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
摘要:随着南京的进一步发展,南京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水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南京水质状况。

我们将进行系统的分析。

南京水水资源概况
南京地区平原圩区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本地水资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8mm。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南京过境水资源。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

水库蓄水动态。

根据全市12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5342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2147亿m3,全年减少20.8%。

全市最大的两座水库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495亿m3、0.118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40.75和9.71%。

水资源利用。

2004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59.06亿m3,其中工业用水34.73亿m3、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16亿m3、生活用水7.17亿m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水资源量
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68.8mm;
本地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26.62亿m3,其中,地表水19.7亿m3,地下水6.9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产水系数0.393,产水模数40.45万m3/km2;
客水资源量:我市地处两江两河下游,过境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9000多亿m3,2000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9311亿m3,其中长江客水9266亿m3,占99%,水阳江客水29.57亿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亿m3。

用水量:年实际用水量已超过59亿立方米。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汇总分析》报告:本地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必须依靠客水资源补给,通过利用长江水,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水旱危害频繁,遇干旱年份,丘陵山区连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沿江地区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县在中等干旱年、特殊干旱年缺水严重,只能靠从外地提、引水。

水资源保护
目前,我市主要江河湖库Ⅰ类水已基本上不复存在,Ⅱ类水主要在水库和长江中心区,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

污水主要来源:一是工业废污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

城区水质:由于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较低的污水处理率,造成城区的河流水质大部分都处于超标状态,水质评价为Ⅴ类到劣于五类。

长江水质:长江南京段的水质基本上稳定在Ⅱ类或Ⅲ类。

县(郊区)水质:高淳县固城湖、水阳江、龙墩河水库水质尚好,达到二类至三类。

胥河高淳段水质为Ⅴ类水,水阳江缓冲区为Ⅳ类水。

溧水县石臼湖、方便水库等七大水库水质良好,基本达到二类。

秦淮河溧水东庐段氨氮含量超标,水质为劣Ⅴ类水。

江宁区赵村水库、安基山水库水质评价为二类到三类,其中秦淮河江宁殷巷段超标为劣Ⅴ类水,安基山水库为Ⅴ类水,秦淮河江宁禄口段和赵村水库为Ⅳ类水。

浦口区、六合区境内的水库水质均达标,为二类。

县郊其他河流水质评价大部分为四类,部分经经济开发区的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超标。

总的来说,江北两区水质状况要好于江南的江宁、高淳和溧水。

南京水资源存在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丰水年本地水资源可达43.8亿立方米,枯水年
只有7.4亿立方米。

夏、秋季由降雨产生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年水资源总量的70%,冬、春季只占30%。

6-8月主汛期经常遭受暴雨袭击,洪水压境,汛后遇干旱年份却严重缺水。

丰水年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可达13590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6320亿立方米,夏、秋季占70%,冬、春季只占30%。

2.本地水资源不足(多年平均25.6亿立方米,2004年22.36亿立方米)。

特别是丘陵山区产水量低,蓄水条件差,经常遭遇干旱;沿江水资源供需平衡,但解决丘陵山区干旱较为困难。

区域间降雨量差别较大,以2004年为例,降雨量最大的地区达到1248.9mm,而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则只有691.5mm。

3.水环境恶化。

2004年全市废水(一般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 21.4亿m3(其中,电厂温排水10.2亿m3,工业废污水6.8亿m3,生活污水
4.4亿m3)。

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全市地表水水资源质量总体上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监测断面超标率由上年的59.1%上升为64.0%,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挥发酚。

综合评价2004年度50个监测断面,达标断面为18个,其中Ⅱ类水断面6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2.0%;Ⅲ类水断面12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24.0%。

未达标断面为32个,其中Ⅳ类水断面3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6.0%;Ⅴ类水断面8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6.0%;劣于Ⅴ类水断面21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42.0%。

4.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关于南京水治理
合理配置水资源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要从按需取水转变为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许可范围内用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的用水实施方案,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和定额管理方法。

构划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体系。

密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地制宜,协调农业与工业、城镇生活、生态用水的关系,协调水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实现需水、供水、用水、节水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

实行城乡统筹,合理调配,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南京滨江
而立,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水质问题不容乐观。

目前,我市主要江河湖库Ⅰ类水已基本上不复存在,Ⅱ类水主要在水库和长江中心区,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

污水主要来源:一是工业废污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

水资源包含了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

在一特定的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数量,而且取决于水资源质量。

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功能,决定着水资源用途。

严重污染的污水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各种危害(破坏景观、影响健康、带来各种经济损失等)。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必须予以纠正。

要根据重要江河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纳污能力,确定河流水体的纳污总量,提出限制排污意见,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以保持水体自净化能力。

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排放。

建立排污口档案制度,有重点地加强排污口监测,收集污染物排放资料,加强对用水户退水水质管理。

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的关键不是少用水或不用水,而是要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在用水管理方面,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考核监督,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

建立取用水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按计划用水,试行超定额加价收费的办法。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动用水结构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