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2018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2018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
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46—395)逝 世。 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十八 岁的长子阿卡狄乌斯统治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 堡为首都;年仅十岁的次子霍诺利乌斯则接任西罗马 的皇位,以拉韦纳(在今意大利东北部)为首都,
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 的结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
圆形大剧场是古罗马时 期的著名建筑,中间为竞技 场,是举行角斗士角斗、人 兽搏斗的地方。通常在表演 区的地面上铺一层沙子,因 此这里也被称为“沙场”。 后来这个词被进一步引申, 人们把战场也称为“沙场” 了。
罗 马 广 场
圆形大剧场
罗马广场是古罗马城的 核心。画面远方为圆形大剧 场。塔形建筑为后世所建。 这些建筑是统治阶级横征暴 敛、奴役各族人民的见证, 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多
瑙
河
西 班 牙 罗马
小 亚 细 亚
迦太基
埃 及
罗马帝国在鼎盛 莱茵河、多瑙河以南的欧洲大陆;不 时期的版图分别 列颠的一部分;北非地中海沿岸;小 包括哪些地方? 亚细亚及两河流域以西地区
2世纪,罗 马成为地跨 欧亚非三洲 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为 罗马帝国的 内海—— “罗马人的 小澡盆”
探究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五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 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 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 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 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罗马法的精神》 ——德国法学家耶林《罗马法的精
2、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据传说,罗马城邦的 最后一个国王小塔克文统 治残暴,引起人民的不满, 终于忍无可忍,揭竿而起, 一举推翻了君主制。以后,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戕害人 民的国王,罗马人决定不 再设立君主,而采用贵族 共和制。 时间: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
国家的统治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 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 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 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 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 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 议。
罗马人的民族特性:
教育上:勇敢,善战 军事上:建立军团 青年兵 壮年兵 后备兵 工兵 机械兵 骑兵 三个战列
尚武
三个兵种
(1)军事扩张的基础
罗马人尚武,强大的罗马军团兵种齐全,装备精良, 军事基础:作战英勇,战术高超。
实行共和制,设有人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其政治体 制度基础: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2)罗马共和国扩张概况:
①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了数次 争霸战争,最终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布匿战争(前3世纪—前2世纪,同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 第一次,罗马占上风 第二次,迦太基先胜后败 (坎尼战役是世界军事上以少 胜多的著名战役) 第三次,罗马大获全胜,征 服迦太基
制古罗马兴衰史年代尺
罗 马 共 和 国 建 立
罗 马 城 建 立
地 中 海 的 霸 主
罗 马 帝 国 建 立
地 跨 欧 亚 非 的 大 帝 国
罗 马 帝 国 分 裂
西 罗 马 帝 国 灭 亡
公元前 前509年 公元 8世纪 前2 中期 世纪
公元 公元 前27 2世 年
纪
395 年
476 年
罗 罗马城建立起来 马 共 建立:公元前509年, 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和 征服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 国 发展 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 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的 征服西班牙及东征 兴 亡 灭亡 原因:公元前1世纪 罗马发生了严重的
17
(3)罗马共和国扩张的影响:
扩张过程中,罗马掠夺了大量奴隶和广袤土地。 奴隶制迅速发展,奴隶遍布各个角落。 Nhomakorabea西 班 牙
罗 马 迦太 基
小 亚 细 亚
埃 及 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
罗 马 共 和 国 的 扩 张
公元前5-前3世纪:主要征服意大利地区; 公元前3-前2世纪:征服地中海周边地区;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虽然失败,但动摇了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探究二:罗马帝国的建立
思考: 1、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发展为罗马帝国? 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 统治,以稳固政权。
2、罗马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表现: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实质:奴隶制危机
如何评价《十二铜表法》?
• ①《十二铜表法》是量刑定罪有了文字 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 的曲解和滥用。 • 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 法典,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 • ③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 两者之间的斗争也并没有因此而终止。
4、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霸主
情 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道 境 通___________”。 引 入
罗马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 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 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 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 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 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B
)
3、罗马元老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 元帅”的称号,象征罗马已经由共和国变 成了帝国,此人是( ) D A.伯利克里 B.凯斯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
• 4、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 )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A.黑海 B.里海 C.地中海 D.波罗的海
C
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
共和国
帝国
屋
罗 马 帝 国 的 建 立 者
大 维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集大权于一身,元老院受元首控制,实质是披着共 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 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
屋大维统治罗马40余年,这以后 将近200年,罗马政局稳定,经济、文 化繁荣、交通便捷,商业发达,被称 为“罗马的和平”时期。
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日耳曼人屡 屡进攻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东罗马以君士坦丁 堡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旧 名为拜占廷,故称“拜占廷帝国”。
在你看来,罗马所向披靡、迅速成为一个地跨三洲大 帝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帝国的统一强大; 古罗马人有尚武精神,骁勇善战,战术高超。
神》 2018年9月
•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 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的重要 时间、事件及人物。 •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 落的原因。 • 3、认识罗马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的危机。
一、罗马城邦: 前1000年,罗马城邦从台伯河畔兴起
社会危机 经过: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但不久被
谋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 罗马共和国为帝国所取代。
在意大利台伯河畔, 兴起: 公元前8世纪,
随堂训练
1、罗马建立共和国是在( A.公元前1000年 B.公元前509 C.公元前49年 D.公元前27年
B
)
2、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帝制取代共和制是历 史的倒退吗?
不是,因为罗马共和国向 帝国转变,适应了当时奴隶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且帝国最初两百年局势稳 定,经济繁荣,被称为“罗 马和平”时期,所以不是倒 退。
罗马帝国的扩张
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为其内海。
罗马帝国的疆域
不 列 颠
高
卢
意大利半岛:山地众多,利于畜牧业发展;西部地区 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探究一:罗马城邦
1、罗马的起源
母 狼 乳 婴
永恒之城——罗马城的起源
罗马城的奠基人是罗慕洛斯,神话传说他是战 神马尔斯的儿子,和勒莫是孪生兄弟。他们生下来 后不久,母亲就被杀死了。他们的外祖父是当时意 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国王,外祖父的弟弟为篡夺王位, 派人把兄弟俩装在筐内,投入河中,想把他们淹死。 不料筐子被河边的树枝挂住,两个孩子大难不死。 一头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发现了他们,用自己的奶水 哺育了他们。兄弟俩长大成人后,杀死了外祖父的 弟弟,并建立了新城。新城以罗慕洛斯的名字命名, 称为罗马。至今,在意大利的罗马博物馆里,还陈 列着“母狼乳婴”的铜像。
执行官
独裁者
恺撒(公元前101-公元前44年)罗马共和国末期杰 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出身贵族,年轻时热衷政 治,表现出很强的野心。 公元前60年他和庞培、 克拉苏结成三头同盟,共同统治罗马共和国,史称 “前三头”。公元前58年担任高卢(现法国)总督, 几年中征服高卢全境。他拥有大量财富,更训练了 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公元前49年,他打败庞 培夺取了政权,并强迫元老院授予他“终身独裁官” 的职位,拥有帝王一般的权力 。恺撒采取了一系列 改革措施,但却触动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 的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傲然昂首漫步 进入元老院。当他走到大厅前的庞培雕像旁边时, 几名身藏短剑的刺客一拥而上,冲在最前面的竟是 他与一个情妇的私生子布鲁图斯。恺撒最后只惊叫 了一声:“你也这样做?我的儿子……”被连捅了 23刀后,56岁的恺撒横尸厅前,成为古代恐怖主义 最有代表性的牺牲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