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视听语言复习资料第一章动画的基本概念一单项选择题:1 迪士尼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是( A )A.<小鹿斑比>B.<幻想曲>C.<人猿泰山>D.<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2 <埃及王子>是哪个公司出品的( A )A.梦工场公司B.迪士尼公司C.米高梅公司D.皮克斯公司3 1872年,在美国摄影师( C )的试验中,在1秒内连续播放24张照片时,马似乎动了起来,这便是动画的基本雏形.A.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B. 加里耐特 GaryKnightC. 爱德华.幕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D. 约翰·贝利John Bailey4 动画的基本原理与电影一样,都是利用了人类天生所具有的( C )特性.A. 感官知觉B. 触觉C. 视觉滞留D. 认知5 <小鹿斑比>是哪个公司的动画片( D )A.华纳B. 梦工场C. 皮克斯D. 迪斯尼6 <滑稽脸的幽默像>是英国漫画家史都华.布雷克顿在哪一年制作的( C ) A. 1900年 B. 1872年C. 1906年D. 1972年7 <幻想曲>是哪个公司的动画( C )A.梦工场B. 皮克斯C. 迪斯尼D. 环球8 下面由中国制作的动画片有( C )A. <阿基拉>B. <借物少女> C. 《三个和尚》D. 《蓝精灵》二多项选择题1 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有( ABC ).A.<人猿泰山>B.<小鹿斑比> C.<花木兰> D.<猫和老鼠> E.<龙猫>2 动画电影特指以动画制作的电影,即胶片摄影及以24格/S的速度逐格拍摄并放映出来的电影,它与( BCE )合称电影的四大片种.A.喜剧片B.故事片C.新闻纪录片 D.动作片E.科学教育片3 狭义的电影语言是指( CD ),所以电影语言又被称为视听语言.A.美术B.表演C.画面D.声音E.剧作三名词解释1 卡通片: 一种由报连载纸的多格漫画转化成的动画形式.2 蒙太奇: 通过画面与画面的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四简答题1 以二维动画电影与电影区别简述早期二维动画的制作特点.真正区别二维动画电影与电影的关键在于它们的拍摄方式.二维动画的制作采用逐格拍摄技术来实现.动画技术比较严谨的定义是:通过逐格拍摄对象后使之连续播放,从而形成运动的影像和鲜活的角色的技术.早期动画电影要求动画师把每一张绘画稿绘制完成后,放置在动画逐格拍摄台上进行逐一拍摄,所以,早期动画电影的制作不仅需要动画师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承受巨大的工作量.五论述题1 以美国和日本动画为例阐述视听语言的不同风格.视听语言是构成影片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导演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所使用的视听语言也各有不同,最终创作出风格各异的影片风格.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它的每一格画面不能都像绘画作品那样精雕细刻.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却造就了动画作品的不同视听风格.就拿美国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来说,美国动画电影惯于用硬朗且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具像,夸张的人物动作造型,角色的造型生动,饱满却不乏亲和力,而浓郁的色彩基调更给人以厚重,沉稳的视觉感受.相比之下,日本动画电影的画面风格普遍较平面化,不太注重对角色的真实还原.角色造型往往是由简单的线条画出形体后,加以平涂的方式绘制而成.出于东方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日本动画的画风追求淡彩般的质朴与清秀,不像欧美动画那样鲜艳凝重.所以,日本动画在人物造型和画面张力上都略显薄弱,但曲折迷离,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却是日本动画电影的制胜法宝.第二章动画电影制作的前期准备一单项选择题:1 表现被摄主体角色胸部以上的画面范围,着重表现角色面部表情,心态的景别是( C )A.全景B.特写C.近景D. 中景2 拍摄角度处于与常人视线等高的位置,一般代表人物的主观视点的角度为( C )A.仰拍B. 俯拍C.平拍D. 正拍3 摄影机位置不动,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的运动的拍摄方式称为( B )A.升降B.摇C.推D.移4 主要以展现大环境和气势为主,人物在画面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的景别是( B )A. 全景B. 远景C. 中景D. 大特写5 表现被摄主体角色胸部以上的画面范围的景别是( B )A. 特写B. 近景C. 全景D. 长镜头6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运动的拍摄的运动叫( B )A.推B.拉C.摇D.移7 用来展现角色全身范围的景别( C )A.中景B.远景C.全景D.近景8 摄影机沿水平面上作各个方向移动拍摄( D ) A.推 B.摇 C.拉D.移二多项选择题1 色彩的属性包括( ABCD )A.色温B.色调C.明度D.纯度E.融合度2 以下由我国制作的动画片有( BE )A.<风中奇缘>B.<大闹天空> C.<幻想曲>D.<阿拉丁>E.<三个和尚>3 光的三原色是( ACD )A.红B.紫C.蓝D.绿 E.粉4 属于我国早期动画片的是( CD )A.<花木兰>B.<阿拉丁>C.<大闹天宫>D.<哪吒闹海> E.<风中奇缘>三名词解释1 景别: 被摄主体在镜头画面中所占的范围,一般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大类别.2 机位: 即摄影机的摆放位置,也可以说是拍摄的角度和视点.3 升降镜头: 摄影机作上下运动拍摄的镜头.4 全景镜头: 全景是用来展现角色全身范围的景别,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是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决定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色调,人物调度的衔接等.5 长镜头:也称景深镜头,它并不是表示镜头的长度,而是指一个镜头记录某一动作或某一事件的完整过程.6 俯拍镜头: 摄影机处于人物视线以上的位置向下拍摄.7 推: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运动的拍摄,采用变焦镜头的拍摄时,焦距由短及长推进也是推镜头的一种方式.8 故事结构: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顺序,把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关系交待清楚.9 中景: 取被摄主体角色膝盖以上.可使观众看清角色的情绪交流和形体动作.常被用于各镜头间的衔接和过渡.10 仰拍镜头: 摄影机处于人物视线以下的位置向上拍摄.11 近景:表现被摄主体角色胸部以上的画面范围。
12 特写:表现角色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细部特征的镜头画面。
13 远景:以展现大环境和气势为主,人物在画面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四简答题1 简述景别中特写镜头的特点.特写是表现角色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细部特征的镜头画面. 由于被摄主体物在特写镜头中占据大部分的画面,所以,特写镜头的环境空间是完全被屏蔽的.在一部影视作品中,特写镜头在电影视觉画面的表现上具有强迫观看性,视觉冲击力强. 特写既可以给画面信息以强调和提示,又可以表现人物表情和动作的细微变化,还可以营造悬念.可以这么说,特写运用的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影片的成败.2 简述影片色彩的定义. 色彩是人的视觉生理现象,世间万物都有其色彩属性,就其本质,是不同的物体在吸收了光线颜色而反射出的颜色属性.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也就是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这三种颜色可以生成世间万物的颜色,但是三原色是任何颜色都无法调和的.色温,色调,明度,纯度是色彩的属性,不一样的色彩属性会给人们从视觉到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色彩在电影中常被用来塑造形象,表现情感,营造气氛.3 简述动画电影叙事方式的抽象性特征.叙事方式的抽象性—具有哲学的,诗意的和音乐的性质,动画电影故事具有抽象性的叙事方式,用假定的或抽象的点,线,面来表现主体意趣.很多动画作品用色彩,线条加以适当的音乐来表达创作者意图.在艺术试验动画中,尤其能感受到这一点.这种抽象的图形,线条与音乐能表现出更多”故事”之外的感受.4 简述”拉片”的特点. “拉片”就是对一部影片的视听语言进行综合分析,但这种分析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拉片分析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轻重的分析.比如,某部影片的摄影特别出色,我们就着重观察分析这部影片的摄影技巧,包括景别,角度,构图,色彩,运动,摄影方式等各方面的视觉画面风格表现;假如某部影片的剪辑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就针对这部影片剪辑点的把握,剪辑技巧的运用进行详尽的分析.”拉片”是一个很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也是电影制作者由观众向专业人员转变所必经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反复看,反复倒带并记录下你所看的,所总结的.可以这样理解,”拉”即是把影片无限放大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从而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5 简述镜头的运动.运动可以改变角色与角色,角色与环境以及景别,画面构图的关系,是电影摄影区别于图片摄影的表现形式.从宏观上,摄影机的运动可以把二维的荧幕空间转化为真实的三维空间.从微观上,运动可以表现情绪,形成节奏,显现风格.电影摄影有推,拉,摇,移,升降五种主要形式.6 简述何为分镜头脚本.分镜头剧本又称为故事板,是将影片的文字内容绘制成一系列规范的,可以用于镜头拍摄的剧本.分镜头剧本主要包括画面和文字说明两大部分.图画部分主要绘制拍摄所需的画面内容,包括画面信息,景别,构图,调度等内容.文字部分用来辅助说明镜头的长度,拍摄方法,对白,音效等,绘制分镜头是把文字信息视觉化的过程;是在动画制作之前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如何用镜头去讲故事,景别,角度的选用,镜头运动方式以及镜头与镜头之间如何剪切都要在这一过程中确定下来.第三章声音造型与画面剪辑一单项选择题1 电影音乐由音乐师根据影片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以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进行创作,并把它们分别融入到电影( B )环节之中.A. 情感化B. 戏剧化C. 听觉D. 画面2 ( A )是指在电影进行中,某个画面内提示人物在唱歌,媒体播放或乐器演奏而发出的音乐.A. 有源音乐B. 无源音乐 C. 画外音乐 D. 画内音乐3 ( D )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剪辑创作的影片,影片结尾处格里菲斯将四个场景发生的故事交叉剪辑,20分钟总共使用了255个镜头,成功的营造了紧张的营救气氛.A. <党同伐异>B. <俄罗斯方舟> C. <西北偏北>D. <一个国家的诞生>4 奥逊.威尔斯拍摄的称为好莱坞电影里程碑的影片是( D )A.<父辈的旗帜>B.<拯救大兵瑞恩> C.<党同伐异> D. <公民凯恩>5 提到酸苹果,我们脑海中会出现绿色的品种,甜苹果会想到红色,这种情况属于( C )A.短期记忆B.长期记忆 C. 记忆表象 D.感觉记忆二多项选择题1 在电影中把声音划分为( CDE ) A.音响 B.噪音 C.音乐 D.音效 E.语言2 下面哪些是正确使用的越轴方式( BCD ) A.跳轴 B.利用”反应镜头” C.用人物情绪 D.用”骑轴镜头” E.用变焦镜头3 堪称电影之父的格里菲斯的电影有( AD ) A.<一个国家的诞生> B.<父辈的旗帜> C.<硫磺岛> D. <党同伐异> E.<战马>4 宫崎骏的动画片有( BCDE ) A.<聪明的一休> B.<龙猫> C.<幽灵公主> D.<风之谷> E.<千与千寻> 三 名词解释 1 轴线: 是格里菲斯及好莱坞导演们发展出来一套拍摄和剪辑技巧,分为两类,分别是关系 轴线和方向轴线. 2 无源音乐: 是指电影画面中并未提供出现音源所在的音乐,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 抒发情感或渲染气氛的需要而创作的音乐. 3 “骑轴镜头”越轴: 拍摄完成的素材如果发现有越轴现象,可以在轴线上补拍一个人物A 或者人物B 看镜头的骑轴镜头,剪辑在越轴的两个镜头之间,通过骑轴镜头便可以重新建立人物之间轴线关系. 4 关系轴线: 假设处于相互交流的人物位置之间存在一条隐性的轴线,那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必须处于这条轴线同一侧的180度之内或者刚好在轴线上.5 逻辑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 四 简答题1 简述越轴的定义以及常见越轴形式有哪几种. 摄影机如果越过了轴线一侧180’范围界限即越轴,越轴会造成视线上的不匹配,视觉方向上的 混淆.如果对话场景中的无理”越轴”会造成人物位置和视线的重叠.但轴线并不是永远不可逾越的,在情绪点上恰当地运用剪辑技巧越轴,可以使人物情绪与影片情绪达到一致,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6分) 常见的越轴方式包括:反应镜头越轴,人物情绪越轴,骑轴镜头越轴三种.2 简述什么是音效. 从实际应用上讲,音效可以分为动作音效,自然音效,环境音效,机械音效,军事音效和特殊音效.(4分)音效能够为影片烘托气氛,营造悬念,扩大视野,赋予画面进一步的深度和广度.音效的运用往往是跟观众的情绪互为关联的,借助特殊音效对观众情绪产生刺激和控制,而使观众对未知的情节及事物产生紧张,焦躁或恐惧的情绪波动是导演们惯用的手段. 五 论述题 1 论述什么是剪辑.(1)”记忆表象”与”心理认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靠对单一事物认知的积累叠加形成的,而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正是连接客观世界与心理认知的中间环节.当某个物体作用于感官系统时,人们首先看到它的形状和颜色,继而听到声音,感受到质感和重量,反映到嗅觉和味觉.如有人再提及同一事物,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关于它的影像,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记忆表象”.如果我们频繁地认知同一件事物,就会凭借记忆经验从感官上产生心理认同.(2)库里肖夫效应,是苏联导演列夫.库里肖夫在20世纪30年代所做的一项电影剪辑试验.他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曾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玩耍的孩子以及一具老妇人的遗体的镜头前面.观众看过之后,出人意料地认为值得赞扬的竟是演员的表演:演员看到那碗汤时表现出了饥饿;看到孩子玩耍时表现出喜悦;看到遗体时表现出了忧伤,”而事实上三段组合演员并没有任何表演成分.观众们把自己对生活经验的记忆带给了银幕上的人,并对看到的人物产生了主观认同感,最终得到了银幕上的那个人的各种心情.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由于基本镜头单位组接构建视听形象的剪辑艺术,依据的正是观众的心理活动.2 论述剪辑师的任务与目的.任务:一部电影不可能在几千米或上万米已拍好的胶片素材上被预测出来,必须逐场逐段地重新筛选和捕捉,去感受其中意料不到的风格样式和节奏,这些特性由剪辑师在剪辑阶段加以遵循.因为在这个阶段,素材本身决定的新的影片解决方案.只有素材全都齐全以后,看到了它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制作影片.假如把影片制作比作一栋影像建筑,那镜头是构架建筑的基本单位,剪辑则是具体实施建筑的过程.影像建筑整体的美感与否,衔接是否到位,都与剪辑师的工作息息相关.出色的剪辑师既要有对细节的精确把握能力,也要对大局的整体有操控能力.首先,剧本的人物动作需要依托剪辑来实现,外部动作的选择提炼,顺畅连贯;对话动作的声话对位;内部动作的表达妥帖都是在剪辑过程中要直面的基本问题.其次,一部电影以何种方式讲故事;采取哪种剪辑基调;是传统的线性结构,还是颠覆传统时空的环状结构;镜头的数量和长度如何安排;镜头叙事是否过于冗长等都是剪辑师要从整体大局上慎重把握的.再次,影片的情绪与节奏剪辑是否到位,悬念设置能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是决定影片成功的关键. 目的:剪辑不仅仅是剪和接的问题,而是想象过程的最后实现阶段,它最终确定影片看起来的感觉将是怎样的.剪辑的过程可以为电影注入新的创意和活力,使整部影片都焕然一新,因此,导演的最终想法有时会被优秀的剪辑师所影响.3 论述轴线的分类和作用.轴线原则是格里菲斯及好莱坞导演们发展出来一套拍摄和剪辑技巧,分为两类,分别是关系轴线和方向轴线.关系轴线:假设处于相互交流的人物之间存在一条隐性的轴线,那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必须处于这条轴线的同一侧180度之内或刚好在轴线上.遵循这一原则拍摄的关系镜头被称为正反打镜头,过肩镜头或骑轴镜头.方向轴线:朝着某一方向运动的人或物在自身与运动目标之间存在一条假设的方向轴线.摄影机必须在这条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运动轴线原则一直被用于体育赛事的现场拍摄上,由于对抗赛事的方向指向性明确,摄影机都集中在赛场的同一侧进行现场直播.越轴:摄影机如果越过了轴线一侧180’范围界限即越轴,越轴会造成视线上的不匹配,视觉方向上的混淆.如果对话场景中的无理”越轴”会造成人物位置和视线的重叠.但轴线并不是永远不可逾越的,在情绪点上恰当地运用剪辑技巧越轴,可以使人物情绪与影片情绪达到一致,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常见的越轴方式包括:反应镜头越轴,人物情绪越轴,骑轴镜头越轴三种.4 论述如何实现影片剪辑的匹配问题.电影剪辑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是”怎么接的问题”,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切换怎么才能顺畅,场与场之间的衔接如何才能不产生视觉跳跃等.镜头的衔接方式涉及剪辑中的匹配原则.剪辑师在反复观看素材的过程中,已经能够逐步建立起影片的剪辑思路,其中包括影片的叙事构架,镜头的剪辑点等.主要的实现方式有:(1)动作匹配:把人物动作剪辑的流畅,无跳跃感和重量感是动作剪辑的基本要求.在创作层面上,剪辑师们恰恰可以利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似性的匹配帮助影片实现大范围的时空跳跃,这就是动作匹配.(2)形状匹配:就是依据画面中物体形状的相似性来组接镜头,由于上下镜头中的被摄主体物形状极为类似,所以在视觉上能达到高度一致性.形状匹配剪辑技巧的应用比较普遍,在许多经典影片中都有利用形状的相似性进行转场的例子.(3)色彩匹配:通过镜头画面中物体之间色彩的相似性也可以形成匹配关系.(4)声音匹配:通过声音的形似性匹配上下镜头也是常用的转场方式.(5)情绪匹配:如果说动作匹配,形状匹配和色彩匹配和声音匹配都是剪辑师以影片的外化表现为依据的,那片中某一人物情绪的内部变化同样也可以构成镜头匹配的关系.(6)视觉心理补偿:摄影机把三维现实通过透镜记录在二维胶片上,再通过放映机把胶片上的光投射在荧幕上,在观众们接收视听信息的过程中,景别的切换,光影的变化,运动的变化,声音的变化都对观众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因为视听感知经验带来的是心理反应.通过视听介质的有效引导,观众的心理会产生连续性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视觉心理补偿现象.第四章动画电影项目制作一单项选择题1 在设计稿中镜头用于近景,中景,双人近景的背景使用下面哪种标准( D ) A.6/7规格 B.8/10规格 C.10/12规格 D.7/8规格2 镜头用于全景,或大全景的设计稿规格框比例是( D )A.6/7规格B.7/8规格C.8/10规格D.10/12规格3 导演或绘制剧本的人员用来画分镜头画面工作的纸是( D )A.动画纸B.拷贝纸C.赛璐珞纸D.台本纸4 在设计稿中,镜头用于双人近景,全景时,采用何种规格框 ( C )A.6/7B.7/8C.8/10D. 10/12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几项是二维动画电影特有的制作工作( BDE )A.搭建外景B.设计稿C.替身 D.原画 E.描上三名词解释原画台:一种内部装有灯管,原画师工作用的桌具。