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GDP。

即县内生产总值,是年度内县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正因为其是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所以其是不可以叠加的,叠加了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了,就会造成一些虚数。

比如说是今年一片老城提质改造,产生了产品和服务,算在今年GDP的增幅内。

如果你明年又算一遍,跟今年的GDP叠加,那么这片改造后的房屋就被算了两次了,这么叠加出的数字就会成为一个虚数,虚数就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经济状况,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经济状况,就失去其最实用、好用指标的作用。

说GDP的变化,通常是涨幅多少,上升、下降、回落百分点多少。

人均GDP。

即GDP按人头平均后的数字,他反映的内容是看看一个人倒底摊得多大点,看看一年的个人成效行不行,平均就是你尽管没有做事,但是你这个人作为一个数字已经被列入除数了。

就是说你是以除数的身份而存在,除完后你就知道你头顶的帽子有多大了。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四字用词我是想得通的,但是“一般预算”我就有点不清楚,难道说除了一般预算外,还有特殊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呢,如果还有特殊预算内的财政收入,那会不会是税改前或者是封建社会时期所谓的苛捐杂税收入呢?是不是有点不符合法律呢?还是说这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说的是平时,非特殊状态,如果是特殊状态时地方财政是可以有除一般预算收入外的特殊预算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这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另外两驾马车是出口和投资。

消费体现水平高说明“民富”,特别是除食品等必需品外的消费占比大,更能说明这个地区的人民生活富裕,因为反映出的是个人或家庭能力除了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外,已经能购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即包含奢侈品在内的其他商品了。

所以说一个地方同样数量的人,一年年的消费是可比的。

增长回落都可以知道,增长了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宽容,如果上年摊到个人的数字已经是很宽裕了,那么增长后就是更宽裕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比谁更节约,而现代经济理念则是比谁、比地方间的消费那个更高、更
多。

相悖吗?还是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想必不会把此说成是贪图享受吧,不会说成是国家和政府在引导、主导贪图享受吧?
投资。

具体到县域经济,那就是固定资产投资。

因为你一个只有九品官的地方,不可能还像中央人民政府一样,除持有点A国债券外,还大量持有美国债券这等非固定资产投资,也不可能像华西村一样,还持有点某些公司的股票,一个县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县,对投资来说,多半只能是固定资产投资。

出口。

出口就是将本国商品打向国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面,创造收入。

净出口就是出口与入口相净外剩得数字。

如果出口大于进口那就叫贸易顺差,如果是出口小于入口,那就是贸易逆差,平衡就是两者基本相等。

通常来说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对外贸易还是有点顺差的好,因为顺差么你就赚得点其他国家的钱,其他国家的钱直接拿加来本国是不可用的,要可以用是需要经过转换的,我们通常将赚到的其他国家的钱用“外汇”表示,说你某年出口创汇多少了,那说的就是外汇,不是内汇,要是内汇那就是人民币了。

产业结构。

即一、二、三产业结构,通常用三产的比例即产业结构比来表述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专业叫“三次产业结构比”。

一产是农业,农业富民。

因为农业产生的税收相当的少,所以农业好其作用只是富民,而无法达到强县。

二产是工业,工业强县、强国。

三产是服务业,同一产一样,也只是富民,但比一产要稍微强县一点,如旅游业就如此。

Ulrich koester(2000)的研究指出,经济转轨国家因为缺乏有效而健全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服务落后,市场缺乏竞争,金融抑制较重,金融部门对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较为低下。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