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化学科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自动化学科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5.4.1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结构 5.4.2 “实体控制”类课程体系 5.4.3 “信息控制”类课程体系 5.4.4 “模型控制”类课程体系
5.4.1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结构
专业课
课程组: 基本控制组、专业方向组 专业前沿组、专业实践组
专业基础课
课程组: 电工与电子、机械与工程 计算机原理、控制基础组 专业基础实践
具 体 要求
知识要求 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 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自动化专业 知识。
素质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 质。
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造知识(科 研创新)能力。
第5章 自动化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5.4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系统的特点。通过“综合”与“集成”的方法, 学习从系统的观点研究信息的控制;
学科分类的特点。很大部分学生将读研究生, 因而在本科阶段的后半期按研究生教育 的学科分开设一些(二级)学科课程 (称之为专业方向课程)是通常的做法。
5.2.4 模型控制类知识结构与体系
“模型控制”类知识结构与体系特点: 突出坚实的数学基础、 坚实的控制理论基础; 突出对典型的控制系统进行抽象、加工、 改造(使具有普适性)和分析的能力。
5.1自动化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
5.1.1 自动化学科的研究内容 5.1.2 自动化学科的知识结构 5.1.3 自动化学科的知识体系
5.1.1 自动化学科的研究内容
众多应用领域
相互推动
自动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支撑
支持
基础与交叉学科 技术与工具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结构框架图
5.1.2 自动化学科的知识结构
执行器 对 象
信号处理 A/D
数字量
传感器
模拟量
⑷ 从子系统的角度 来看基本的负反馈闭环控制结构
及其等效图 广义控制器(广义执行器)
+
控制器
-
D/A 执行器 对 象
信号处理 A/D 传感器
广义控制器
对象
小结:
典型的负反馈闭环控制中,包含了
“反馈”与“控制”的概念; “信息” 与“物质、能量” 的概念及其关
控制知识层
知识域: 传感与检测、网络与通信 计算与处理、控制与智能 执行与驱动、对象与建模
基础知识层 知识域: 数理基础 机电基础、计算机基础
5.1.3 自动化学科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由三层知识构成,包括十个知识领域: 基础知识层:三个知识领域,
数理基础、机电基础、计算机基础 控制知识层:含六个知识领域,分别为
包含了两重意思,或者说可分解成近期目标与长 远目标两部分:
① 长远目标:使每一位学生将来都能成为自动 化工程师或科学家;
② 近期目标:通过四年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培养, 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自动化工程师或科学 家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完整的知 识结构。
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 知识、素质与能力要求综合表
总要求
传感与检测
的 整 个 知



框 知识域:数理基础、机电基础、计算机基础
知识元: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现代生物学、生命科学、脑科学、思维科学、
架 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基础、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语言、微机
原理等等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三层知识结构简图
系统知识层 知识域: 系统与工程
知识域: 控制与智能
知识元: 控制理论 可靠性与容错 人工智能 人机控制等等
+
控制器
-
知识域: 执行与驱动
知识元: 机电汽液驱动 自动化仪表 光机电一体化 电力电子等等
知识域: 对象与建模
知识元: 建模、系统辨识 电机原理与传动 机械原理与结构 机器人原理等等
D/A 执行器 对 象
信号处理 A/D 传感器
“实体控制”类知识结构与体系特点: 工程的特点 专门自动化的特点: 如商业自动化、化工自动化、 交通自动化,建筑自动化、电力自动化。
5.2.3 信息控制类知识结构与体系
“信息控制”类知识结构与体系特点:
信息的特点。学习信息科学技术的许多内容, 重点在信息、系统)的信息控制问题;
课程结构
通识教 育课
自然科学 信息基础
专业基 础课
其他组(略) 电工与电子
机械与工程 计算机原理 控制基础
专业基础 实践
基本控制
专业课 业
专业方向
专业前沿
专业实践
一年级
秋季学期
春季学期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计算机文化
程序设计语 言
二年级
秋季学期
春季学期
复变函数 概率统计 大学化学*
数值分析*
三年级
秋季学期
春季学期
随机过程*
运筹学*
四年级
秋季学期
春季学期
多媒体技术*
电路
工程制图
机械原理
自动化概论
机械实习 电路实验
模拟电子技 术 电磁场*
数字电子技 术 信号与系统 电力电子*
电子实验
软件技术
自动控制原 理
电子实验 自动控制实 验 电力电子实 验
微机原理
现代控制理 论 检测与传感 微机原理实 验 现代控制实 验 检测实验 自动化仪表 过程系统辨 识控制电机
5)“执行与驱动”知识领域,
包含的知识单元有:机电汽液驱动与控 制、自动化仪表、光机电一体化、各种遥控器、 电力电子等等;
6)“对象与建模”知识领域,
包含的知识单元有:系统辨识与参数估 计、各类系统建模技术、CAD仿真技术、电机 原理与传动、机械原理与结构、 机器人原理 等等;
7)“系统与工程”知识领域,
而控制与智能、对象与建模、系统与工程 等三个知识领域则可视为自动化学科知识体 系的核心知识,也是自动化学科与其它学科 的最大区别。
知识体系中各个知识领域包含的知识单元
列举如下:
1) “传感与检测”知识领域,
包含的知识单元有:理化生等传感器、检 测与诊断、遥测、遥感、抗干扰技术、测量信 号处理、机器人感知等等;
传感与检测(或信息获取)、 网络与通信(或信息传输)、 计算与处理(或信息处理)、 控制与智能(或信息控制)、 执行与驱动(或信息应用)、 对象与建模;
系统知识层:含一个知识领域,系统与工程
十个知识领域中, 反映自动化学科特点的五个知识领域是:
控制与智能、 传感与检测、 执行与驱动、 对象与建模、 系统与工程等;
维纳给出的负反馈闭环控制结构图
期望
输出响应 +
误差 控制器
-
传感器
实际 过程或 输出响应 系统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典型自动化系统
噪声
外部干扰
噪声
执行器
被控对象
传感器
输出
设备、系统
D/A
计算机
A/D
控制器
操作指令
⑴从“反馈”与“控制”的角度看负反馈闭环控 制结构
操作+
指令 -
控制器
噪声
外部干扰
D/A
执行器
自动化学科概论
第5章 自动化学科、专业的 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自动化学科概论
第5章 自动化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5.1 自动化学科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 5.2 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 5.3 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素质与能力 5.4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第5章 自动化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包含的知识单元有:多变量系统、非线 性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离散事件系统、大系 统、复杂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 集成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 运筹学、最优化、智能系统、机器人系统、多 智能体等等。
第5章 自动化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5.2 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
自动化学科研究的不同层次,分别为:
“模型控制”,突出学科的数学特征;
“信息控制”,突出学科的信息特征;
“实体控制”,突出学科的工程特征。
学科研究的不同层次反映了研究工作者不 同的研究角度,将学科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层次可 吸引更多的工作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来进行研究。
对于本科自动化专业教育,把不同的培养 目标与不同的研究层次联系起来,从而得到适应 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设置需要的不同类型的知识 结构与体系,分别为:
通识教育课
课程组: 自然科学基础、信息基础 人文科学基础、外语组 社会科学基础、文体组
5.4.2 “实体控制”类课程体系
针对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参考课程结构与体系
注:考虑到生源与培养目标的差异和制订教学计 划的见仁见智,课程结构与体系间的差别可能较大。 当学生学习时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专业的课程结 构、体系与后面给出的参考体系有较大差别,一点也 不奇怪。
系;
数字量与模拟量的概念及其关系; 系统、子系统的概念及其关系。
即包含了自动化学科中的各个重要概念
操作+
指令 -
控制器
噪声
外部干扰
D/A
执行器
对 象 输出
噪声
信号处理 A/D 传感器
同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与自动化科学与技 术学科有关的知识都能从上图所示的典型负 反馈闭环控制中反映出来,
换句话说,完成一个基本系统的反馈控制需要 用到几乎全部自动化学科知识域中的知识 (虽然只是每个知识域中的部分知识)。
知识域: 计算与处理
知识元: 信号、图象处理 并行、分布处理 计算、搜索、推理 模式识别等等
知识域: 网络与通信
知识元: 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 多媒体 遥技术等等
知识域: 传感与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