.85,特异度为0.75。
SCQ
运用SCQ量表在学龄前期普通人群中进行ASDs
的筛查,初步探索SCQ量表在一级筛查中的应用
情况 描述SCQ量表分数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 评定年龄、性别、问卷填写人差异对SCQ量表 分数的影响
香港CHAT-23: 孤独症组全部阳性,对照组7名阳性 灵敏度1.0,特异度0.75
美国M-CHAT: 孤独症组全部阳性,对照组15名阳性 灵敏度1.0,特异度仅0.46
筛查流程
CHAT-23问卷(1)初 步筛查
阴性 阳性 阴性
研究对象: 上海市卢湾区儿童 年龄18月-24月
可能或确实 未患病者
本次研究中阳性回答率较高的问题(7、8、11、12、13、 16)主要集中在R领域。
SCQ
• 本次研究SCQ量表总分的平均分为8.74,范围为0~20,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在正常人群中SCQ量表总分呈近似正 态分布。
12
10
8
6
频 数 %
4 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筛查流程及结果概图
CHAT-23自填问卷初 步筛查 484人(覆盖率90.5%)
阳性 58人 阴性 426人
填写方式: 当场填写103份 寄信填写302份 电话访问填写79份(缺少基本信息) 拒绝/未参与随访 27人* *其中2人电话询问问卷 仍为阳性,其余25人电 话询问问卷为阴性
可能或确实 未患病者
SCQ
根据ADI-R,SCQ量表问题2-问题40可分为三大领 域(S、C、R):
S领域:社交互动领域(Social interaction domain) C领域:沟通领域(Communication domain)
R领域:重复及刻板的行为模式领域(Restricted, Repetitive,Stereotyped Patterns of Benavior domai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级筛查工具
用于在ASDs可疑人群中排除其他发育障碍协 助诊断 ASDS、ABC、ASSQ、CARS、GADS、GARS-2 KADI PDDST-Ⅱ,ACSC、STAT、SCQ、ASQ
筛查量表
CHAT(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英国):SectionA由 9项问题组成,父母填写;Section B由5项问题组成,专业人员 观察。针对18个月的儿童。 M-CHAT(美国):23项(其中包括CHAT SectionA的9项),父母 填写。诊断标准:“23项中3项阳性”或“6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 性”。针对16-30个月儿童。 CHAT-23(香港):包含M-CHAT问卷汉化版和CHAT Section B观察 项目。诊断标准:“23项中6项阳性”或“7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 性”及“Section B中前4项有2项阳性”。针对18-24个月儿童 。
探讨正常人群中是否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特
征表现。
各幼儿园问卷回收情况及 初筛阳性情况
幼儿园 回收问卷数 初筛阳性问卷数
(回收率)
1 314(73.2%)
(初筛阳性率)
19(6.0%)
2
3 4 总计
207(76.1%)
159(88.8%) 187(77.9%) 867(77.6%)
22(10.6%)
筛查量表
筛查量表 CHAT(英国) M-CHAT(美国) CHAT-23(香港)问卷 观察 灵敏度 特异度
0.38–0.65(低) 0.98–1.0(高) 0.998(高) 0.99(高) 0.74(中等) 0.94(高) 0.65(低) 0.91(高)
预试验
8名孤独症儿童 28名非孤独症儿童(年龄在16-30月,其中有3名 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孤独症筛查的意义
早期筛查 早期诊断 早期康复训练
扩大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
形成合适、完善的孤独症患儿康复指导公共
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孤独症筛查模式的探索
正常儿童
阴性
社区医院 筛查问卷初步筛查*
阳性
*在儿童18月常 规体检时进行
回归正常 儿童 必要时24 月常规体 检时再次 填写筛查 问卷
样本量估计:病例组30人,非病例组350人
实际病例组51人,非病例组482人(社区筛查 对象除外2名有孤独症倾向儿童)。
自填问卷的效度及在实验人群中 阳性预测值
阳性标准 总23项中≥6 项阳性 7项核心项中 ≥2项阳性 病例组 (51人) 40 48 对照组 (482人) 26 55 灵敏度 特异度 PPV
11(6.9%) 10(5.3%) 62(7.2%)
初筛阳性进一步随访
• 62名初筛阳性,经进一步检查:2名疑为ASD;
1名特发性语言障碍;余59名正常
• 在867名学龄前期儿童中,共发现2名疑似孤独
症谱系障碍患儿,疑似患病率为2.3/1000。
• 而初筛问卷中共有62份问卷阳性,SCQ量表的
初筛阳性预测率为3.2%(2/62)。
孤独症筛查和筛查量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 秀
孤独症筛查的重要性
孤独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的变迁
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尚未明了
遗传主导、环境改变表型
孤独症的诊断现况:自由诊,年龄偏大
孤独症的治疗研究:尚无药,但可治
早期合理系统化干预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 同程度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获得基本痊愈或基本 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痊愈”率为 3%-25%)
正常儿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