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地理》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地名之间的关系

《中国历史地理》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地名之间的关系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历史地理》科目作业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地名之间的关系
第一,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的关系。

古代政区的划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依山川形便,将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政区与自然区的重合,有利于加强管理。

比如说元明清以来的省制和自然环境就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河南省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湖北一洞庭湖为分界线等等,以此作为分界线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古代政区演变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区划分的变化与历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关系密切相关,主要行政区划的变化与政权交替都有着密切关联。

最为行政区划中的第一等级的政区,经常会变化很大,这与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君主权力一直处于不断的加强的趋势,这就要求地方权力的不断的削弱,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这必然导致社会权力的重新划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区演变必然是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皇权强化趋势一致,换句话说,政区演变服从于政治制度。

举个例子,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在刚开始时这种制度还是行之有效的,但到了春秋末期,这样的国中之国的政区却失去了他原来的效果,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断的进行攻伐,使得这种分封这种中央统治地方的方式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直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这种与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相违背的政区被废除,代之而起的是郡县
制。

第三,古代政区演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经济区的划分与土壤、山河、气候等影响与自然区相吻合,一般来说一级行政区与经济区在元代以前是相吻合的,但元代以后受到政治影响,但县级政区在大多少数地方都与经济区相吻合。

地方行政区的最大的职能是解决职能,替中央或上级机构在一定区域内组织经济生产和征收税负的任务。

在许多的情况下一级政区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便于中央收缴赋税。

聚敛财富,而且,政区的划分大多是以经济指标来划分的。

人口是古代社会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划分政区以及行政等级的依据。

举个例子宋代时设立的一个监云安监是为了生产盐业而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域,这样的政区的设立其实是为了生产的需要,为的是进行经济活动。

第四,政区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

在进行政区划分是往往会考虑不同的文化的影响,往往会把同一种文化的的地方划分在同一个政区里面,换句话说就是在进行政区划分是得考虑文化的认同感。

从另外一面出发,政区一旦划定了,就会在这个政区里面形成一定的文化,或者是原有的文化认同感得到了加强。

民俗是政区划分的一个重要原则,假如在一个政区内存在着不同的几种文化,几种认同感,假使有一两种文化在认同感上是冲突的,那么会造成政区内的不稳定,甚至爆发械斗之类的事件,这不利于政区的统治和统治者的意愿,因此在划分时会尽量的避开不同文化划分在同一政区内的决策。

举个例子,中国有七大方言区,因此在政区划分时尽量避开。

清代时期,广东设立的十个府里面有潮州府和其他府,是不会把讲潮州话的县置于讲粤语,或是讲客家话所管辖的州府的统治下,这不仅加强了潮州府内的文化认同感,也避免了不同文化在同一政区内的冲
突。

第五,政区演变与中国历史地名的关系。

历史地名具有很前的传承性,这种传承性往往通过行政区划的固定而强化,,在历史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名都有行政区划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行政区划与地名的关系要算九州了,在中国历史上九州的划分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九州后来成为了中国的代称。

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对后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县的名字至今还保留下来了。

元代的行省制度对后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现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也元代的行省制度都有很大的联系。

举个例子来说,广东省在宋代的时候设置广南路,后来分为广东路和广西路,明代设立广东布政使司,清代继续沿用下来了。

总而言之,古代政区演变与中国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地名之间相互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